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3 本书面向的相关竞赛
附录3 本书面向的相关竞赛
本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赛事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一、主办单位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二、面向学段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
三、赛事介绍
编程是使计算机根据人的意图去完成特定任务的人机之间交流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能力,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基础作用。青少年从小学编程,可以培养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也会从基础上培养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意识、基本概念、基本素养和基本兴趣。为了考察青少年对计算机编程和信息学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我们设立了少儿编程创作与信息学专项赛项目。参赛青少年将利用计算机编程工具和语言,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创作编程作品,并通过向评委进行作品展示和问辩的形式进行竞赛。挑战赛所有环节活动(包括报名、分站赛选拔、网络选拔、总决赛等)将严格坚持公益性和公平公正,主办单位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会以挑战赛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以开展夏冬令营、培训班、捆绑器材商品、捆绑书籍材料等其他方式变相收取费用。挑战赛将严格坚持自愿原则,不强迫、诱导任何学校、学生或家长参加竞赛活动。挑战赛成绩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四、参赛条件及分组办法
1.在校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或职高学生均可参赛。
2.每个单位(学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其他校外教育机构)允许推荐多名学生参赛。
3.少儿编程创作与信息学专项赛为个人赛,每人仅限选择一个组别报名参赛。
4.每人最多可有1名教练老师,多名学生的教练老师可以重复。教练老师作为责任人,有责任监督竞赛期间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指导参赛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参赛学生顺利完成比赛。
5.分组情况如下: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一、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二、面向学段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
三、Scratch创意编程赛项
Scratch创意编程比赛分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均以线上形式开展。每人限报1项作品,每项作品限1名指导教师。
初评和复评:选手在线创作提交作品,经初评、复评,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入围终评。
终评:入围Scratch创意编程比赛终评选手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在线创作,完成指定的任务题目。
1.参赛对象
Scratch创意编程比赛设小学Ⅰ组(1~3年级)、小学Ⅱ组(4~6年级)和初中组。全国各地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均以个人名义报名参加。
2.作品类型
互动艺术:引入绘画、录音、摄影等多媒体手段,用新媒体互动手法实现音乐、美术方面的创意展示。
互动游戏:各种竞技类、探险类、角色扮演类、球类、棋牌类游戏等等。
实用工具:有实用价值、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程序工具。
科学探索:现实模拟、数学研究、科学实验等等各学科的趣味性展示与探究。
3.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有权出版、展示、宣传参赛作品。
作品原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一律取消评奖资格。如涉及作品原创问题的版权纠纷,由申报者承担责任。
构思设计:作品构思完整,内容主题清晰,有始有终;创意来源于学习与生活,积极健康,反映青少年的年龄心智特点和玩乐思维。
艺术审美:界面美观、布局合理,给人以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角色造型生动丰富,动画动效协调自然,音乐音效使用恰到好处;运用的素材有实际意义,充分表现主题。
创新创造:作品主题鲜明,创意独特,表达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充分发挥想象力。
用户体验:观看或操作流程简易,无复杂、多余步骤;人机交互顺畅,用户体验良好。
程序技术:合理正确地使用编程技术,程序运行稳定、流畅、高效,无明显错误;程序结构划分合理,代码编写规范,清晰易读;通过多元、合理的算法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实现程序的丰富效果。
4.申报文件
(1)在线创作提交编程作品。
(2)作品说明文档。在线申报时填写相关作品说明,包括:
a.明确的主题,作品的设计目标,包括:功能需求、探究目的或待解决的问题,作品本身要体现出对目标的响应,能够展现主题内涵、实现功能需求、总结探究结论或解决问题。如果作品目标描述不清晰、或作品未能体现出对目标的完成,则不应获得更多分数。
b.编程思维与技巧。选手需为角色、场景等主要应用元素绘制流程、逻辑和功能图,如使用特殊的编程技巧或计算方法也需单独详细说明。
c.素材原创与引用要求。如果选手使用了非原创的图形、图片、音频素材,需明确标注引用来源或创作者,标注明确才属于合格作品。同时鼓励创作和使用原创素材,可以考虑给予原创素材适当加分。
d.拍摄作品阐述视频。内容包括创作思路、过程等,拍摄时长控制在1分半钟(90秒)以内,格式为MP4。
四、Arduino智能设计赛项
Arduino智能设计比赛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初评以线上形式进行作品申报和评审,终评以线下形式开展。
