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越野赛悲剧的启示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习提示
1. 本节内容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时事的融合应用。
2. 学习工具:甘肃省地形图、2021年5月21日央视天气预报视频、2021年5月22日和23日晚间新闻视频。
3. 极端天气对人类活动危害极大,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
4. 一次体育比赛,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海边赏景玩水,有人遇险;山区纳凉避暑,遭遇山洪、泥石流……危险就在身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平安、幸福。
学习过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基本理念指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呢?
甘肃省白银市百公里越野赛造成21名选手死亡,占172名参赛选手的12.2%,21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一场比赛中消失了!父母失去了儿女,儿女失去至亲,家庭支离破碎,令人痛心!
如果……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如果”不正是学生最需要的吗?
一、事件回放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在景泰县举办百公里越野赛,因遭遇突变极端天气,造成21名参赛选手不幸遇难。
当学生看到新闻时,非常吃惊地说:“怎么可能?”
“是啊,我也不相信。在天气预报非常发达的今天,一场越野赛怎么会出现这么重大的伤亡事故呢?”我非常困惑地说。
“他们没有学好地理!”地理课代表的这一声得到许多同学的附和:“就是、就是!”
“为什么说他们没有学好地理?今天,我们就从地理的视角分析越野赛比赛地主要的地理环境特征,推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探讨防范的措施,但愿这样的悲剧以后不再发生。”
二、比赛地的地理位置
本次越野赛起点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比赛场地在景泰县内。从纬度位置看,属于中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距离太平洋十分遥远;从交通位置看,位于黄河西岸,河西走廊的东口,位置重要;从我国三大自然区看,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从我国地势阶梯看,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属于第二级阶梯;从我国地形区看,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接壤地带。
由此可见,比赛地的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十分特殊。
三、越野赛中存在的危险
(一)从地形上看
2021年白银百公里越野赛路线是黄河石林景区门口(起点)—豹子沟广场—观景台—常生村—朱家窑—付家岘—金坪村—戚家泉—豹子沟广场(终点),全程96.07千米,设置9个CP点(打卡点)、1个转运点(6号CP点)、1个SP点(补给点,除3号打卡点外,其他各CP点均设有补给点)。
从线路海拔变化看,越野赛路线在SP点处为最高点,海拔2 285米,CP2点海拔最低,为1 347米。5个CP点海拔在1800米以上,属于高海拔越野赛。赛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山地坡度陡,多为沙石路,有的赛段没有路。越野赛最危险的赛段是CP2—CP3段,8.5千米的距离海拔升高约1 000米,坡度陡,一直爬坡。狭窄的山脊上,沙石遍地,崎岖不平,山脊下则是陡峭的山谷。正是由于CP3海拔高,地形崎岖,车辆无法通行,CP3只设打卡点,没有补给。选手可能会出现滑落陡崖、跌倒摔伤、落石砸伤、扭伤脚踝、体力不支、出汗失水、失温等危险。

图2-5-1 白银越野赛线路海拔变化图
(二)从时间上看
越野赛9时鸣枪开跑,终点关门时间为次日5时,全程需要20个小时。从距离和时间上看,CP5大致位于半程位置,CP5的关门时间为北京时间20时。通过网络查询,5月22日,景泰县日落时间为20时11分,CP5关门时刻,太阳还没有落山。5月23日,景泰县日出时间为5时49分,终点关门时,天还没有亮。可见,正常情况下,从起点到CP5赛段位于白天,从CP5到终点赛段在夜间。将危险系数高的赛段安排在白天,将危险系数低的赛段安排在夜间还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表2-5-1 打卡点距起点距离和关门时间

