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特征
二、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取向
三、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目的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章节小结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历程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
二、家庭的特殊作用
三、同辈群体
四、学校
五、媒体
第三节 社会化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三、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社会化的结果
一、语言与认知能力
二、道德观念与行为制约机制
三、性别角色的获得
章节小结
第三章 自我概念
第一节 自我概念及其溯源
一、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三、自我概念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自我认知
三、自我确认
四、自我服务偏差
第三节 自 尊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测量
四、自我效能
第四节 自我与文化
一、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
二、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章节小结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三、社会认知的特征
四、社会认知的理论假设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信息加工
一、自动化信息加工
二、控制性信息加工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一、认知主体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第四节 印象的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第五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概念
二、归因理论
三、归因偏差
章节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态度的测量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形成与学习
二、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三、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
四、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
一、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
二、认知失调的因素
三、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批评
第四节 说服模型
一、三种说服模型
二、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三、从双加工模型到单加工模型
第五节 偏 见
一、偏见概述
(一)偏见定义
二、偏见的影响
章节小结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人际吸引规则
三、爱情
第二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三、人际关系的原则
四、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概述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三、人际沟通的障碍和策略
章节小结
第七章 社会影响
第一节 他人在场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二、社会惰化
三、社会影响理论
四、去个性化
第二节 从 众
一、从众的含义
二、从众的经典研究
三、从众的原因
四、从众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服 从
一、服从的含义
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
第四节 顺 从
一、顺从的含义
二、顺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
三、增加顺从的效应
章节小结
第八章 利他与侵犯
第一节 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概述
二、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
三、利他行为成因的解释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五、培养利他行为的方法
第二节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概述
二、侵犯行为的分类
三、侵犯行为成因的解释
四、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五、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章节小结
第九章 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含义和本质
二、群体的结构要素
三、群体的分类
四、群体的功能
第二节 个体与群体
一、群体的形成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成员资格
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第三节 群体表现
一、群体压力
二、群体凝聚力
三、群体决策
四、领导行为
第四节 群际关系
一、竞争与合作
二、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
章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