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绘画

第二节 唐宋元绘画

隋唐统一后,社会比较稳定,文化艺术大为发展。唐代人物画兴盛,花鸟画独立形成,山水画继魏晋以后成为重要画种,出现了青绿及水墨两种不同风格。这些画科都涌现了一批辉耀千古的大画家。而瑰丽、宏伟、明快成为唐代绘画的共同风格,对后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单纯朴素的水墨画的创立,又丰富了绘画表现手法,成为五代以后绘画中的重要形式。但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中心在长安、洛阳两都为代表的北方,当时金陵的书画家较少。

唐末五代时期,因中原长期战乱,不少画家迁徙到江南和四川等南方地区,那里局势安定,有利于绘画的发展和繁荣,因而绘画重心由中原转移到南唐、西蜀及吴越地区。为了搜罗人才,适应宫廷贵族的需要,南唐、西蜀等创设了画院,在绘画艺术上有卓越的创造。五代时期,人物画继续发展,山水画和花鸟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五代绘画上承唐代传统,下开宋代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五代南唐诸帝皆爱好文艺。李璟、李煜擅长填词。李煜成就尤高,且通音律,善书画。其写字行笔遒劲,称之为“金错刀”,善画墨竹花鸟。南唐于中主李璟时即已设立画院,至后主两朝,人才济济,画家有高太冲、朱澄、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徐崇嗣、董源、卫贤、王齐翰、顾德谦、赵幹等人。宫廷绘画多描绘皇室贵族游乐及装堂饰壁之山水花鸟,另创作有佛寺壁画、肖像画等。南唐内府富于书画收藏,且注意装裱,精于鉴赏,藏画上钤以“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等印鉴,或有题字、押字。赵幹《江行初雪图》上有后主李煜题字,可证是南唐内府故物。由于南唐统治者的重视,加之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南唐都城的金陵,以宫廷画院为中心,集聚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山水画家有董源、巨然,人物画家有周文矩、王齐翰、顾闳中,花鸟画家有徐熙等,皆一时之选,精品纷呈,辉耀史册。

宋代统一,结束了五代的封建割据局面,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艺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皆取得很高成就。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成为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徐熙之孙徐崇嗣等,进入北宋宫廷画院,创立“没骨法”,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宋以后,书画艺术中心移至江南,金陵画家因地利之便,与江南画家多有交流,坚持创作,文脉得以赓续。

一、 南唐人物画

五代之际,唐代流行的描绘贵族及士大夫生活的人物画仍在延续发展,其中以南唐画院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等为代表。

1. 周文矩

周文矩,建康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李煜时任翰林待诏。周文矩“工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尤精仕女,大约体近周昉,而更增纤丽” (12) 。此外,他还擅画道释神像。“周文矩用意深远,于繁富则尤工” (13) 。李煜曾以他的《南庄图》作为贡品,进献宋太祖,可见其重要程度。周文矩在南唐颇受宠遇,保大五年(947年)元旦,天降大雪,中主李璟与弟兄臣僚登楼赏雪饮酒赋诗,召令画家绘制成《赏雪图》,周文矩即参加了这一创作,负责绘制图中臣僚及侍从人物。

北宋末年,内府藏周文矩作品达76幅,除少数道释画外,多数是皇帝及贵族生活、肖像和仕女画。他的画以《重屏会棋图》最为著名,且流传至今。《重屏会棋图》(宋摹本),长卷,设色绢本,纵40.3厘米,横70.5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绘南唐中主与其弟下棋的情状。画中两人下棋,两人旁观,一童侍立,形象生动,衣纹勾线细劲曲折,略带顿挫,作“战笔”,也称“颤笔”,构成了周文矩人物画的独特风貌。画上绘一屏风,上画唐白乐天《偶眠》诗意,而画中又有一小屏风作山水,故称为“重屏”。画中小屏风上的山水,清润细致,是了解江南山水画面貌的形象资料。此画宋代以来摹本颇多,以故宫所藏画卷年代最早,是周文矩传世的重要代表作。周文矩作品还有《文苑图》《宫中图卷》等。