查看日历,5月22日正值农历四月十一,此时月相为凸月。从天气网查询,白银月出时刻为15时14分,月落时刻为3时16分,夜间大部分时间有月亮,天气晴朗,有利于比赛。3时16分—5时近2个小时没有月亮,不利于比赛。当然,凸月的亮度毕竟有限,由于在山区,许多赛段没有路,选手不熟悉路线,路标不明显,容易迷路、跌伤。有的选手比较胆小,如遇到野生动物出没,会受到惊吓甚至伤害。
(三)从气候方面看
由于地处内陆,雨季还没有到来,这里降水少,晴天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5月22日,位于37°N附近的比赛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达73°,太阳辐射强,白天需要预防太阳辐射。
由于年降水量较少,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多为裸露的沙石、黄土,地表干燥,白天受热快,气温高,夜晚散热快,再加上海拔高,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午后需要防暑,夜间需要防寒。
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南下冷空气活跃,势力强,再加上春末夏初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与高纬度地区之间温差大,多大风、沙尘暴,需要防风沙。
(四)从天气方面看
2021年5月20日—23日景泰县天气状况如下表所示:
表2-5-2 天气状况

5月20日,景泰县天气为多云,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13℃,南风3级,午后暖热,日出前后温和,主要受暖气团控制。
5月21日,景泰县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下降幅度分别达8℃、6℃,意味着冷空气到来。
5月22日,景泰县出现阴转小雨天气,风向转为西北风,较前一日最高气温又下降5℃,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5月23日,景泰县天气转晴,西风2级,较前一日最高气温回升3℃。冷锋过后,冷气团受前期气温高、下垫面暖热的影响,冷气团势力减弱,冷空气活动结束。
由此可见,5月22日,景泰县经历了一次快行冷锋过境。由于冷锋移动速度快,暖气团在冷气团的推动、挤压下沿着锋面被迫快速爬升,局部地区出现了短时强降雨、冰雹、雷电、阵性大风、沙尘、降温等强对流天气,给参赛选手带来致命危险。
据黄河石林景区的居民说,5月22日上午,天气还是好好的,但是午后突然就变天了。据参赛选手反映,开跑后已经起风,有的选手帽子被吹飞,有的选手被吹得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推测风力达五六级。有的选手反映在到达CP2之前就开始下雨了,推测下雨时间应在12时左右。因为CP2关门时间为12时30分,跑得快的选手下雨时已经踏上了CP2—CP3赛段,恰恰在这个最危险的赛段遭遇极端强对流天气。
CP2—CP3赛段一直爬升,越向上海拔越高,风力越强,有的选手说风力已加大到七八级。CP2—CP4主要是向西北方向前进,恰恰是逆风,大风易将选手吹倒。
CP2—CP3赛段地表崎岖,沙石遍地,遇到雨水,地面泥泞、湿滑,导致选手滑倒摔伤乃至滑落山崖。
狂风夹杂着雨水、冰雹迎面袭来,选手难以睁开眼睛,能见度极低,戴着眼镜的选手则更为危险。狂风吹掉了赛道的指向标志,导致选手迷失方向。
短时强降雨、冰雹、大风、降温导致选手失温酿成悲剧。
四、讨论质疑
许多学生问道:“他们没有看天气预报吗?”“他们没有带保暖衣服吗?”“他们没有带手机,发出求救信号吗?”“没有医疗救护人员吗?我们进行合格考还有120急救车在考点待命呢。”
有“地理小博士”之称的地理课代表介绍说:“手机上的天气预报APP非常准确。可以通过观看雷达回波图来判断未来2小时的天气变化,特别是强对流天气。在雷达回波图上,如果没有颜色,表示天气晴好;蓝色表示有降雨云系笼罩,还没有出现降雨;绿色表示有小雨;黄色表示有中到大雨,出现对流天气;红色、紫色表示有大到暴雨,往往出现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如果雷达回波图上出现红色、紫色,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到来,要格外小心,做好防范。”
我进一步说道:“综合网上的信息,越野赛已经举办过三期,天气都很好。CP3地形崎岖,车辆无法通行,只设打卡点,没有补给,许多选手衣物打包转运到CP6。12时左右有的选手拨打求救电话时,信号时断时续,通信不畅。14时左右组委会决定终止比赛,许多选手没有收到通知。”
我最后补充说道:“这次悲剧,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首先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体能方面的准备、装备方面的准备以及自救、互救技能方面的准备,做好功课,生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祝同学们一生平安、幸福!”
