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态度

第五章 社会态度

本章学习目标:

5.1 理解并掌握态度的定义与成分

5.2 理解并掌握态度预测行为时的因素

5.3 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态度的测量方法

5.4 理解并掌握态度是从哪几个方面形成的

5.5 理解并掌握有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

5.6 理解并掌握平衡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是怎样解释态度改变的

5.7 能够描述不充足理由、自由选择以及努力是如何证明认知失调理论的,用自己的话概述实验过程

5.8 理解三种说服模型,理解并掌握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5.9 理解并掌握偏见的定义、偏见产生的理论和消除偏见的方法

例一:

砌墙工人的命运: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例二: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老人家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答:“我的家乡很好。”老人家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更喜欢和态度好的人交友,这是态度的情感方面的体现。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目的是解释、预测和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社会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行为的最好途径。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一直很关注态度问题的研究,早期著名学者托马斯认为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1936年,盖洛普民意测验以不到1%的误差成功地预测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更强化了态度课题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地位。F.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态度的概念可能是美国社会心理学中最有特色、最不可缺少的概念。

1.态度包含哪几个方面?

2.他人对我们的态度是否与我们的行为有关?

3.盖洛普民意测试的成功预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