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章节小结

重点概念

自我觉知、自我图式、焦点效应、自利偏差、盲目乐观、虚假普遍性、虚假独特性、自尊、自我提高、自我效能。

复习思考

1.自我概念有哪些相关理论?

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自我图式的概念?

4.自我觉知的概念?

5.自尊的概念、种类?

6.提升自尊的方法?影响自尊的因素?

7.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概念和自尊是否表述的是同一事物?

8.自我知觉理论是什么?

9.自我服务偏差的四种情况和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10.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的区别是什么?

本章要点

1.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前者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后者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看法。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米德以社会整体为研究视角,着重从社会和个体互动的角度来定义自我,他指出自我不是生而俱来的,而是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罗杰斯区分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2.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将经历三个阶段: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3.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自我觉知:是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提高也叫作自我美化或者自我强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作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

4.焦点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的现象。自利偏差也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少量而现实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虚假独特性效应是指人们倾向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个人的自我形象。

推荐书目

1.艾森克.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布朗.自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布里尼克·克里.自我与人格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16版.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朱滢.文化与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Hamilton.Self-Consciousness[M].Create Space,2010.

推荐视频

1.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http://V.163.com/special/sp/positivepsychologY.html)

2.当前意识与过去意识(http://ww W.iqiyI.com/v_lqrrifgo48.html)

3.《东西有别》纪录片(https://M.iqiyI.com/v_19rrk16p2W.html#vfrm=30-2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