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与家庭经济负担
随着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家庭不再为学生的学杂费买单。有很多人据此认为义务教育免费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从理论上看,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是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实施义务教育免费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关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来说,学杂费的减免的确减少了家庭的教育开支,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很多家长却感觉不明显。有研究者在对广东揭阳市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行调研中发现,在回答“义务教育全免费对减轻您的经济负担是否有帮助”的问题时,只有23.3%的家长选择“有很大帮助”,76.7%的家长选择“有一定帮助”,9.3%的家长选择“没有多大帮助”[5]。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国家教育政策不够了解,认为义务教育免费就是“零收费”,孩子读书不用交任何费用。由于期望值过高,当学校进行一些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时,家长就会有怨言,家庭教育支出的心理负担并未减轻。另外,由于一些学校服务性收费不合理,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农村相比,城市免费义务教育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方面的效果更是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城市学校发展不均衡,而家长的教育需求比较高,为了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很多家庭为此承担了高昂的择校费。其次,城市学校运转水平总体较高,学校的服务性收费比较多。最后,由于监督不力,一些学校的乱收费现象还不能完全杜绝。免费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学杂费虽然减免了,但家庭的实际教育支出并未减少。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课题组的研究,2006—2007年,城市仅半年的家庭教育支出就达3633.9元,县乡村家庭教育支出则为2364.5元。城市家庭支出是县乡家庭的1.54倍。城市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例为28%,县乡村为23%。也就是说,国家免除的学杂费仅占城市家庭全年教育支出的7%左右,对城市家庭经济负担的减轻总体影响不大[6]。客观地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是无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因为,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重心不是家庭经济负担的减轻而是教育投资主体的转换,是义务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只有在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扩大免费的范围、规范服务性收费、取消择校费、禁止乱收费,家庭的教育负担才能够真正得以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