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7年10月13-15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江苏苏州举行。来自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传媒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领导出席了年会开幕式。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苏州大学等全国200多所所高等院校(包括港、澳、台)的500余位影视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全球化与后全球化:中国影视的进程与前景”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会奖”、第七届“学院奖”和第二届“学人奖”颁奖典礼同期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承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时代潮流。不过,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的疲软,一些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势力抬头,全球化浪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甚至宣称当今世界逐渐走向后全球化。在此背景之下,再次讨论全球化之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时期的影视文化最能体现时代的精神状况。在后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产业的未来前景如何,值得好好探讨和思考。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迅速发展、繁荣,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文化自我放逐、主体流失的危机与挑战。基于此,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针对全球化抑或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影视的身份认同、媒介更替、文化创新进行讨论与研究。
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200余篇、240万字。为此,论坛设置了包括“院长专场论坛”“学科建设专场论坛”“传媒艺术专场论坛”“传媒与影视学术期刊专场论坛”“当代影视的观察与思考”“2017媒介文化论坛”“青年专业委员会专场论坛”“传媒与影视新生代专场论坛”“第六届传媒艺术专场论坛”“文化与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产业前瞻”“梦想与现实:视听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传道与解惑:融媒时代的影视教学”“历史与当下:纪录片的新视野”“全球与本土:跨文化视域中的影视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媒体时代的影视理论与创作”等在内的18个分会场专题论坛。这18个专场既有影视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有影视教育前沿问题的交流,可谓丰富多彩。其中首次设立的“院长论坛”更是邀请了全国许多著名高校传媒学院的掌门人来分别阐释他们对中国影视与传媒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在18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好地体现了认真严谨、自由创新的学术精神。
自2000年至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已经召开十届,相对应地,这也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出版的第十部论坛论文集。根据学会与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协商,第十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正式论文集由学会承担出版经费,由学会秘书处组织负责编辑出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协助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曾一果教授及其团队付出了辛苦努力。
在论文集编辑、出版过程中,学会会长胡智锋教授,副会长胡孟建教授、李亦中教授、周星教授、李幸教授、欧阳宏生教授、尹鸿教授、姚国强教授、张阿利教授都对论文集的编辑工作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论文集的顺利出版也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与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精诚合作的结果,其中陈龙院长的倾心付出功不可没。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作为学会的长期合作伙伴承担了本书的出版工作,本书责任编辑李水仙女士从字里行间到整体布局,对本论文集都花费了很大的工夫,使得本书的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学术品质也有了很好的保证。在论文集编辑过程中,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孟雪,硕士研究生鲁乾辉、李斐然、刘莉、吕梦臻、李鸾莹等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下个月第十八届年会即将在广州召开,第十一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也将同期拉开帷幕,第十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成果的面世,不但可以为即将召开的年会与高层论坛献上一份小小的见面礼,更是为生气蓬勃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发展进程留下一个新成果。谨以此为念。
学会秘书处
论文集编辑部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