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供给结束粗放增长
普及义务教育是国家“两基”战略的核心目标。普及义务教育,既是保障15岁以下未成年人具备与当前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又是预防和消除15岁以上社会成员成为文盲的预防措施,还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奠基工程。
1.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人人有学上
随着“普九”和“两基”工程的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总体保持着向上的增长趋势。至2010年底,我国“两基”工程人口覆盖率已达100%,文盲率已降到4.08%。在入学率方面,1990年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74.6%,小学流失率为2.4%,初中流失率为4.8%;至2010年年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7.5%[1](见图0.1、图0.2)。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现“人人有学上”的教育起点平等。

图0.1 小学入学率年度变化

图0.2 初中入学率年度变化
2.近十年适龄儿童规模基本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人口开始生儿育女。在独生子女政策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指引下,2000年以后每年的人口出生数趋于稳定,始终在1600万左右。可以预见,如果在未来十多年里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和人口政策变动,那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年招生规模也会基本稳定(见图0.4)。这为有计划地安排义务教育学位供给,统筹协调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缓冲时间。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带来的第二代生育高峰压力释放之后,每年出生人口会进一步减少(见图0.3)。如果以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来估算,子代人数为父代的0.5,每年出生人口规模大约为1100万到1200万;如果考虑到部分二胎政策放开,比如双独夫妇允许生二胎,农村夫妇第一胎为女孩的允许生二胎,夫妻双方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允许生二胎,乐观估计,子代人数为父代的0.70,每年出生人口规模大约为1400万到1600万。这一人口规模将在未来十多年里保持稳定。

图0.3 每年出生人数变化[2]

图0.4 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