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主体的素质
所谓主体素质,就是指思维者的素质。创新思维既然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对思维者的素质就有相应的要求。
1.天 赋
虽然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但他们的天资条件是有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可能很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领域,对事物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同学,富于想象力,喜欢文科,喜欢读小说、诗歌,喜欢写记叙文,谈吐较有感染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有新的理解;而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喜欢理科,偏爱科普读物,偏爱写议论文,讲演长于逻辑演绎,对深奥的数学难题有一种天生的癖好。
从思维的方法看,有的学生长于比喻和类比,有的学生长于抽象分析;有的长于发现差别,有的长于独创;有的长于宏观透视和整体综合,有的则长于微观分析和细节刻画。
从思维的效果看,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发言争着举手,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然,不时会出现一些破绽,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而有的同学呢,思维深沉一些,不轻易发言,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然,有时难免显得反应稍显迟钝。
我们分享一则高考作文材料: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它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让小动物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很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受教育者自身的长处是有差异的,教育者应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特长。
2.个 性
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特殊性,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心理品质,包括性格、兴趣和能力等。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一样,人与人在气质、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往往表现出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将创新思维中的非智力人格特征概括为10个方面:①独立性强;②自信心强;③敢于冒风险;④具有好奇心;⑤有理想抱负;⑥不轻听他人意见;⑦易于被奇怪复杂的事物所吸引;⑧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⑨富有幽默感;⑩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
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品质中,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显然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其中大部分品质,都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来获得和强化的。但是,这种训练必须科学,因材施教。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材料:
新学期,为了让男生更像男子汉,女孩更具有淑女气质,某学校试行了新校规——28条“阳刚男生”标准、20条“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22名“阳刚男生”、20名“秀慧女生”。
“阳刚男生”的标准包括:尊重女生正常交往,不耍贫嘴不骂不闹,勇敢坚强不怕挫折,崇拜正义感,生活健康志趣高雅,礼貌待人不要粗鲁,不留怪发不穿奇服等。
“秀慧女生”的标准有: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异性交往正确有度,品学兼优当做淑女,不与男生追骂打闹,与人来往切忌随意,不慕虚荣知羞明耻,少女礼仪举止端庄,自强自立竞争向上等。
客观地讲,这所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学生的个性应该是多样的,学校给了统一标准,可能会禁锢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创新人才,一定是有个性的。马云,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主要创始人,拥有数千亿元的资产,被中央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
他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齿而笑,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同时也有着拿破仑一样伟大的志向。
他那极有个性的脑袋拒绝常规思维,装满了新的念头,一拍就蹦出个新主意。而这个新主意往往被90%的人认为“不靠谱”,但正因为如此,他能独辟蹊径,取得成功。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戏称他为“外星人”。
他说,他“丑而不陋”,“丑”是天生的相貌,而“陋”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因此,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永不言败,笑对人生”是他的信条。他最欣赏的男生品质是“乐观地看待世界”,最欣赏的女生品质是“乐观地看待自我”。他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去应聘肯德基服务员,24人应聘,23人都被录取,他落榜;5人应聘保安,4人被录取,他落榜;10次想读哈佛大学,但是10次都被拒绝。现在马云已想好,不再是去哈佛大学读书,而是去哈佛大学讲学。
马云的相貌,马云的性格,马云的思维,都极具个性。独特的个性,成就了马云。
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特殊性,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一样,人与人在气质、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表现出思维的个性。从这种意义上说,个性是一种资源,优良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3.自信心
创新思维,是前人所未有的思维活动,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战胜这些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心。这里讲一个故事。
鲁西南有一个乡村,以前因为产姜,被称为姜村,后来因为出了许多大学生,就被称为大学村。原因是什么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该村来了一位大学教授,在村小教书。农村历来尊师重教,更何况城里来的大知识分子。学生非常重视教授对自己的评价。这位教授也就因势利导,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位学生回家告诉家长:“老师说,我观察事物仔细,长大了会成为科学家。”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手巧,做事细心,可以当医生。”一位学生说:“老师说,我作文写得好,是当记者、作家的料。”还有同学说:“老师说,我嗓音美,会成为播音员。”……于是,学生学习努力了,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刮目相看。于是,这个小小的乡村果真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特长、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心对于发掘人的创新潜能是多么重要。青少年学生,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角度看,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开始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评价别人之外,也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位置。由于自身的性格差异和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自信,有些学生自卑,而更多的则是既自信又自卑的矛盾体。老师的赏识可以使他变得自信,而同学的风言风语又可能使他陷入自卑;数理化竞赛得奖使他自信,而一次演讲比赛失利又会使他自卑;文艺汇演得奖可能使他变得自信,而脸上长了几颗“豆豆”却可能使他又陷入自卑。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是必备的素质。与此相反,自卑则是看不起自己,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是禁锢创新思维的枷锁。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培养自信心,就成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无可回避的课题。
自信是一个人形象气质的最佳表现,也是想要成功的人的必备素质。假若你的心是强大而自信的,你的行动就会跟随你的思想,变得从容而镇定。美国通用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从小就口吃,而且似乎根除不掉,有时还引来不少笑话。上大学时,他经常点一份烤面包夹金枪鱼。不可避免地,女服务员准会给他端来双份而不是一份三明治,因为她听韦尔奇说的是“两份金枪鱼三明治”。而韦尔奇的母亲总是为儿子的口吃找一些完美的理由。她对儿子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事实上,多年来,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忧虑。他完全相信母亲对他说的,他的大脑比他的嘴转得快。母亲对韦尔奇的影响是巨大的,给了他充分的自信心,使他在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中都相信自己会成功。
