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偏见
我们对民主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特有挫折的阐述先到此为止。对挫折-攻击假说的下一步应用,就是勾画出伴随每个社会调控的攻击的大致方向。然而,在此之前,必须考虑一下种族偏见的问题。因为按照挫折-攻击假说,对一个群体的社会偏见是明显存在的。首先,那些有偏见的人已经受到了挫折。其次,他们以一种非常统一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全部或者部分攻击。这样,种族偏见通过此假说可以得到解释。同时,作为一个问题,它提供了关于挫折和攻击之间关系的一种具体阐述。
美国所独有的种族偏见是针对黑人的,一些最近移民到美国的群体(比如爱尔兰人或者日本人)也受到了歧视。在意大利,北部的意大利人起初不喜欢南部的乡下人,后来又讨厌犹太人。美国读者对德国迫害犹太人最为关心,因此这种偏见会被仔细对待。多拉德(34)已经在别的地方用挫折-攻击假说的术语描述了美国黑人的境况。
按照目前的看法,种族偏见也是一种攻击的形式。有时,当导致挫折的目标已经确定的时候,这种攻击可以被称为是直接的。在战后,芝加哥和东圣路易斯的种族骚乱就是这种偏见的回应:受挫的黑人进行直接的、愤怒的攻击。在其他情况下,当攻击指向的群体不是导致挫折的那个群体的时候,攻击就被称为是移置的。这里,攻击被从群体内转到了属于外部群体的人身上。例如,一些人经常会歧视那些与歧视的对象没有直接关联的人(80.p.99)。
由于大多数(包括那些涉及宗族偏见)的攻击反应通常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禁忌,因此必须给予那些希望攻击某个种族群体的人以特殊的社会许可。目前有两种许可形式是被承认的。第一种是对抗。在加利福尼亚州,当地的农民被允许攻击日本人,因为据称,后者由于更低的生活标准,对当地农民形成了真正的竞争威胁。传统模式在可以表达攻击的环境中会识别出另一个群体。这里直接的对抗不需要表现为事实,有某种认定一个替罪羊群体的模式存在就足够了。不管在哪里,只要这种社会“对仇恨的许可”存在,它的源头就很可能追溯到真实的竞争。
种族偏见一旦产生,不仅会产生挫折并随后产生攻击,也不仅要有攻击的许可,同时还要有一种方法,来认定被憎恨的人。为了避免大水冲了龙王庙,这种认定是必要的,它也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种族污名(黑人)、民族差异(法国人和德国人)、语言或宗教(法裔加拿大人)、等级标志(印度)、社会阶层(工人),以及奴隶身份。所有这些差异都被一些群体用来攻击更低层的群体。
关于德国,很显然,在战后[2]德国人被迫面对各种状况,这些状况干预了种种强烈激起的目标反应。他们在筋疲力尽之后被打败了。他们失去了曾为之战斗的“阳光下的地盘”,他们的国际地位遭到了难以置信的摧毁。在《凡尔赛和约》以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战败,对征服者的深入攻击更是无能为力。他们被迫让出殖民地和额外的领地,他们的海军被没收了,他们的军队被缩减至只够维持国内治安,几乎在所有方面他们都感觉自己堕入了下等阶层。更不能忘记,有上百万人在战争中挨饿,相当多的德国人不得不放弃军旅生涯。在经济上这个国家仍旧经历着挫折。德国的通货膨胀给中产阶级带来了失业和悲惨命运,同时打乱了所有试图通过存款保证个人安全的计划。不到20年,世界范围的萧条就侵袭了每一个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还从来没有过好日子的德国人。
如果几乎所有德国人都经历过并厌恶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很明显,攻击就会不断增长并且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对盟友直接进行攻击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种行为已经失败并且被新的挫折所困扰。随着战争的逼近,旧君主制已经被魏玛民主通过直接的、公开的攻击方式所取代。但是挫折仍然还在,并且在不断提高激起攻击的情绪。虽然在世界眼中德国处在令人羞耻的地位,德国的经济生活也不断下降,但随着德国开始欣赏自己的地位,这种攻击就不得不被移置。这种移置采取了更多样化的形式。首先,社会民主党尤其是共产党的成员快速壮大,这两个党派使他们的支持者有机会说出他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厌恶。很多政治党派之间——在希特勒掌权时这个数字是27个——日益激烈的竞争,却使其从内部不断瓦解。青年运动、现代化和其他对旧道德标准的攻击也都可以解释为是移置的攻击。
德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很快意识到,这种反对国家和社会秩序的攻击会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地位。因此,当希特勒发起运动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开始支持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纳粹党开始对没有阻止所谓反社会攻击运动的共和国、对象征着国际无产阶级国家出现的苏联、对《凡尔赛和约》和其所建立的欧洲秩序、对内部替罪羊——犹太人都表现出公开的攻击。在经过了巧妙的宣传——嵌入这些攻击性的要求、上层阶级重要成员的支持和巧妙的政治策略——取得了政权之后,在纳粹的计划中只有两项攻击行为被立即实施。共和国被摧毁、其支持者被杀戮殆尽,还有就是一场有计划的大屠杀降临到犹太人身上。
犹太人是德国人表达攻击的理想对象。有些犹太人在通货膨胀中获益,还有些犹太人在一些专业机构、政府和商业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纳粹的宣传者来说,他们很容易对人们发出暗示,只有犹太人是经济竞争对手。大量外国犹太人,尤其是从波兰来的犹太人和那些没有完全适应文化的犹太人,都被当作是文化威胁的证据。而且,德国一直存在反犹太主义,复兴和强化这种传统观念是很有可能的。在众多的攻击方式中,对犹太人的攻击被合理化,而且通过官方法令,对犹太人进行的一些直接的或者精妙而非直接的攻击,都得到了社会的许可。
辨别那些“令人憎恨”的异族犹太人并不困难。最初的辨别基础是犹太教,然后不断扩大到有犹太种族行为的人群中。住在德国的外国犹太人被他们当作最有力的证据,用来说明所有的犹太人与德国人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通过不断扩大的宣传,所有的犹太人都被认为是说依地语、穿正统服装的民族,虽然实际上只有少数犹太人是这样的。
简言之,德国对犹太民族的迫害就是一场从本应该对挫折负责的代理者身上被移置的攻击。这场攻击只是现代德国模式的一部分。逐渐地,通过一些大胆的外交策略,重整军备,调和英国上层阶级的态度——他们对惩罚的预期逐渐消除,希特勒开始谋划对1918年取得胜利的国家发动侵略。对犹太人更多近期的攻击,就暗示除了已有的明显经济优势,这种移置还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