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是绝对全面
2025年11月14日
2.不是绝对全面
创新思维得到的结果,应该尽可能全面一些。但是,“绝对的全面”也是不可能办到的。
对于一个甜甜圈,乐观者与悲观者看到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却是甜甜圈中间的那个小小空洞。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看法迥异。
在思维实践中,全面要服从于思维主体的实践目的。在实践目的下,能够达到相对的全面就应当满足;而在这个目的之外的事物属性的变化只能舍弃。
庄子笔下的“庖丁”,把一头活生生的牛看作一堆骨头和筋肉的组合体,只想着其中骨头缝的宽窄,这显然是片面的。庖丁不像农夫那样,了解牛能拉多重的车,一天吃多少料;庖丁也不像画家那样,了解牛在奔跑时的英姿,知道牛打架时尾巴是夹着还是翘着。庖丁就是庖丁,他不想跟农夫和画家学习,以便对牛的认识更加全面;就庖丁的实践目的来说,“目无全牛”就足够了。鲁迅也说过,在中国古代,对人体颈骨的结构研究最透彻的,不是医生(中医不重解剖),而是“刽子手”。
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追求相对的全面性。而达到相对全面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不同的观点和思路结合起来,从中找出创新的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