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的理解和分解
2025年11月14日
1.对问题的理解和分解
如果问题是用文字表达的,首先应该理解文字;如果没有文字表达,可试着写出对问题的描述,然后再仔细审视琢磨每个词句,使它的意思在你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而鲜明。
以高考作文题为例。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看,首先要求立意准确,即需要谨慎审题,准确把握题引材料,认真研读提示语,正确理解题目,读懂并把握它们所提供的信息。201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是这样的: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高考作文考什么?每年语文教师和考生都作了种种预测,但“预测”居然成了上海卷的作文题,这却是谁也没预测到的。作文材料首先对关键词“预测”作了诠释——指预先推测,然后指出“生活充满变数”,这就是作文的情境。对于考生而言,既可联系自身的发展来谈,也可以从生活的变化发展来谈。如在古代夜观星象,当代“章鱼保罗”预测足球比赛,预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作文材料的后半段含有两个对立的判断,即接受或不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以此来引导考生展现思辨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要弄清问题的实质,有时还要对问题加以分解。比如,我们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书大赛”,项目选定,技术条件已具备,余下的问题是缺乏资金,似乎很难解决。但是,这里的“资金”实际上可分解为生产场地、设备、原料及员工的工资。生产场地可租赁,而且可协商租赁一段时间(1季度、半年)后付款;设备可租赁或分期付款;原料可赊购;员工中,主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给予股份,只发生活费;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较大的、较难解决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显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