图9-3 《重屏会棋图》

2. 顾闳中

顾闳中,江南人,籍贯不详,生卒年不可考。南唐画院待诏。顾闳中长于人物画,与周文矩齐名,“尝与周文矩同画《韩熙载夜宴图》” (14) 。后主李煜曾命他二人窃窥大臣韩熙载家夜宴情况,二人分别作《韩熙载夜宴图》,元代两者尚在,但流传至今,只有顾闳中的《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长卷,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绘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在家中饮宴听声乐观舞伎的场景。此画分为五段,用屏风床榻分隔。人物形象描写非常细腻传神,手势、衣纹等也颇有表现力。画中不同人物的身份、表情及相互关系,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线描严谨自然,黑色的服装、家具和仕女鲜丽的色彩相对照,具有强烈而和谐的效果。此画是我国中古人物画的杰作,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习和服饰、家具等也有重要价值。

3. 王齐翰

王齐翰,建康(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李煜时为画院待诏,画道释人物“多思致”。他画山林丘壑、文人隐士等,被评为“无一点尘埃气” (15) ;画风上“不曹不吴,自成一家,其形势超逸,近也无有” (16) 。他所画的罗汉像曾受到宋太宗的赞赏。其传世的唯一作品是《勘书图》,对于研究五代时的人物画具有重要价值。

《勘书图》,亦名《挑耳图》,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65.7厘米,南京大学藏。画上有宋徽宗墨题“勘书图,王齐翰妙笔”,即据此定名。曾收入南唐内府,为王齐翰真迹无疑。此画笔墨细润清丽,略有唐人遗意。章法也颇为别致,横贯画卷主要部位的是一架画着山水画的大屏风,屏前安置板床,其上杂陈书籍、画卷等物。勘书人据椅而坐,袒胸赤足,一手挑耳,一目微闭,脚趾翘起,细节真切生动,揭示了士大夫闲散悠然的心境。屏风上的山水作青绿法,精细入微,是唐代山水画风的延续。

此外,还有一些画家擅人物、道释画,取得了一定成就。高太冲,江南人,一作冲古,与竺梦松同事李中主为翰林待诏,工写貌。尝写李璟貌,妙肖如真。顾德谦,江宁(今南京)人。善绘人物,多写道像,兼工动植。最著者有《萧翼赚兰亭图》横幅,风致特异。曹仲元,江宁人,仕南唐李璟为待诏,工画佛及鬼神。武岳,江南人,工画佛,作佛像罗汉,善战掣笔,作髭发尤工。李景道,南唐李昪之亲属,善丹青,作《会友图》颇精。李景逊,景道之兄弟行,善人物,作《谈道图》,风度不凡。竺梦松,江宁人,工画人物。厉昭庆,江宁人,工画佛及鬼神。在王齐翰影响下,当时还出现了一位女画家黄氏,亦工道释人物,贵族家妇女往往求其画像。

二、 南唐山水画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画家,以绘写江南山水景色著称,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与北派山水画不同的风格特色。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分两大流派,均可追溯到五代。北方画派的创立者是荆浩、关同,江南画派的开创者是董源、巨然。宋朝的统一,使南北各种绘画流派得以交流,代表江南山水画派来到开封的,就是巨然。南唐时山水界画也有一定发展,而以卫贤成就尤高。

1. 董源

董源,江南人,字叔达,仕南唐中主为北苑副使,故后世称为董北苑。善画山水,多写江南真山,尤工秋岚远景,不为奇峭之笔,树石幽润,峰峦清邃,得之神气,平淡天真,意趣高古。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又兼善人物、牛虎等,间作龙水亦妙。 (17) “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在技法上,他有重要的发展,用干湿不同的墨线皴出峰峦坡岸,又以聚散变幻的墨点画草木杂树,这种“披麻皴”“点子皴”交互使用、皴染结合的表现方法,成功地画出了江南草木葱茏、气候湿润与烟雨迷茫的山容水色。

《潇湘图》,董源代表作之一。长卷,水墨绢本,纵50厘米,横141.4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山树水墨轻淡湿润,草草点簇,皴染浑厚,江山平远。画中小人物用粉白青红各种颜色,凸出绢上,有迎客者、捕鱼者等,简洁生动。

《笼袖骄民图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56厘,横166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着色山水大轴,是一幅图写南京近郊风俗的青绿山水画,颇有特色。

此外,传为董源的作品尚有《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岸图》《寒林重汀图》等。

2. 巨然

巨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系金陵开元寺和尚,善画南方清润明净的山水。976年,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巨然随其来到开封,以画山水有名于时。为学士院所作壁画,是巨然最负盛誉的作品。 (18) “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巨然少年时多作矶头,老年平淡趣高。” (19) 巨然传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层岩丛树图》《山居图》等。

