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的辨析

1.字的辨析

汉字蕴含丰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字的创造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维特点。汉字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辩证性与汉字的框架结构密不可分。

徐俭对“诚”与“伪”的辨析给我们诸多启发。

img

“伪”有两点,好比两颗心,一颗表露无遗,一颗深藏其间,使人云里雾里。很明显,“伪”即使获得了他人的信任,也无法长久,因为那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作风着实不能让人恭维;而“诚”就不同,它自始至终只有真心一颗。这就告诉我们做人的首要原则就是真诚待人,切莫敷衍。只有坦诚相见,才能换来永恒的友谊。

我独爱一个“诚”字,饱满、丰实、稳重。细看来却又是如此简单:右边一个“成”表音,左边寥寥两笔表意。确实,多说无益,行动会证明一切。无须太多的修饰,只要一份勤恳、一种堂堂正正的天分,大可迈步向前如“诚”一般矫健。

对于一个“伪”,不知是何滋味,不得不蹦出三个字:空、虚、浮。不是吗?虚浮断裂的几画,扭曲地围成一圈而萎在一边。看不出内心在琢磨什么,只觉得那两点如两只绿黄大眼在窥视什么。胸无大志、不怀好意地依附于人,实在面目可憎。

汉字中,“诚”“伪”仿佛是一对对立者,人们欣赏前者的诚挚、诚恳,鄙夷后者的虚伪做作。然而,如果除去部首,“成”“为”即成功、成就,作为、有为,都是响当当的字眼。为何一旦有了修饰便如此泾渭分明了呢?

俗语云:“言为心声。”所谓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光凭秋水送情、执手相看是难以沟通的。不平则鸣,有感而发方是正道。言行合一应是“诚”追求的最终本质。那么“伪”呢?人为成“伪”,是因为满眼锦绣、做作不真的硬伤,还是为了机关算尽、精雕细刻的痕迹;是“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处处猜疑,或是已把面具当成面皮的一部分,脱脱换换毫无芥蒂。有人便有“伪”,有人才有“伪”,何日我们才能只知“诚”而不知“伪”呢?

上文由字而悟,“因形求意”“多维求新”“拓展求深”,对字进行分解、组合、比较、象征,从而对汉字拥有了独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