4.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优势心理过程,它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积极思考与探究。好奇心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产物。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极大的好奇心正是探索者为取得科学成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终于发现了人自身的美、人性的美。为了对人体有更多的了解,达·芬奇曾经从墓地亲自背回30具尸体,在家里做解剖,惊世骇俗的好奇心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同样,自然科学家也是好奇好问的,好奇心发现了“姆潘巴效应”。夏天,不少同学喜欢做冷饮。你不妨试一下,把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一杯先结冰,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
坦桑尼亚初中学生姆潘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冷饮。他们总是先把鲜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放进冰箱的冰冻室冷冻。有一天,当姆潘巴做冷饮时,因为做冷饮的同学多,冰箱冷冻室放冰格的空位所剩无几。姆潘巴只好将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并立即送入冰箱的冷冻室。
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他的热牛奶已经结成冰,而其他同学的冷牛奶还是稠稠的液体,没有结冰。这个现象使姆潘巴好奇不已。他先后请教了几位物理老师,那几位物理老师都断言他弄错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物理学家奥斯波恩博士请教,奥斯波恩博士为此做了实验,证实姆潘巴的现象属实。但要解释这个现象却很复杂,它不但涉及物理上的原因,还涉及微生物作为结晶中心的生物作用问题。
因此,热水快速结冰物理现象被称为“姆潘巴效应”。
热水快速结冰的奇异现象,好多人都曾经发现,但只有好奇心极强烈的姆潘巴锲而不舍地寻求答案,以至于惊动了物理学家,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的教育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一种好奇心,需要去探索他所不知道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保留这样一种探索的欲望。什么是诗,诗的本质是发现,是好奇,是婴儿的眼睛看世界,是黎明的感觉。
5.强烈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兴趣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观察昆虫习性,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昆虫身上,把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到昆虫的研究之中。有人说他与昆虫建立了爱情,他恋昆虫,昆虫也恋他。他写的一部震惊世界的名著《昆虫记》把艰涩的昆虫学诗化了,把昆虫讲得惟妙惟肖。有人形容他死后出殡时,蝴蝶在灵柩上盘旋,蟋蟀在路旁哭泣,螳螂也到坟前致哀。
在生活的道路上,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你兴趣的长度。从法布尔创作《昆虫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学习和思维的作用。反之,如果学生对他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要他在学习的领域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
《山东商报》记载:12岁的月月是南京鼓楼区某小学五年级4班的学生,她喜欢大自然,也很喜欢学习,但妈妈却逼着她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对此,月月有些反感。在期末考试前跟妈妈为奥数发生争执后,这种情绪就爆发了,喜欢文学的她,当即作了一首题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诗,要妈妈给她“放个假”。
妈妈,我压力好大
一分一秒一滴嗒
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
我都在家
我在家
不是摆弄芭比娃娃
也不是上游戏网络××××
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
啊
压力好大
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
什么时候能给自己放一个假
一株草和一朵花
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啊
压力好大
我真希望和小伙伴玩娃娃家
你当爸爸我当妈妈
照顾宝宝直到他长大
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
学习的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
妈妈,我想告诉你
长大的我不会没有出息
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
给我放个假,好吗
妈妈,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有删节)
月月同学说,她最喜欢语文,理想是当作家,而对于数学确实不在行,也不感兴趣,那些奥数题,她做了100遍还是不会。妈妈要她学奥数,只会是缘木求鱼。
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作为语文教学的教材,体裁、题材、风格应当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比如,可以把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曾子墨的《墨迹》,作为补充教材进行讲授。组织学生收看“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2013年暂停,后有“新国辩”),人大、政协会议期间的“国务院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而作文的题目,最好涉及公共话题或社会热点。总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6.顽强的毅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极艰苦的工作,要求思维者把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因此,要求思维者具有顽强的毅力。我们看看下面两位成功人士的经历。
霍金[1]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宇宙之王”。20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聪明、智慧,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他被诊断患有肌肉性萎缩,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在手术后写下了著名的《时间简史》。病魔把他固定在了轮椅上,不能说话,连翻书都要借助机器,但是他没有失去理想,他迎接挫折,把它看作挑战。命运给了他一地的碎玻璃,他却将其拼成一个光芒四射的玻璃盏。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次,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问他:“疾病已经永远地将你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得太多了吗?”
霍金恬静地微笑,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点击键盘:“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们的心灵被震撼之后,掌声雷动。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如果谁以为失去得太多且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那么谁才是不幸的人。
我们惊叹于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更感叹他无比坚忍的意志。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的光彩,更散发着人生斗士的韧性。
白岩松的经历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白岩松原是《中国广播报》的记者。1993年,央视推出《东方时空》,他去做兼职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就让他试试做主持人。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规定,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被罚光了工资,还欠台里几十元。当时,他属于借调,如果不能胜任他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时间的工作状态对白岩松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他连续失眠。在爱人的帮助下,白岩松从字典里找出生僻字和多音字,反复识记,以致一本新华字典被翻得破旧。为了口齿清楚伶俐,他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经过两年的时间,渐渐进入了工作状态。1997年,他凭借思维的敏锐度和分析切入的角度,加上已经标准的普通话,获得了“中国金话筒奖”。白岩松的成功,凭借的正是顽强的毅力。
可见,大凡成功的人,都具有顽强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