《中国古代戏曲》简介
《中国古代戏曲》这本书是由周传家创作的,《中国古代戏曲》共有31章节
1
扉页
...
2
目录
...
3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编辑委员会名单
主 编 任继愈 副主编 汤一介 焦树安 张明华 编 委(按姓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戴念祖 郭齐家 葛剑雄 焦树安 金宜久 卢海燕 欧阳中石 庞 朴 戚志芬 任继...
4
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 寻根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中国戏曲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那么,它是怎样由涓涓细流汇成浩荡江河的呢?...
5
1 先秦歌舞
外国朋友一般把中国戏曲称为中国歌剧。的确,“唱”是戏曲的主要特点。但除了“唱”之外,“舞”也是戏曲的一大特点。中国戏曲是歌舞剧,它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搬...
6
2 优人表演
中国戏曲是综合性艺术,歌、舞固然重要,表演亦不可缺。歌、舞侧重表现情感意趣,表演长于搬演故事。最早的表演可以追溯到先秦的俳优(又称倡优、伶优),他们是从巫觋分化...
7
二 山重水复路漫漫 汇流篇
中国戏曲从先秦就开始孕育,但要到它形成,还要走过漫漫长途,经历好几个阶段⋯⋯...
8
1 汉代至隋代的百戏散乐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封建秩序。但由于施行暴政,秦帝国顷刻崩溃。紧接而来的西汉,封建制度日益巩固,迎来了“文景之治”的安定局面和汉武帝时的繁荣昌盛:“京师之钱累...
9
2 唐代的歌舞参军戏
公元618年建立的唐帝国,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王朝对外开疆拓土,对内选贤任能,法治严明,打击豪强,发展生产,赢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
10
三 日出江花红胜火 形成篇
...
11
1 宋杂剧和金院本
古朴粗犷的先秦歌舞,妙趣横生的俳优滑稽表演,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百戏散乐,多姿多彩的唐代歌舞参军戏,为戏曲的最后形成准备了条件。积跬〔kuǐ傀〕步成千里,纳细川...
12
2 宋元南戏
宋杂剧和金院本虽然具备了基本的戏剧形态,但只保留下来一些名目,还未发现完整的剧本。我国最早有剧本保存下来的是宋元南戏。因此,有人认为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 ...
13
四 涛似连山喷雪来 元曲篇
...
14
1 元杂剧概述
宋元南戏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而稍晚出现的北曲杂剧则使中国戏曲进入黄金时代。北曲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营养...
15
2 元曲第一家关汉卿
关汉卿是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不仅在我国戏曲史上名垂千古,就是列入世界上最优秀的剧作家行列中也当之无愧。由于他不属于正统派文人,关于他的生平、身世,文字记载很少,...
16
3 《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是前期优秀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人,大概与关汉卿一样由金入元。从他的散曲《退隐》中可窥知,他早年居官,后退职在家,至少享有60岁寿命。元末明初贾仲名《录鬼簿...
17
4 其他爱情婚姻剧
爱情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元杂剧中表现爱情婚姻的剧目极多,除了脍炙人口的《西厢记》之外,《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留鞋记》也是著名的...
18
5 社会问题剧
元杂剧作家通过现实或历史的题材,揭露了统治阶级之间的倾轧和斗争,展示出元代社会的世态人情,表现了美与丑、善与恶、聪明与愚蠢、柔弱与残暴的对垒和拼搏。 本于司马迁...
19
6 公案戏和水浒戏
元代政治黑暗,官吏贪赃枉法,滥施刑罚,草菅〔jiān奸〕人命。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仅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冤狱5776件。当时,黎民百...
20
7 明清杂剧
元代后期,统治者逐渐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杂剧作家队伍的成分、境遇、心态有了很大变化。当年的剧坛宿将渐渐老去。新染指杂剧的文人既无前辈们的坚韧老辣、落拓不羁,...
21
五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清传奇篇
...
22
1 明清传奇的崛起
北曲杂剧的光焰渐渐黯淡,又一种新的戏曲样式——明清传奇,继宋、元和明初的戏文之后,占领了从明初期到清后期(约公元1368—1768年)近400年的戏曲舞台。 对...
23
2 初期三大剧作
传奇的兴盛使我国古典戏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戏曲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有姓名和笔名的明清传奇作家共有430多人。他们创作了1800多部传奇...
24
3 汤显祖和沈璟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成功地改革了昆山腔。接着,梁辰鱼首先用昆山腔搬演了《浣纱记》传奇,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创作。万历年间,作者云...
25
4 李玉和李渔
汤显祖和沈璟处于传奇创作、演出的极盛时期。到了明末,不少传奇作家只顾在案头纸面上舞文弄墨,斤斤于格律,刻意于辞藻,写出的剧本不适合演出。还有一些传奇作家,不从生...
26
5 “南洪”和“北孔”
李玉和李渔是明、清之际剧坛上的两员健将,他们分别在创作和理论方面卓有建树。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有两颗巨星在我国剧坛上升起,这就是著名的“南洪”和“北孔”。 “南...
27
6 “东张西蒋”和折子戏的光芒
“南洪北孔”之后,传奇创作已是强弩之末。不过,乾隆年间仍有两位作家——“东张”和“西蒋”值得注意。 “东张”即张坚(公元1672—1754年),字齐元,号漱石,...
28
六 春在溪头荠菜花 花部篇
...
29
1 花雅之争
清代戏曲有“花”“雅”之分。对此,李斗《扬州画舫录》说得很清楚:“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
30
2 清代的声腔剧种
清代戏曲舞台格外热闹红火,花部诸腔荟萃,主要包括皮黄、梆子、弦索、民间歌舞戏、多声腔剧种等五大系统,每个系统内又蘖〔niè聂〕生出许多剧种,或称“××腔”,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