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地理研学,即地理研究性学习;身边的地理研学,即身边的地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一词是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文件中作为必修课程形态提出来的,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在2001年全国实施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开始进入中学师生的视野。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形态,还是一种学习方式,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被明确提了出来。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2007年12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在《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第10条指出,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第11条指出,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该文件对学生的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作业形式给予指导,彰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指出了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研学旅行是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学习方式。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考察探究主要包括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研学旅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作为核心功能之一,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主体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教学实施从“教师如何教”转为“学生如何学”,学生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为“自我建构”,教学评价从“教师教得如何”转为“学生学得如何”,教学情境从“书本情境”转为“真实情境”,教学空间从“教室”转为“大千世界”。

2021年8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教基发〔2021〕3号)。该文件指出,高中教育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促进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形成“校校有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需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不少于地理课程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源泉的重要路径。由于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具有统领的作用。

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地理研学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动力,以地理实践力和生命力为核心,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运用学科内综合的、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和学习工具,通过观测、考察、调查、实验、制作、课题研究、主题探究、研学旅行等学习方式,真情的、主动的和持续的探究学习过程。地理研学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由“行”上升到“学”“研”和“育”,在“行”中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燃探究的激情,提高实践力和创造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身边的地理研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田正青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