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反联想
2025年11月14日
2.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即从性质、特点相反的事物的比较中形成的联想。因为相反的事物能互相映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相反联想的客观基础。
相传苏轼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在此,幕下士运用相反联想,对比柳永的婉约与苏轼的豪放,语言生动形象。
一次,爱因斯坦被问及何为相对论,爱因斯坦解释说:“你与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相反,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他用了两个对比的比喻句阐释深奥的相对论原理,幽默而生动。
对联中的“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相反联想就是制作“反对”的基本方法。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写景也是如此。要表现山林的幽静,“鸦雀无声”的效果并非最佳。不如让它有一点蝉噪鸟鸣,使人从对比中更加鲜明、强烈地感受到山林的寂静。正如古人所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在文学艺术中,普遍采用的反衬手法,也是运用相反联想使作品更有艺术魅力,给人以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并不对称和谐,却那么深沉吸引人;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并非完美无缺,却那么美丽迷人;雨果塑造的卡西莫多丑陋无比,却是那么善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