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重点概念
利他行为、旁观者效应、责任扩散、评价恐惧、个人困扰、同情性关怀、移情、侵犯行为、言语侵犯、动作侵犯、报复性侵犯、工具性侵犯、广义侵犯、狭义侵犯、挫折—侵犯理论、A型人格、B型人格、去个性化、媒体暴力、移情、宣泄。
复习思考
1.利他行为的概念是什么?
2.简述责任扩散效应。
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4.侵犯行为的概念是什么?
5.简述挫折—侵犯理论。
6.简述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7.试述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本章要点
1.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2.责任扩散效应是指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情境因素、助人者的特点因素以及求助者的特点因素。情境因素包括:①文化差异;②他人的存在;③环境条件因素;④时间压力因素。助人者的特点包括:①助人者的人格因素;②助人者的心情;③助人者的内疚感;④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⑤宗教信仰;⑥性别影响。求助者的特点包括:①是否受他人喜爱;②是否值得他人帮助;④性别的影响。
4.侵犯行为是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5.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即侵犯只有一个原因(挫折),挫折只有一个反应(侵犯)。
6.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情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包括:①A型人格;②敌意归因偏差;③性别。情境因素包括:①高温;②酒精和药物;③唤醒水平;④去个性化。社会因素包括:①文化与侵犯;②媒体与暴力;③暴力视频游戏。
7.能够理解并掌握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①移情能力的培养;②成熟个性的培养;③宣泄;④社会公平的建立。
推荐书目
1.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艾里奥特·阿龙森.社会性动物[M].郑日昌,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艾德·凯勒,琼·贝利.影响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Flescher,Worthen.The Altruistic Species:Scientific,Philosophical,and Religious Perspectives of Human Benevolence[M].Shift at the Frontiers of Consciousness,2007.
6.Yoram.War,Aggressive and Self-Defe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7.Iredal,van Vugt.Altruism as Showing off:A Signaling Perspective on Promoting Green Behaviour and Acts of Kindness[C]//Roberts.Applied Evolutionary P sych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8.Huesmann.Aggressive Behavior:Current Perspectives[M].Springer,2013.
9.Ricard.Altruism:The Power of Compassion to Change Yourself and the World[M].Atlantic Book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