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2025年10月14日
章节小结
重点概念
态度、自陈法、利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曝光效应、有计划行为理论、主观规范、平衡理论、认知失调、偏见。
复习思考
1.什么是态度?它包含哪些心理成分?
2.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测量人们的态度?
4.简述有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
5.Heider的平衡理论和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是怎样解释态度改变的?
6.描述不正当理由、自由选择以及努力是如何证明认知失调理论的?用自己的话概述实验过程。从说服模型论述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7.什么是偏见?人们为什么会有偏见?怎样克服人们的偏见?
本章要点
1.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心理倾向。
2.态度的三个成分包括: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倾向成分。
3.态度的心理功能包括:①效用功能;②知识功能;③自我保护功能。
4.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①态度的特殊性水平;②时间因素;③自我意识;④态度强度;⑤态度的可接近性;⑥态度的主动性水平;⑦心境的影响;⑧情境的作用。
5.态度的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6.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积极的一种现象。
7.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①说服者的因素;②说服信息的因素;③被说服者的因素;④情景因素。
8.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
9.偏见会对知觉和对心存偏见者自身和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