初评:选手以团队为单位设计完成智能设计作品,并申报提交。经初评,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入围终评。
终评:入围选手将统一集中在指定场地,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指定的任务题目及评审问辩。
1.参赛对象
全国各地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均以自由组队方式参加,按照作品类别报名、创作并提交参赛作品。每组学生人数限定2人,不允许跨年级组别组队,每名学生限报名参加1组,每组限报1项参赛作品,须配备1名指导教师。
2.作品类型
参赛作品的控制器须根据作品类别和功能需要,使用大赛指定的Arduino系列中的各型号开发板进行设计和创作。须按照以下三项类别进行申报:
人文艺术:运用声、光、触控效果、交互体验等智能技术,展现艺术思考、艺术体验或人文思想、历史文化、民族风采等内容的作品。
工程应用:针对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和需求,以及对工业、农业、森林海洋、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的观察与思考,设计实现能够利用智能手段解决问题或改进现有解决方式的作品。
科学探索:为探索科学知识、探究自然现象,用于开展和辅助科学实验或模拟科学现象,讲解科学原理,呈现科学知识的作品。
3.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一律取消申报和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承担责任。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有权出版、展示、宣传获奖作品。
思想性:主题清晰、思想明确,体现青少年自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性:方案设计合理,软硬件选择恰当,可扩展性强,程序思路清晰、算法简洁、结构严谨。
创新性:选题新颖,构思巧妙,设计独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表现性:选手现场表达清楚,思路清晰,能够较好地展示作品,应变能力强,语言、形体得当,礼貌待人。
艺术性:作品设计符合工业设计标准,具备艺术欣赏性和表现力,符合时代审美。
实用性: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具体问题或对现有设备(技术)的针对性改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申报文件
(1)作品说明文档。在线申报时填写相关作品说明,包括:
a.创作灵感、设计思路。
b.团队成员介绍和工作分工说明。
c.硬件清单:包括硬件型号及成本,限定使用以下型号的Arduino作为开发板:Uno,Leonardo,Esplora,Micro,Mini,Nano,Mega,Mega ADK,Gemma,LilyPad。
d.至少5个步骤的作品制作过程,每个步骤包括至少1张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可制作PPT文件。
e.成品外观及功能介绍,并提供必要的使用说明。
(2)作品演示视频,在线申报时上传相关视频文件,包括:
a.设计思路,研究过程,对作品外观设计及作品功能进行充分演示。
b.时间:2分钟以内。
c.格式:MP4。
d.接线图,需要提交JPG、PNG格式的图片。
e.原创声明,包括参赛协议,同意大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公开展示。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一、主办单位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二、面向学段
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
三、赛事
软件创意编程
(一)参赛范围
1.参赛组别: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小学高年级组(4~6年级)、初中组。
2.参赛人数:1人。
3.指导教师:1人(可空缺)。
4.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
(二)竞赛内容
1.根据各赛段要求,在竞赛平台上完成编程相关的答题、算法设计、程序编写、作品创作。
2.小学低年级组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小学高年级组使用Python语言,初中组使用Python语言。
四、竞赛环境
1.竞赛平台:官方竞赛平台(http://www.noc.net.cn)。
2.编程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用于登录竞赛平台,Win7或以上操作系统。
3.移动设备:手机、iPad或平板电脑,用于监考。选手自行安装“腾讯会议”软件且开启摄像头,固定位置拍摄。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
1.选手须登录竞赛平台(http://www.noc.net.cn)进行报名,报名成功的选手获得参赛资格。
2.具体报名起止时间以竞赛平台公布为准。
(二)初赛
1.初赛选拔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以竞赛平台公布为准。
2.参赛选手在参赛界面进行闯关答题及命题创作,时长共90分钟。
(三)复赛
1.复赛选拔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以竞赛平台公布为准。
2.参赛选手在参赛界面进行闯关答题及命题创作,时长共90分钟。
(四)全国决赛
1.参赛选手在决赛参赛界面进行闯关答题及命题创作,时长共90分钟。
2.全国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入围但未能按时参加决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六、评审标准
(一)小学低年级组
1.小学低年级组闯关答题(35%)、命题创作(65%)。
2.命题创作评审标准如下:
思想性:作品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少年儿童的年龄心智特点和健康的思想。
完整性:不论是动画、故事、演示类还是互动、游戏类,作品必须要完整,要有开始和结束的按钮或者标识,要有一定的帮助和说明。
艺术性:反映角色表达的内容细节丰富、生动;界面美观,布局合理,设计富有新意。
创造性:内容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合理;鼓励创新,创意设计成分多。
技术性:通过多元的算法设计实现程序的丰富效果;各种衔接、交互流畅。
