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风“利奇马”比“温比亚”更厉害

第七节 为什么台风“利奇马”比“温比亚”更厉害

课程标准

1.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提示

1. 本节内容是《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防避》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综合应用。

2. 学习工具:台风结构示意图、台风或飓风视频。

3. 观看《地理·中国》中的《飓风真面目》,认识飓风。

4. 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台风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学习过程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和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都过境山东省,带来大风、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淄博市而言,人们觉得台风“利奇马”比“温比亚”威力大,危害更严重,如城区立交桥下、马路上积水严重,临时封闭,公交车临时改线;南部山区由于洪水、滑坡、塌方冲垮损毁公路、桥梁,交通中断;孝妇河袁家村段出现两处决口,桓台县荆家镇高王村出现决口,汹涌的河水倒灌社区、村庄和农田,沿河上万群众受灾……

为什么台风“利奇马”比台风“温比亚”更厉害呢?

一、比较台风的强度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8月17日4时5分前后在上海浦东新区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中心气压985百帕,属于热带风暴级。8月19日晚, “温比亚”进入山东菏泽单县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中心气压995百帕,属于热带低压,然后向东北快速移动,逐渐减弱为温带气旋。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8月10日1时45分前后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中心气压930百帕,属于超强台风级。 “利奇马”8月11日20时50分在青岛黄岛沿海再次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中心气压980百帕,属于热带风暴级,并且在山东半岛北上进入渤海过程中,强度一直没有减弱,进入渤海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中心气压980百帕,仍然属于热带风暴级。

可见,登陆时“利奇马”比“温比亚”高了3个等级,在山东境内, “利奇马”比“温比亚”也强得多,中央气象台在2019年8月9日发布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

二、比较台风的移动路径

2018年台风“温比亚”在上海登陆后,经过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一路向西偏北方向移动。8月19日5时在河南境内向东北方向转弯,20日20时前后在东营进入渤海,“温比亚”的移动路径曲折漫长。“温比亚”登陆后深入内地,经过大别山等的阻挡,强度逐渐减弱。“温比亚”从山东单县境内向东北移动过程中,变化快,很快减弱为温带气旋。

2019年台风“利奇马”从浙江温岭登陆后,几乎沿着120°E经线一路向北,路径非常平直,经过地区多是沿海平原,摩擦力较小,台风强度减弱慢。“利奇马”经过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又进入黄海。这样,台风从河流、湖泊、海洋表面进一步吸收热量和水汽,强度有所增强。“利奇马”进入山东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维持在9级,风力强。

三、比较台风在山东滞留的时间

2018年8月17日4时5分,台风“温比亚”在上海浦东新区登陆,8月20日20时进入渤海,持续近4天。而在山东境内主要是8月19日20时至8月20日20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威力自然就小多了。

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前后,台风“利奇马”从浙江温岭沿海登陆,8月12日晨进入潍坊北部渤海中,前后仅2天,移动速度快,能量损耗少。8月11日20时50分前后,“利奇马”在青岛黄岛沿海再次登陆,8月12日清晨进入潍坊北部渤海中,一直在近海缓慢移动或回旋少动,13日上午才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远离山东省淄博市。这样,“利奇马”从青岛登陆到从渤海移走,将近两天时间,在山东境内滞留时间比“温比亚”长,危害更大。

四、比较台风与冷锋的叠加效应

2018年台风 “温比亚”与2019年台风“利奇马”到达北方后,都与冷锋融合为一体,与冷空气相互作用,产生叠加效应,风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但二者强弱不同。

2018年8月上旬,淄博市持续高温,降水偏少。8月18日上午,淄博市出现小雨天气,主要受“温比亚”北部外围云系影响,下午14时15分“温比亚”与冷锋开始融合,淄博市风雨增强,大到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18日下午至19日白天这段时间,19日晚上转小雨,20日降雨结束。学校气象站测量到18日—19日两天降水量为158毫米。

20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淄博市的降水量明显增多,多大雨、暴雨。8月10日上午,受“利奇马”北部外围云系的影响,天气由晴转阴,东北风逐渐增强。午后,小雨转中到大雨,风雨交加。16时15分冷锋与台风融合,风雨进一步增强。大到暴雨主要集中在10日晚—11日,12日中雨转小雨,13日小雨,14日多云,降雨过程结束。

比较云图可以看出,2019年8月10日14时15分的冷锋云系比2018年8月18日14时15分的冷锋云系更浓密、更宽厚,它带来的风雨更猛烈。

学校气象站测量到2019年台风“利奇马”带来的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相当于2018年台风“温比亚”降水量的两倍多!山东省水文局数据显示,8月10日8时至13日17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5.9毫米,过程降水量是山东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全省16市均出现暴雨以上降水,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限值。全省16市平均降水量前三位:淄博381.1毫米(全市最大降水量为552.7毫米,10日7时至12日10时出现在淄川区岭子镇)、东营329.9毫米、潍坊261.7毫米,淄博市成为全省降雨最多的市。

2018年“温比亚”到来之前的半个月内,学校气象站测量的降水量为70毫米,降雨比较分散、强度小。而2019年“利奇马”到来之前的半个月内,淄博的降雨量已达100多毫米,且降雨更为集中、强度大。

