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孙春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语言保护现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1).
〔3〕郑巨欣、陈峰.《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学苑出版社,2011:26.
〔4〕李莉.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纳西语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7):42-45.
〔5〕刘贡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锡伯族为例[D].
〔6〕李强.云南滇西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24.
〔7〕周庆生.少数民族语言在社会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03).
〔8〕李天乐.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2).
【注释】
[1]海敬(1983—),女,硕士,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民族宗教研究。
[2]徐鑫鑫.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汉族移民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
[3]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阿克塞的梦想组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引用日期2014-10-31]。
[4]“小经”俗称“消经”、“小儿锦”,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的一种拼音文字。因穆斯林称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经籍为大经,故将此种拼记文字称为“小经”。
[5]钟敬文、巴战龙.《两种裕固语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裕固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王志娟、赵小兵.藏文网站总录[A].周庆生,侯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商务印书馆,2011。
[7]陈振凯.中国推进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