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 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研究

B.8 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研究

梁仲靖[1]

摘 要: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甘肃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地区。2013年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甘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报告通过分析甘肃民族地区贫困分布及成因,结合各地精准扶贫成绩与问题,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甘肃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绩效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241.0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43%。甘肃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天祝、肃北、阿克塞、肃南、东乡、积石山七个民族自治县,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近40%。截至2015年,民族地区常住人口324.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5%,此外,甘肃还有36个民族乡,分布在酒泉、张掖、白银、陇南、平凉、庆阳、甘南、临夏等8个市(州)的16个县(市、区),总人口3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人。其中有23个民族乡分布在甘肃非民族自治区域。

民族地区发展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甘肃民族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在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具有兜底性、标志性、基准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按照“1+17”扶贫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总结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找准发展差距和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对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优化配置扶贫资源,推动甘肃民族地区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