(二)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
1.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闯关答题(45%)、命题创作(55%)。
2.命题创作评审标准如下:
语法正确:语法格式书写正确,变量命名规范合理。逻辑严谨,思考问题严谨,没有疏漏;代码书写规范,没有逻辑错误;所有测试数据均能通过。
算法合理:使用正确、简洁的算法解决问题,不允许根据输入直接输出答案。
七、相关说明
1.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2.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判决。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原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坚持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题,以与时俱进的活动项目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坚持把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贯彻落实到活动内容中,引导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信息素养提升。全国活动以交流展示的形式开展。省内各级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一、人员范围
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在校学生。
二、活动内容
活动包括数字创作、程序设计、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五个项目,具体项目设置、组别及作品形态界定详见《指南》。
三、活动方式
(一)数字创作项目
1.作品报送
数字创作各类别作品由各市教育部门采用光盘或U盘形式集中报送。其中,微视频(网络素养专项)由参赛学生按照《指南》要求注册登录活动网站(huodong2000.ncet.edu.cn)直接报名并上传作品。3D创意设计类作品通过活动平台单独报送,作品上传网址为:https://www.i3done.com/contest/show/198.html。
2.名额分配
各市在评选的基础上,3D创意设计类限推荐10件作品参加省级评选,其他类别数字创作作品(不含微视频网络素养专项)各市限推荐30件(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各限推荐10件)。
(二)程序设计项目
程序设计各类别作品由各市教育部门采用光盘或U盘形式集中报送,各市限推荐5件作品(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各限推荐2件)。
(三)创客项目
1.作品报送
创客项目采取作品报送与展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作品报送通过活动平台(www.abanrobot.com)线上提交。作品相关资料需包含演示视频(视频格式为MP4,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相关说明文档(包含至少5个步骤的作品制作过程,每个步骤包括至少1张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硬件清单、软件代码等。全部文件压缩包大小建议不超过100MB。
2.名额分配
每支队伍限1~2人,每队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各市限推荐创客作品10件(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各限推荐3件)。
(四)人工智能项目
1.作品报送
人工智能项目采取作品报送与展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赛作品由各市教育部门采用光盘或U盘形式集中报送。作品相关资料需包含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演示视频(视频格式为MP4,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相关说明文档(包含至少5个步骤的制作过程,每个步骤包括至少1张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硬件清单、软件代码等。全部文件压缩包大小建议不超过100MB。
2.名额分配
每支队伍限1~2人,每队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各市限推荐人工智能作品6件(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各限推荐3件)。
(五)机器人项目
1.项目设置
机器人项目共设11个小类,具体设置见附表3-1:
附表3-1 机器人项目设置

2.作品报送
机器人项目采取视频报送与展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赛视频由各市教育部门采用光盘或U盘形式集中报送。机器人参赛队伍需按规则完成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录制成视频,具体项目规则及视频录制要求详见附件1。
3.名额分配
每支队伍限1~2人,每队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各市每个类别每个组别均限报2支队伍。
四、奖项设置
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河北赛区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负责活动组织和评审选拔工作。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由省级评审专家评选出相应的省级奖项,并从省级奖项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交流活动。省级奖项按项目设置,对各项目作品按照参赛数量的10%、20%、30%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为获奖作品与队伍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数字创作和程序设计项目只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颁发指导教师奖),同时根据各市活动组织开展及获奖情况,评定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