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文化
2025年10月14日
第四章 明代南京文化
六朝旧都南京,自明代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起全国统一政权——明王朝。同年八月初一日(1368年9月13日),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南京之名正式载入史册。明成祖继位后,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都城,前后53年。在此期间,朱元璋大规模营建都城,建成号称城周九十六里(实为35.267千米)、开设13座城门的天下第一大城。不仅如此,朱元璋还通过迁移富户、征调工匠、设置驻在官军等方式,迅速扩充南京人口至70万左右,使之成为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明成祖将京师迁往北京后,南京由都城降为留都,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人口也较前减半,昔日繁华的都城变得冷清起来。表面上看起来,南京已无足轻重,实际上,它仍是仅次于北京的最重要城市。因为南京不仅保留了一整套中央行政机构,而且是宫阙陵寝之所在、形胜险要之所系、府库图籍之所储存、全国财赋之所辐辏,是南半个中国的统治中心和政治中心,经济地位也较北京更为重要。
图4-1 应天京城图(明代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
明代南京先为都城,后为留都,先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及突出的文化、人才中心,后有信息交流极为便捷、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的客观条件,是雅有学养的士人理想的居留地。为官者、客寓者、南京当地人,一批批硕学鸿儒和各色特异人才身处繁华之地,勤于推敲,用心耕耘,沉潜思考,诗文创作、书画艺事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造就了明代南京文化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