《秋山问道图》,立轴,绢本水墨,纵156.2厘米,横77.2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山林高远,草木华滋,通幅用长披麻皴写出,高旷清爽,富有诗意。《万壑松风图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00.1厘米,横77.5厘米,藏上海博物馆。层峦富有变化,中部大壑水流奔泻而下,水雾迷茫,有长廊楼阁跨于壑上,流水穿过乱石,激湍之状,令人如闻其声。山间密植松林,掩映梵寺,景色清幽,富有田园风致。

3. 赵幹

赵幹,江南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时为画院学生。“画山水林木,皆江南风景,多作楼观、舟船、水村、渔市、花竹,散为景趣,无一点朝市尘埃。” (20)

《江行初雪图》,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写初冬江上景色,以洒粉法弹出飞雪,技法别致。江中渔夫,江畔行人,神情生动,是公认的杰作。卷前有“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幹状”十一字,为南唐后主李煜所题,是一幅流传有绪、极为可靠的五代绘画精品,可以作为断代的标志。

4. 卫贤

卫贤,京兆(或指长安,今陕西西安,或指每个朝代的首都所在地)人。南唐后主时为内供奉。他始学尹继昭,后来又拜师吴道子。“长于楼观殿宇、盘车水磨,于时见称” (21) ,为界画高手,在界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兼擅山水、人物。卫贤曾画《春江钓叟图》,深得后主李煜欣赏,并在图上题《渔父词》两首。 (22)

卫贤的传世作品有《闸口盘车图》《高士图》等。《闸口盘车图》,绢本,设色,纵53.3厘米,横119.2厘米,藏上海博物馆。此画描写一个官营水磨的生产场面,河前木桥坡道上有牛车及独轮车运粮,河中有船只运载,工役奔走推车、搬粮、簸米、磨面,磨旁亭中有官吏监督。车船建筑,工致严谨,人物穿插生动自然,特别是靠水力运转之水磨装置结构画得非常准确细致,为考察当时水磨机械留下珍贵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工艺发展史有重要价值。《高士图》,绢本,淡设色,纵134.5厘,横52.5厘米,藏故宫博物院。此画表现东汉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故事。全图章法严谨,景物绵密,皴石画树多用干笔,雄健苍厚。图中虽然界画不多,但可看出卫贤精密而不板滞的画风。

另外,与巨然等画家同时的尚有刘道士,江南人,画风也师法董源,不同的是在山水点景人物中的僧与道,“巨然画则僧在主位,刘画则道士在主位,以此为别”。 (23)

三、 南唐花鸟画

当时,江南的花鸟画也呈现出新的风貌,代表画家为徐熙等人。

徐熙,生卒未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出身于江南显族,世代为官,但徐熙未尝出仕,以布衣终身。他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常徜徉于郊野园圃,观察花竹虫鱼之自然习性。“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学穷造化,意出古今。” (24) 在题材及技巧上都有所突破,其花鸟画取得了重要成就。《圣朝名画评》云:“(黄)筌神而不妙,(赵)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无矣”,“宜乎为天下冠” (25) 。徐熙绘画造诣高,惜作品佚失。传为徐熙的作品有《雏鸽药苗图》《玉堂富贵图》《雪竹图》等。

五代时花鸟画有两大流派,一是后蜀的黄氏父子(黄筌、黄居寀),另一派就是南唐的徐熙,后代称为徐、黄二体,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氏父子长期在画院供职,所画大多是宫廷中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其画法称为“勾勒”,即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物体的轮廓,然以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之感。而徐熙以处士终身,所画则是江湖上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其画法称为“落墨”,即先用墨笔描绘所画物体的形状,然后在某些部分略加色彩,以墨为主,以着色为辅,给人以朴素自然的印象。

李后主对其绘画,甚为爱重。徐熙也画过为宫廷装堂饰壁的“装堂花”“铺殿花”,章法上位置端庄,骈罗整肃,注重装饰效果。宋代内府所收徐熙作品中有一些是“装堂桃花”“装堂折枝花”作品,估计就是从南唐转入宋代宫廷的。