学习测评
1.(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地理试题)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图2-5-2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2. 外出研学旅行时制定一份方案。根据方案,你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与家长交流,改进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1. 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8月份是雨季,降水多,易遭遇山洪;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伤害。
2. 略。
学生成果
关于西安市长安区小峪河村山洪灾害的分析
2015年8月3日17时15分左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峪河村突发山洪,正在一家农家乐就餐的9人被冲走,全部遇难。其中,8人是一大家子,来农家乐为老人过生日,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9岁。
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啊!
小峪河村为什么会突发山洪呢?
从地理位置来看,小峪河村隶属于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位于西安市南部郊区,距离西安市中心约35千米。

图2-5-3 小峪河村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地形来看,小峪河村位于秦岭北麓,处于秦岭山区和渭河平原交界地带,地势起伏大。从村子的名字看,“峪”意思是“山谷”,小峪河村位于山谷的出口处、河流支流汇入干流的地方。小峪河村海拔比较高,山区森林茂密,溪谷潺潺流水,夏季凉爽,景色优美,成为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从气候来看,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的7、8两月,多暴雨,“七下八上” (7月的下半个月到8月的上半个月)更是降水最集中时段。山区植被茂密,涵养水源条件优越,蒸发、蒸腾作用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沿着山坡爬升,或者冷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降水。
从天气来看,夏季的午后,气温高,空气对流强烈,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8月3日下午,西安的降水量达145.7毫米,为30年来最高值,导致小峪段河水暴涨形成山洪。
从河流来看,受地势南高北低的影响,河流多从南向北注入渭河。山区海拔高,终南山主峰2 604米,河流落差大,山谷水流湍急,容易出现山洪灾害。河道弯曲处排水不畅,容易加剧山洪灾害。
虽然山洪是由极端强降雨造成的,但也与人们防范意识淡薄有关。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8月2日—5日有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伴有强对流天气,需加强防范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群众安全、城市运行、农业生产等的不利影响。同时各地需注意防范局地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山洪、泥石流以及城乡积涝等灾害。
8月3日下午,山区已经下暴雨了,位于山谷中的农家乐还在招揽客人,客人还在安心吃饭,怎么没有人想到可能会发生山洪呢?
每个人要增强防灾避灾意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收看天气预报,掌握灾害预警信息。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5级 藏运坤)
知识之窗
失温
一、失温的概念
所谓失温,是产热和保暖的能力长时间小于散热的能力,导致人体核心区温度越来越低的现象,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一个人长时间暴露在雨、雪、大风和寒冷环境下,服装不够保暖都可能陷入失温状态。
二、体温流失的方式
(一)辐射
人体热能红外辐射,它慢慢地消耗体内热量,这是最慢的人体热能流失方式。
(二)对流
风或水流经过人体,带走人体热能,这是最快的人体热能流失方式。
(三)传导
物理接触导致人体热能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是相对较慢的人体热能流失方式。
(四)蒸发
水在皮肤表面蒸发消耗大量人体热能,这是较快的人体热能流失方式。
三、失温急救方法
(一)迅速脱离冷湿环境
将患者移至屋内或帐篷内,在冰凉的地面上垫上防潮垫,隔绝冷湿地面,脱去患者的湿衣服,换上干燥衣服,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下降。
(二)慢慢恢复体温
给患者盖上被子、厚衣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做好保暖,保持核心体温。不要在篝火、炉火旁烤火,因为恢复体温不是越快越好。
(三)补充能量
失温救援的根本任务是让身体恢复生产热能,所以为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生产热能需要的能量,也可以让患者适量喝些温水、温粥。切忌立即让患者喝热水、喝酒以恢复体温,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
(四)避免揉搓四肢
揉搓四肢会加速失温,还有可能对冻伤、摔伤伤口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