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攻击的刺激强度
要想详细说明这一基本假设,第一步是要以下列的定量形式进行重述:挫折的数量直接影响导致攻击的刺激强度。第二步是考察影响挫折数量并因此也影响导致攻击刺激强度的因素。这说明导致攻击的刺激强度应受三类因素直接影响:(1)导致挫折反应的刺激强度;(2)对挫折反应的干预强度;(3)挫折反应序列的数量。我们将对每个因素进行讨论说明。
1.导致挫折反应的刺激强度。按照这一原则,同样把食物从身边拿开,一只饥饿的狗会比一只喂饱的狗更凶猛地咆哮。与历史课本关键的一页丢失相比,一本侦探小说关键的一页丢失会更让一个12岁的男孩感觉愤怒。
在日常经验中的应用使这一主张看起来十分合理,当然,这种合理性并没有得到相关实验数据的充分检验。这里引用的实验是为了深入说明而不是作为最终证据。在一项由R.R.西尔斯和P.S.西尔斯所做的实验中(142),使用5个月大的婴儿的不同饥饿程度作为独立变量。在长度为3个星期、每天4次的喂食中,这个婴儿每天被系统打断2次,方式是在几次奶量变化的喂食之后,从婴儿的嘴里撤回奶瓶。通过这种方法,当这些行为产生的刺激有几种不同的强度时,吮吸和进食的挫折强度也不一样。攻击反应的强度通过撤回奶瓶后哭闹的直接性来测量。当婴儿只喝了0.5盎司[1]奶之后撤回奶瓶,哭闹在平均5秒后发生;当喝了2.5盎司奶之后撤回,哭闹在平均9.9秒后发生;当喝了4.5盎司奶之后撤回,哭闹在平均11.6秒后发生。这些数据显示,当这个孩子更接近满足也就是刺激强度降低的时候,挫折所导致的直接攻击反应也会随之减弱。
杜布和西尔斯(36)以及米勒(104)设计的问卷调查已经得出了一些额外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先给大学生被试提供他们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情境的描述。在每一种情境下,都给出了一系列攻击行为和随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对被试进行一定指导,来指示他们做出真实反应,并在4点量表上对那些其目标反应已受到干预的刺激因素强度进行评分。如果刺激的强度较高,那么攻击反应所占的比例也一定较高。[2]
恋人争吵所带来的众所周知的暴力,可能也是这一原则的结果。通常认为,由于彼此间亲密的行为对相爱的人比不相爱的人有着更高的刺激程度,情侣中的某一个人对这种行为的干预,显然会比两个不相爱的人之间的干预会引起更严重的挫折。米勒的研究阐述了刺激强度的某种类似的区别导致的结果。他使用了一种烦恼测验,测试的项目可以显示出烦恼的程度,这些项目为:(a)被不同的人冷落的程度;(b)通过不同程度的刺激测试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失常”的程度。对一个很大群体的大学生的测试显示出,在这些情境中,“刺激越强,烦恼(攻击)越强”这个原则是适用的。被陌生人冷落要比被熟人冷落更令人烦恼。相应地,被一个亲密的朋友冷落要比被熟人冷落更糟。相似的结果也可以从与体育运动有关的项目中得到:人们越喜欢一项运动,在这项运动“发挥失常”之后就会越烦恼。所有这些区别有超过3.00的临界比。
2.对挫折反应的干预程度。按照这个原则,对一个高尔夫球手进行轻微打扰而产生的少量干扰,在关键时刻让他产生咒骂的可能性,要低于一个很强的、会产生严重干预的打扰。延迟也被认为是种干预。因此,与空等3分钟相比,一位雇员如果让他忙碌的老板持续空等了30分钟,很显然他更有可能受到严厉的训斥。
我们可以从不同种类的社会统计中获得关于第二个因素的实证数据。虽然这些数据无疑要比精确的实验室实验得出的结果包含更多不可控制的变量,但它们表现出的事实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以至于甚至只是用实验性的尝试来解释它们也是很有趣的。
两个相关可以被用来说明,随着对目标反应干预的提高,攻击也随之提高。霍夫兰和西尔斯(67)采用经济状况指数来反映一个群体中日常经济活动开展的容易程度。低指数或者恶劣的经济状况,会比高指数或者良好的经济状况给日常的目标反应带来更多的干预。每年动用私刑和暴力抢劫的数字可被用来衡量攻击行为。从1882年至1930年,美国南部14个州每年每亩的棉花产量可作为干预经济活动严重性的指数。这种指数和动用私刑的数量之间的相关是0.67,也就是当干预的数量有所增长时,动用私刑(攻击)的数量也会增长。与此类似,托马斯(168)发现,暴力抢劫与经济指数也有0.44的相关。
米勒关于烦恼的研究(104)也提供了与同一问题有关的结果。项目报告说被试在他们最喜欢的运动中,如果完全“发挥失常”而不是轻微“发挥失常”,会感到更容易被激怒。这种区别的临界比是5.5。
3.挫折反应序列的数量。除了挫折强度的变化,攻击反应的数量或强度也会部分取决于之前或同时发生的挫折引起的刺激中剩余的刺激数量,这些刺激的总和引起了观察到的反应。较少的刺激加到一起,要比像是直接引起攻击行为的挫折情境,会引起比预期更强的攻击反应。在这种关系中,临时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可利用的数据可以说明,当第一重挫折移走以后,引起攻击的第二重刺激还能保持多久。对“攻击的准备”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将在第四章展开。
摩根(111,pp.245-246)设想了一个每日情境来说明之前挫折的综合引起的(攻击的)潜在倾向:
假设我们早上起床后,决定今天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保持好心情。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决定,问题却总会出现。我们可能在哪绊了一跤,找不到衣领的纽扣,刮胡子伤了自己却找不到止血药,早饭吃晚了,然后发现面包烤焦了、咖啡是凉的。但是,经历了这一切我们还是努力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结果,这时发生了一些很小的事,我们却出人意料地爆发了。身边的人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如此易怒。他们如果知道了所有事实,就不会吃惊了。
关于睡眠剥夺的研究(73;141)指出,如果有之前受到严重的挫折作为背景,那么少量的挫折就很容易带来怒气的爆发。在一项研究中(141),一个之前很愿意参加几个困难实验的男人,在不得不对50个刺激性的单词做出自由联想之后,也开始大声地抱怨。另一个人给一批笑话评了0分,并评论说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是好笑的。但他在实验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却对同样几批枯燥的笑话给出了相对委婉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