此外,还有一些画家擅花鸟、竹木及龙鱼等。钟隐,字晦叔,不知姓名,人以其隐于钟山,遂为姓名。天台(今浙江天台)人,生卒年不详,以处士终身。其“尤喜画鹞子、白头翁、鹖鸟、斑鸠,皆有生态,尤长草棘树木。其画在江南者,悉为南唐李煜所有,煜亲笔题署及以伪玺印之” (26) ,“善画鸷禽榛棘,能以墨色浅深分其向背。变姓名,师郭乾晖,深得其旨。兼工画山水、人物” (27) 。大概因为他隐居的缘故,北宋时人们对他的情况已不很清楚了。其作品北宋时尚多,南宋时已寥寥可数,后代则几乎不可见了。解处中,江南人,为后主翰林司艺,俗呼为解将军,不知何指。善画竹,尤工画雪竹,有冒雪之意,其间多作禽鸟,或群聚,或孤立,如畏凛冽,足有可观。董羽,毗陵(今江苏常州)人。五代南唐时为翰林待诏。入宋后,为图画院艺学。董羽以画龙鱼、海水著称。 (28) 他长于作壁画,也作卷轴。

还有一些画家一专多能,取得不俗的成就。梅行思,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寓金陵,后主时为翰林待诏。善人物,最工画鸡,以此知名,世号曰梅家鸡。李煜,江南人,南唐后主。南唐亡后归宋。精鉴赏,工诗词,善书画。画山水、人物、花鸟及墨竹,清爽不凡,别为一格。善画风虎、云龙图,有霸者之风。

四、 宋元绘画

继五代之后,两宋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皆有重要的发展和建树。北宋前期,花鸟画以西蜀“黄家富贵”画风为规范,黄家画法成为画院绘画的主流,徐熙这一派遭到排斥。北宋后期,画院花鸟画的风格发生了变化,徐熙受到了重视,《宣和画谱》认为他兼有黄筌、赵昌之长,“为古今之绝笔”。

徐熙之孙徐崇嗣、徐崇矩、徐崇勋皆能画,“善继先志,克著佳声” (29) 。徐崇嗣在南唐中主时已参加画院,并与高太冲、周文矩等共同创作了《赏雪图》。南唐亡国后,徐崇嗣到开封,加入北宋画院。因当时画院花鸟以“黄家富贵”为范式,徐氏野逸体不被重视,徐崇嗣在题材和技法上不得不向宫廷体靠拢。徐崇嗣“长于草木禽鱼,绰有祖风。如蚕茧之属,皆世所罕画,而崇嗣辄能之。又有坠地果实,亦少能作者,崇嗣亦喜摹写,见其博习耳。然考诸谱,前后所画,率皆富贵图绘,谓如牡丹、海棠、桃竹、蝉蝶、繁杏、芍药之类为多” (30) 。但徐崇嗣也新创技法,画花不用墨笔描写,而直接以彩色染成,谓之“没骨图”。徐崇勋,崇嗣弟,写生与兄同艺,时称二徐。徐崇矩,崇勋弟,写生有祖风。

宋时祖籍南京或流寓南京的画家还有不少,他们均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山水画家有:崔友谅,江宁(今南京)人,淳祐年间画院待诏,善画道释人物及绛色山水。张翼,江宁人,字性之,号竹林。擅人物道像及杂画,尤工逸笔。任生,建康(今南京)人。工仕女,有忠孝、烈女等画。郝澄,江宁人,字长源,得伦风鉴之术,故于画尤长传写。郝澄力学逮二十年,而笔墨乃工,声誉益进,作道释人马,世多传其本,清劲善设色。顾大中,江宁人。善画人物牛马,兼工花卉。

花鸟画家有:艾宣,金陵(今南京)人,“善画花竹禽鸟,能傅色,晕淡有生意,孤标雅致,别是风规,败草荒榛,尤长野趣。尤喜画鹌鹑,著名于时。” (31) 刘常,金陵人,善画花竹,绝精妙,名重江左。家治园圃,手植花竹,日游息其间,每得意处,辄索纸笔写生。染色不以丹铅衬傅,调匀深浅,一染而就。陶缜,金陵人,善画花果,尤工蔬菜,有诸色菜20种图册。吕元亨,金陵人,工花鸟。宋永年,临江人,居金陵,善写梅。员贞,金陵人,字光祖,一字胜之,善画墨竹坡石。

擅山水、杂画及一专多能的画家还有:董琛,金陵人,善山水。熊应周,金陵人,善画小米山水,兼工花鸟。田宗源,临安(今杭州)人,居金陵,字子济,习范宽山水,尤工鸡画。李士云,金陵人,善山水,尤工写照。蔡润,江宁人,工画舟船及江湖水势,宋太宗时为画院待诏。陈禧,金陵人,乾道时工杂画。

元代,当时的文人画家多集中在太湖周边的江南地区,但仍有南京本籍画家坚持绘写,承续艺脉。如陶鋐,金陵人,号菊村,善山水,师李成。潘桂,金陵人,善写肖像。陈时举,金陵人,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