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动因
(一)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孤立、零散、平面的问题,探索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
本课题致力于解决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按照主题单元进行教学的弊端。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等,体裁各异,造成了语文知识结构、篇章结构上的割裂和隔断,没有形成结构规律,难以实现能力迁移。因此造成了当今语文教学也是我校存在的问题:一是孤立,即在教学中就文教文、就文读文,缺乏联系;二是零散,即教学缺乏整合性和结构性;三是平面,即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我们致力于探索出基于教材结构进行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策略,重在打破教材中的单元界限,依据单元整合点,整合教材内和课外阅读材料,重组教学内容,精选优化学习资源,构建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质、优化”。
(二)根据学段学科核心能力发展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环境描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明确提出:“在阅读中学习文章如何进行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在习作的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能适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加强表达。在五、六年级四册教材中,出现了多篇文章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表情达意的。五年级上册在第7单元《诺曼底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中,出现了环境描写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五年级下册《赛龙舟》一课出现了场面描写,但没有要求体会;六年级下册明确要求学生学习文章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在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论情况如何,总是“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小树对我招手,小鸟为我唱歌”,纯粹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环境描写的重要性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不言而喻。
因此,在本小专题中,我们的基本主张是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以“环境描写”方法的整合,深化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关于大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表达能力,进而实现自主阅读和自主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