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本书详细阐述了人类关系研究所两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个方面是对合作的研究。所谓合作,不仅是指几位作者一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起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素材。并且,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作品,他们阅读、批判和讨论了大量的同行成果,这一点在解析和阐述挫折-攻击假说的前三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剩余章节中,在对人类关系问题假说从应用到得出结论的过程里,这种合作的亲密度也只是稍许降低。

然而,任由“合作只是出于彼此的关爱”这种印象自由发展,只会造成误导。这项事业的难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教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例如,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一项关于智力性质的多方合作研究揭示出,表面上的合作本身就让人很有挫败感。如果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能记录下自己情感的变化,以及他如何控制了自己的攻击倾向,我们就会得到关于本书主题的一些重要数据。对“合作”的研究在我们的科学文化中无疑是小众的。只有那些研究者提前付出必要的代价,这种研究才会有效地进行。由于有各种各样需要努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任何帮助——只要有助于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受欢迎的。

第二个方面是在社会科学中很有名但却很少用到的研究流程。它是从一个(或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开始的。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尝试更精确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定义,探索它们的范围,确定它们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关于这些情况的概念系统——一句话,以可利用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一种尝试性的理论或假说。这种假说用来指导一种更精确和更具体的深入研究,而这种研究将会得到更系统和更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依次被用来对这个假说进行更深入的修订和提炼。如此往复,当这个归纳演绎的流程进行得足够深入时,尤其在物理科学中,这个假说或理论就可以使用数学的术语来表述。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的精确和强大了,这一理论也会取得自身最大的预测价值。

所有渴望变成真正科学的社会研究,最终都要走同一条道路,而对攻击行为的研究沿着这条道路更进了一步。这一步一部分是由弗洛伊德和其他人已经发表的关于挫折-攻击假说更系统的规划和更深入的阐述构成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把更多相关说明材料组织起来。这使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在本质上朝着科学理论又近了一步。以当前的形式出版,是希望促进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所里,也在其他地方。

马克·A.梅(Mark A.May)

人类关系研究所主任

193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