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集中在对已发表的与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高度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一些权威的统计年鉴,比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等。除此之外,我国相关的政策文本和互联网上的相关新闻也是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
【注释】
[1]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2]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3]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农民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无法返回传统农村,却又因城乡二元分割难以实现市民身份,是一个庞大的城乡间边缘群体。
[4]阮煜琳.报告称205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5-30/3077449.shtml,2011-5-30/2012-9-26.
[5]魏铭言.留守流动儿童数量逼近1亿[N].新京报,2013-5-10(A22).
[6]熊明安.依靠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重读《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01):31-34.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整理。
[8]《南宁市民办学校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管理暂行办法》(南府发〔2007〕50号)。
[9]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10]国家教委、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中小学收费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89〕教财字第010号)。
[11]《关于对全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意见》(教基〔2001〕15号)。
[12]《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财教〔2006〕4号)。
[13]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
[14]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
[15]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208/141305.html,2012-10-6.
[16]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教育是公共产品,二是认为教育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一文中将公共产品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种产品消费的减少。”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本质属性,“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受益”。
[17]教育部、财政部、粮食部、国家民委、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边境县(旗)、市中小学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通知》(〔79〕教计字454号)。
[18]唐小平.基础教育能否推向市场[J].计划经济研究,1993(01):68-72.
[19]唐小平.基础教育能否推向市场[J].计划经济研究,1993(01):68-72.
[20]王善迈.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质疑[J].上海高教研究,1994(04):27-30.
[21]王善迈.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质疑[J].上海高教研究,1994(04):27-30.
[22]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J].教育与经济,1997(03):1-6.
[23]范先佐.择校与免费教育[J].教育与经济,1996(04):23-25,33.
[24]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9-14.
[25]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9-14.
[26]在非洲一些极端落后和社会动荡的国家里,如果寻租、腐败猖獗,缺乏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外部环境,那么通过行政手段普及基础教育并不能影响未来的经济增长。[美]威廉.伊斯特利.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M].姜世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68-77.
[27]吴宏超.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6-100.
[28]吴宏超.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3-94.
[29]吴宏超.义务教育免费属性释疑[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6-9.
[30]邵泽斌.在特殊的“单中心”治理中走近公共性——对新中国中小学收费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5):23-28.
[31]孙士杰.试论我国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现实可能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95-98.
[32]周洪宇.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J].教育研究,2003(04):7-8.
[33]尹迎春.关于在农村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4(09):34-35.
[34]邱雅.免费义务教育经费的测算[J].中国统计,2006(12):22-24.
[35][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册)[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64.
[36]周金玲.义务教育的经济理论基础评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4(10):45-48.
[37]王柱国.义务教育:强制的“自由”[J].法商研究,2007(05):120-126.
[38]戴高龄.高收费与“先收后免”——关于免费义务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04):33-35.
[39]古翠凤,周劲波.基础教育供给的历史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4):139-144.
[40]古翠凤,周劲波.基础教育供给的历史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4):139-144.
[41]古翠凤,周劲波.基础教育供给的历史变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4):139-144.
[42]周洪宇.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J].教育研究,2003(04):7-8.
[43]滕星.应在贫困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J].求是,2003(19):60.
[44]田汉族.制度创新与免费义务教育实施[J].教育导刊,2005(07):4-8.
[45]刘国中.浅谈义务教育应该免费[J].财经科学,2004(S1):399-400.
[46]周洪宇.应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J].教育研究,2003(04):7-8.
[47]尹迎春.关于在农村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4(09):34-35.
[48]杨瑞勇,刘洪翔.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4-6,10.
[49]周桂党,张睿.简议免费义务教育[J].科学.经济.社会,2006(01):88-90.
[50]牛利华.教育贫困与反教育贫困[J].学术研究,2006(05):121-124.
[51]周洪宇,申国昌.2005年农村教育: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与义务教育法的修改[J].教育发展研究,2006(05):10-17.
[52]杨成铭.新《义务教育法》五论[J].法学杂志,2007(01):90-93.
[53]苏君阳.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法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后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03):17-21.
[54]魏向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32):2-6.
[55]曹思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21):3-4.
[56]魏向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32):2-6.
[57]金法.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8(05):150-152.
[58]胡耀宗,靳希斌.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05):1-5.
[59]魏中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评估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4-6.
[60]本刊评论员.促进教育优先发展[J].中国财政,2011(17):1.
[61]张志勇.教育的区域差距与政策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2-39.
[62]岳继勇.对“新机制”的几点宏观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7(08):4-6.
[63]潘磊.“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调查思考与建议——以广西恭城、龙胜县为例[J].社会科学,2008(05):157-159.
[64]李宝峰,王一涛.义务教育助贫政策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英县和隆县的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20-24.
[65]马丽燕,王慧.“免费义务教育项目”在西北农村地区实施现状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170-174,182.
[66]常宝宁,李录琴.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后的政策效应分析——以西北三省区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7(19):15-17.
[67]常宝宁,李录琴.西北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个案[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31-33.
[68]常宝宁,李录琴.西北地区免费义务教育实施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个案[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31-33.
[69]丁克贤.免费义务教育项目实施的现状及政策效应分析——以西部甘、青、宁三省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8(09):8-11,14.
