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重视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转向重视内涵和质量的提高。自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出台后,人们一直把它看作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从长远来看,学杂费的减免对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但现实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能否承担起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任呢?实践证明,答案是否定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质量观。如果以此为标准来看,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明显的影响。第一,免费义务教育并没有解决“辍学率高”的问题。在免费政策实施之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高辍学率的现象。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这一现象并没有改变。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免费政策实施后,许多农村家庭子女并没有因为不用交学费而重返校园,辍学率并没有明显降低[7]。这主要是因为高中入学率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所致。第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施之后,由于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监督松懈,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很多家长认为,反正上学不用交钱了,学好学坏没有多大关系。很多学生也认为,上学没有花父母的钱,学多学少也无所谓。第三,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施之后,许多学校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校对非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学杂费的减免使许多学校的办学经费大幅减少。为了维持运转,许多学校只能根据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支出情况开展活动,那些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学生及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四,教师的教育热情并没有随着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而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施之后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并没有增加,相反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降低的现象。另外,目前我国中小学还存在31万代课教师,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并没有能力对此进行妥善处理,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对他们也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庞大的代课教师群体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是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是义务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对促进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来说,它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杂费减免政策不可能解决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在“免费”这个层面止步不前。要想让义务教育免费政策释放出更大的教育价值,政府还需要制定出更多的配套措施。只有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义务教育才能在高层次上彰显公平和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