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指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指人们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它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然而由于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态,因此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造成错误与偏见。在一些社会心理学书中,你可能会看到社会认知也被称为社会知觉,但在这里,我们认为,认知既包括了对人、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而且也涉及了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深度加工,因而称为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社会认知始于社会知觉研究。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率先提出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这个概念。社会知觉是指受到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对人的知觉。随着人际知觉领域研究的兴起,社会知觉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或称对人知觉)。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是指对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人际知觉是社会认知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以人作为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服从于社会认知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一般社会认知所不具有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社会认知的概念逐渐取代了作为术语的社会知觉和人际知觉的主流地位,指代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属于人的思想活动的范畴。
由于学者对社会认知的理解不尽相同,社会认知的定义也有若干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有些因素会影响人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社会认知主要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2)社会认知通常是指两种认知:关于人、群体的认知和人具有情感、动机态度的认知。(3)社会认知通常是指对人、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角色和规则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推论。(4)社会认知研究的对象是那些发生在他人和自己身上的心理事件以及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思考。(5)社会认知是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群体、社会角色及自身经历作出的推论。
背景人物
布鲁纳(1915—2016)(见图4-1),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引领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构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他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的一些主张都是建立在他对学生认知和发展的研究结果上的。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今天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仍有启示作用。

图4-1 布鲁纳
综合以上定义,可知社会认知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事件的认识和加工;其二,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行为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而,我们可以知道社会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外在特征的认识、对认知客体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对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简言之,社会认知感兴趣的是认知主体对他人、对人际关系的社会信息加工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自我省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