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政策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
1.家庭教育负担重
家长认为家庭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付出的经济负担非常重的有6%,比较重的有31.5%,即接近四成的家长认为教育经济负担较重。目前,仅供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就读的费用已经较少,主要是公交费用、喝水就餐费用、班级活动支出等杂项。但在请家教、参加补习班、培养艺体爱好等方面的隐性费用激增。
2.免费政策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
免费政策实施后,19.1%的家长反映家庭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绝对经费支出额明显减少,53.1%的家长认为有所减少,23.7%的家长反映持平,4.1%的家长认为反而增加。可见,有七成多的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免费政策带来的实惠。在主观感受方面,24.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经济负担明显减轻,54.6%的家长认为有所减轻,没有影响的有15.7%,负担加重的有4.4%。91.8%的教师同意或者非常同意免费政策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的说法,有各约5%的教师不确定或者不同意减轻了家庭负担的说法。
3.免费政策最大受益者是低收入家庭
免费政策施行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主要办学经费来源越来越依赖财政拨款,所有家庭都开始接受趋向均等的教育条件。调查显示,有52.9%的校长、52.2%的教师都认为免费政策获益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18.2%的教师认为随迁子女所在家庭获益最大,在校长中这一比例降到5.9%(17人中仅有1人)。我们认为,免费政策是普惠性的、均等的,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减少了的相关支出所占家庭收入比例更大。随迁子女受继续坚持“两为主”政策的影响,且很多随迁子女家庭自身就是低收入家庭,所以相对收益应该更高。但是,其就学机会的获得附带增加了在城市生活的生存成本,免费额度对随迁子女家庭影响不大。
4.免费政策缓解了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低收入家庭、随迁子女家庭。低收入家庭上学难是因为经济能力不足,随迁子女上学难除经济能力不足之外,还有难以获得教育机会。免费政策在接受义务教育直接的学校办学经济成本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困难仍在。对此论断最为乐观的是校长群体,100%赞同;其次是教师群体。86.9%的教师同意或非常同意免费政策缓解了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9.5%的教师不确定,其余表示反对。教育行政人员对此更趋谨慎,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比例降到了69.2%,不同意的比例上升到23.1%,有7.7%表示不确定。访谈时表示不同意的主要理由是,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群体中获得求学机会能力方面的排位没有改变,在求学机会竞争中绝对差距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