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感的内涵

一、灵感的内涵

灵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神”和“气息”两词复合而成,意谓“神的气息”。灵感,多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灵感一般指人们对于曾经反复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突然有所领悟,顿时出现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亦即长期思考,偶然得之。灵感就是如此境遇的思维形式。

在人们的创造性活动中,确实存在所谓的灵感现象,即新形象、新概念、新发现、新思想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破性、突现性。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黄启璪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区体育场给中学生演讲,演讲稿内容其实她早已烂熟于胸,但苦于没有令人满意的开场白。当主持人告诉她,前来听演讲的是重庆市一中、三中、七中、八中的学生时,顿时触发了她的灵感。她满怀深情地说,我是八中毕业的——八中的学生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她接着说,我的儿子是一中毕业的——一中的学生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她又接着说,我的女儿是三中毕业的,三中的学生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她接下来又说,我儿子的女朋友是七中毕业的——七中的学生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

黄启璪获得了全场喝彩,除灵感外,煽情的语言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连四个直白的、简练的、并列的判断句,表明演讲者及其家庭成员与四个中学的学生都是校友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演讲者一下子拉近了与在场学生的距离。

由此可见,灵感是指人们借助有关事物的启示而获得的突然领悟或理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