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米尔格拉姆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公开招聘被试,结果有40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性市民应招入选。实验者告诉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的实验,两人一组,抽签决定一人当老师,一人当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则须记住这些词,然后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如果选错了,老师就按电钮电击学生以示惩罚。实际上,每组被试中一个是真被试,另外一个是实验助手。抽签时,总是巧妙地让真被试抽到做老师,而助手则当学生。
“老师”被带到一台巨大的控制台前,那上面有30个电钮,每个电钮都标有电压强度,从15伏依次增强到450伏。按钮四个一组,共分为七组,另外两个是单独的。各组下面分别写着“弱”“中”“强”“特强”“剧烈”“极剧烈” “危险”等字样,最后两个按钮用“×××”表示。“学生”被安排在另一间屋子的椅子上,让真被试看到“学生”被带子固定到椅子上,并在其手腕上绑上电极,“学生”的手旁边有一个键盘,上有四个电键,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使用。在“老师”的房间中,“老师”可以通过操作电极的机器及时看到“学生”的相应回答。“老师”看不到“学生”相互之间通过电讯保持联系,如图7-6所示。

图7-6 服从权威实验
说明:从左至右分别为“学生”、“老师”、实验者。
实验开始之前,“学生”说他患有轻微的心脏衰弱。实验者让“老师”放心,电击并不会带来危险。之后实验者让“老师”接受了一次45伏的示范电击,目的是让其了解他将要给学生施加的电击是什么样的感觉。虽然实验者说这个电击很轻微,但实际上被试已经感到很难受了。
实验开始后,“学生”故意频频出错。“老师”从15伏开始,按照实验者的指示,每错一次就增强一次电击。从15伏到75伏,“学生”没有反应,从90伏开始就自言自语地埋怨,到120伏就发出痛苦的尖叫,315伏发出极度痛苦的悲鸣并且已经不能回答问题了。实验者要求“老师”在10秒钟以内不见回答就视为误答并施行电击。330伏以后,“学生”就没有任何反应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一直督促“老师”继续进行实验:“请继续”“实验必须进行下去”“你必须继续进行下去”,并说所有的责任都由实验者承担,与“老师”无关,让其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有人把电压升至450伏?
米尔格拉姆原先预测,在上述实验情境中,极少被试会服从实验者对“学生”施加240伏以上的“强电击”。他曾请精神病专家、大学生和一般的白领阶层成人共110人来预测结果,三个群体预测的平均电压为135伏,没有一个人预测会超过300伏。110人中的40名精神病专家预计,在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情境中,被试对学生施以最强的450伏电击的可能性只有0.1%,但研究的实际结果却令人震惊。虽然,实验在电压加强到300伏时,特别设定了受电击时挣扎、蹬踢墙壁的声音,但在40名被试中,只有5人到300伏时拒绝再提高电压。有4名到315伏时开始不服从实验者的指示。在330伏停下的有2人,345伏、360伏、375伏停下的各1人。总共有14名被试最终拒绝了实验者继续增加电压的命令。但是,更多的被试服从了实验者的指示,将电压加至最高的450伏。这类被试的人数达26人,占总数的65%。服从的被试也并非对学生的困境无动于衷,一些被试提出抗议,许多被试有出汗、发抖、口吃以及其他紧张现象,甚至有的被试还会发出神经质的阵阵笑声,但最终他们还是服从了。
当然,实验中的“学生”并没有受到任何电击,其所发出的呻吟、叫喊等都是事先排练好并录了音的,实验时只是放出录音而已。实验结束后,实验者把真相告知被试并进行安抚,以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
继米尔格拉姆之后,其他所有国家的研究者也证明了这种服从行为的普遍性。在澳大利亚服从的比例是68%,约旦为63%,德国的服从比例高达85%。
背景人物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1933—1984)(见图7-7),美国心理学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从事了大量研究,因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而闻名。米尔格拉姆由于对心理学的创造性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他揭示了对权力主义的服从,使得一些人赞成对另一些清白无辜的人施加痛苦。他认为他的实验还可以说明为什么会出现纳粹残害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受害者的残暴行为。米尔格拉姆的主要著作有:《对权力的服从》、《电视与孤僻行为》(与肖特兰合著)、《社会生活中的个体》。

图7-7 米尔格拉姆
这一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似乎表明如果权威命令普通人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他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仍然会去做。这种服从倾向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米尔格拉姆列举了几点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服从倾向。从被试角度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如果这项研究是由耶鲁大学发起的,那么它一定是好事,没有谁会怀疑这样的著名学校;(2)实验的目的似乎很重要,因为我是志愿者:所以我会尽力完成我的任务来配合研究者实现这些目标;(3)毕竟,学生也是自愿来这儿的,对这项工作也负有责任;(4)我是老师,他是学生,这纯属巧合——我们是抽签决定的,其实另一种情况也完全可能,即我是学生,他是老师;(5)他们为这事给我报酬,我要尽力做好;(6)我完全不知道心理学家和被试的权力,所以我将屈从于他们的安排;(7)他们告诉我,电击是痛苦的,但没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