[70]欧阳静.乡村教育:免费之后还需要什么?——基于江西省Y县的调查[J].调研世界,2008(02):38-39,46.
[71]侯小兵.西部城市家庭义务教育投资分析——基于后缴费时代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2012(03):13-16.
[72]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03):16-28.
[73]翟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J].求是,2010(02):43-44.
[74]翟博,孙百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12(05):22-30.
[75]周宏.均等教育基本策略初探——兼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探索,2003(05):46-47.
[76]贺桂香,江立明,冯异红.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政府调控机制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08):19-20.
[77]程红艳.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与经济,2009(02):16-20.
[78]王正惠,蒋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免费后的考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75-78.
[79]周彬.“后普九时代”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09(10):8-11.
[80]胡耀宗.后免费时代的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36-39.
[81]张立建,李小银,陈忠暖.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之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3(06):16-21,70.
[82]周佳.遏制贫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15-18.
[83]袁连生,刘泽云.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7-123.
[84]胡建勇,陈海燕.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21):15-18.
[85]陈静漪.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反思与机制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15-18.
[86]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J].教育与经济,2010(01):8-13.
[87]王宇红.对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探讨[J].调研世界,2007(08):18-21.
[8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吴霓.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研究[J].教育研究,2007(04):49-55.
[89]葛军.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8(12):20-21.
[90]徐敏丽,来洪渝.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J].开放导报,2008(05):77-80;代祥,李志友.以教育券制度破解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9):13-16.
[91]高慧斌.城市免费义务教育下“两为主”政策的二次决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4):20-22.
[92]宋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5):37-40.
[93]王毓珣,亢晓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后续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07):14-16,41.
[94]吴霓.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1(11):3-12.
[95]贺沁源.农村青少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11):61-64.
[96]刁玉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的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8-136.
[97]赵慧君,杨清溪.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免费的路径回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演变[J].教育科学研究,2009(02):27-30.
[98]刘惠林.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12):54-55.
[99]刘乐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经济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4(04):48-51.
[100]钟晓敏,赵海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下的我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模型[J].财政研究,2009(03):13-16.
[101]庞丽娟.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免费义务教育[J].教育研究,2008(05):10-11.
[102]雷万鹏,谢瑶.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改革路径与政府责任——对武汉市6所学校财务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0(02):1-6.
[103]邬志辉.正确理解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50-53.
[104]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J].人民教育,2008(09):2-5.
[105]汪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35-37.
[106]马青.城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应实行分类核定[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60-62.
[107]许杰.免费进程中的学校: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18-21.
[108]张霞珍.免费义务教育:政府需处理的三对关系——基于广东省X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08(07):35-38.
[109]陈朗平,付卫东,刘俊贵.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下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J].教育研究,2010(12):8-13.
[110]徐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及其思考[J].长白学刊,2008(01):152-156.
[111]杨卫安.学校经费的使用:在“秩序”中寻求“活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9(01):58-60.
[112]徐志勇,徐建平,黄立志.关于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县(市)教育局长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3):15-18.
[113]梅汝莉.从“择校生”说起——对义务教育本质特征和规范化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5(11):20-22.
[114]李建平.呼声惊动中南海——中小学择校高收费现象透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3):54-57.
[115]葛军.基础教育“择校”问题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5):12-13.
[116]程斯.基于义务教育法的中小学择校现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09):3-5.
[117]冯婉桢.后现代视角的中国择校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25):3-5.
[118]问秋.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应该解决几对矛盾[J].中小学管理,2009(05):1.
[119]杨立军.教师继续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122-124.
[120]姚宏昌.对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3):53-55;莫永生.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破解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97-99.
[121]刘彦伟,文东茅.义务教育年限的国际比较[J].教育科学,2006(05):16-20.
[122]李赐平.国外义务教育立法与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5(03):98-103.
[123]潘洪萱.美国基础教育纪实[J].外国教育资料,1988(03):1-7.
[124]蔡金花.美国义务教育免费的法律规定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68-71,80.
[125]邹海燕.美国中小学的择校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3):6-9.
[126]袁苓.法国的教育体制和资源配置[J].江西社会科学,1999(06):111-113.
[127]张国强.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2(04):61.
[128]陈永明.日本教育财政的现状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资料,1999(04):49-54.
[129][日]平原春好.现代日本教育法史纲——学校教育法制25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4):38-45.
[130]何晓雷.《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述评——日本的经验及其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80-83.
[131]马林.对澳门免费教育立法的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1997(01):49-51.
[132]李方.澳门回归后实施义务教育的若干问题——澳门实施10年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30-38.
[133]王建梁,许晓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马拉维和加纳的影响初探——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9(01):58-62.
[134]孙美玉,杨军.加纳义务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05):72-75.
[135]牛长松,陈曾敏.南非教育千年发展目标:进展、举措与挑战[J].外国教育研究,2010(12):56-60.
[136]赵中建.印度的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J].外国教育研究,1995(01):31-34.
[137]曲恒昌.印度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期限为何一再推延[J].比较教育研究,1994(04):1-7.
[138]邵书龙.社会分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博弈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6-11;邵书龙.国家、教育分层与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Contain机制下的阶层再生产[J].青年研究,2010(03):58-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