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同视角

1.求同视角

两种事物之间,都有一些相同点,抓住这些相同点,便能够在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或联想,从而发现新创意。举一个文学史上的范例,宋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为写离情,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是写痴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是写失恋人的落寞。清人王国维却从“艰辛”二字着眼,从三首词中各取数句,用来比喻治学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img

王国维找到了寓意迥异的3首词中的“相似点”,加以组合,新意顿现。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们,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一带一路”精神更显得重要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