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案例二

(续表)

(续表)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为例:

导入新课。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 事迹。

3.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梳理文章脉络,列提纲,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5.交流袁隆平、詹天佑身上的科学精神。

以第二课时为例:

一、旧知引入,回顾课文大意

1.六年级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为了很好地刻画鲁迅这个任务,精选了四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帮助黄包车夫,女仆的故事。也就是从那节课起,我们学会了围绕中心取材的写作方法。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篇写人的文章,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呢?

2.做习题,回顾课文大意。P45,P49

二、选择材料,印证文章写法,感受形象

师:做完课文填空的我们得知,两篇文章的中心分别是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和科学家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

课文中哪些事例的列举是围绕中心取材的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一下吗?(学生自由回答)

三、总结写法,删减或增添教材,感受组材

1.上述这些围绕中心取材的事例,我们在写作中叫作典型事例,而这些典型事例的选取都是为了突出中心。

2.就《当代神农氏》来说,我们能不能删去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呢?(不能,围绕中心取材)

3.老师这还有几组詹天佑的材料,你们思考这些事例能不能选入文章中。

4.总结:活用材料,突出中心。

“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鲜明而突出,不能太平淡。描写要具体。

5.再次默读课文,从文中典型的事例中,你能感受出两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科学精神呢?

四、拓展

师:国学积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表现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积累朗读)

以第三课时为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当代神农氏》《詹天佑》两篇文章,从具体事例中我们感受到了袁隆平、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同时我们学到了一种写人文章重要的方法,选材的方法,谁来说说有哪些方法?

板书:围绕中心 典型材料

2.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篇文章巩固练习选材的方法,出示课题:《床头上的标签》

二、深入课文,学习选材的方法

1.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传记小文,同样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李比希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一起读)

2.课前,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李比希身上体现了什么科学精神?

严谨 一丝不苟 敢于实践 反省自思 善于思考 坚持不懈

3.正因为李比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所以他成了化学史上的巨人,课文对李比希的科学精神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一起读读:

“李比希接受教训后,善于在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又能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成为化学史上的精神。”

4.为了体现李比希善于发现问题,知错能改、勇于探索和实践这种科学精神,文章选择了哪些材料、哪些事迹来体现呢?

根据提纲回答(概括两件事的内容)

5.关于李比希的事迹很多,为什么不选择记录李比希的业绩和贡献,单单选择这两则材料?(突出中心 联系题目

6.总结: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三、更改中心,选材组材

(一)变中心

1.其实,李比希除了具有严谨、反思、求真的科学精神外,他从事科学研究废寝忘食,已经达到孜孜不倦的忘我境界。现在,我们来进行一种大胆的尝试,将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一改《实验室走出的化学巨人》,

2.由题目请你猜测老师想表达李比希的什么科学精神(文章的中心)?从李比希爱实验、爱研究,对实验室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方面对李比希进行介绍。

提示:相应的文字:(1)李比希从事科学研究废寝忘食,已经达到孜孜不倦的忘我境界。

(2)李比希对实验和研究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二)舍弃内容

1.如果是以上面的文字来介绍李比希,我们必须删除哪些与中心无关的文字呢?

出示:整篇文章交流舍弃哪些文字?保留哪些文字?为什么?

(三)重组材料

出示修改意见:

1.插入提示中心的文字

2.补充李比希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内容

3.更改第6、第7自然段的语言

4.添加过渡语、总结语

(四)小组合作学习

(五)汇报总结

板书设计:

以第四课时为例:

一、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1.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二、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练习

(一)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A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B他常常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

C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D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E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F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G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H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I下雨天,他能因为一个问题跑到老师家。

J他从不迟到早退。

K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

L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中心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妈妈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妈妈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妈妈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陪我连夜把文具盒送回别人家。

4.妈妈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5.妈妈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三、修改习作

1.病文诊断室

阅读学生习作《骑自行车的乐趣》,从选材这一角度给这篇文章开一张诊断书。

2.修改习作。

3.汇报交流。

4.总结从以上的阅读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安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