这样,2019年台风强、冷锋强,“利奇马”带来的降雨多,再加上前期淄博降水多,并且集中,水库、河流、农田土壤中蓄积了大量的雨水,所以,“利奇马”带来的危害比“温比亚”更严重。

五、比较淄博市在台风中的位置

2018年“温比亚”经过山东北部时,淄博市位于台风的南侧,主要盛行偏西风,风从内陆吹来,风力小,水汽少,降雨强度小,风雨危害小。

2019年“利奇马”在青岛登陆向北移动过程中,淄博市位于台风的西侧,主要盛行偏北风,风从渤海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降雨强度大,风雨危害大。

学习测评

(2017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右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 该台风(  )

A. 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 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 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 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图2-7-1 2018年台风“温比亚”过境时导致大片玉米倒伏

图2-7-2

2.(2011年高考上海卷地理试题)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2-7-3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了解飓风发生、发展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1)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

(2)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3)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分别说明两地遇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3. 当台风过境时,关注天气变化和台风预警信号,与同学家长交流防避台风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1. D

2.(1)夏秋季节,属于热带气旋(低压系统)。

(2)飓风气流水平运动状况: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飓风气流垂直运动状况: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3)B地。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台风加剧风暴潮的危害。A地吹离岸风,风从陆地吹来,风力、雨势减弱。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提示:观看《地理·中国》中的《飓风真面目》视频,加深对飓风的认识。

3. 略。

学生成果

师生线上抗台风

台风登陆后会带来灾害,我们要做好防范。虽然现在正是暑假,我们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抗击台风。

老师:市政部门提醒,现城区路灯每根灯杆内都有一个电缆头,电缆头的防水等级可以做到防雨水淋溅,但不能防水浸。再加上地下各种管线交叉、先后施工,情况复杂。积水一旦没过路沿石,电缆头即有可能浸水,发生漏电事故。暴雨中,市民外出时请在路边台阶上行走。为了排水,大街上可能会有很多井盖被打开,有的井盖可能会被大水冲开。请注意脚下,看到雨水打漩涡的地方一定要绕道而行。

淄博市气象局重要天气预报:预计9号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将于10日下午开始影响我市,10日下午至13日,我市有暴雨或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00~150毫米,局部超过300毫米,伴有7~8级大风、阵风9级。部分地区可能产生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请注意防范。

三班郎子萱:台风一来,高温警报解除,睡觉太舒服了。

一班张宜昕:开着窗户都冻醒了。

一班梁鑫祯:这雨太厉害了。

一班张云飞:哇,我在一棵树上看到了十几只蚯蚓往上爬,为什么蚯蚓会往树上爬?

二班牛小天:为了获得氧气吧?

一班张云飞:我家门口的土地已经完全饱和,雨水无法下渗了,可能是缺氧。

二班牛小天:蚯蚓无法在水里呼吸。

二班李丽雪:我冒雨拍的,我很厉害吧?

图2-7-4 鲁泰大道与柳泉路路口附近的积水

老师:很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班梁鑫祯:还下吗?

一班张云飞:还要下一会儿,台风主要云系已经过去了,还剩下一点残余。

老师:受台风“利奇马”外围影响,我市部分地区已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8月10日9时以来已累计降雨224毫米,预计到13日,我市仍有大范围强降雨。当前,市气象台已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最严重级别)。请尽量不要外出,远离河道、水库、塘坝等区域,防止意外发生!

学生:我们记住了,老师请放心。

图2-7-5 台风“利奇马”带来的降水量

(2018级 李丽雪)

《回娘家》路上的危险

一、歌曲欣赏

回娘家

词:孙仪 曲:汤尼

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着哗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

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

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

豆大的雨点往我身上打呀,咿呀咿得儿喂。

淋湿了大红袄,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花粉变成红泥巴。

飞了一只鸡,跑了一只鸭,

吓坏了背后的小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哎呀,我怎么去见我的妈?

二、推测歌曲描写的地点和时间

这是一首河北民歌,原名《小媳妇回娘家》,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这首歌走进了千家万户。

陕北、河南、河北等地有农历六月初六(公历7月初,临近小暑)回娘家习俗,娘家请女儿、女婿回门团聚。如俗语说:“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

因此,事件发生在河北一带。 “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说明位于山区,所以歌曲描写的是河北山区的景象。

“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里水流着哗啦啦啦啦啦”,杨树叶已经长得非常茂密,小河有水,进入汛期,反映的是夏天的景象。 “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这是强对流天气的特点,一般发生在午后。所以,歌曲描述的是农历六月初六,夏季的午后。

三、列举回娘家途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夏季午后,天气炎热潮湿,易中暑;山中植被茂密,蚊虫多;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易出现大风、冰雹、强降水、雷电等天气;山区强降水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热天提着活体鸡、鸭,不卫生,易传播疾病。

四、编写新版歌曲《回娘家》

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出门前看天气预报,防避灾害很重要。开着小汽车,带上烤鸡和烤鸭,小娃娃的安全座椅要装牢……

(2018级 邱梦云)

研学案例

我是非常厉害的副热带高压

2022年的夏季,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南方人可能会说“热”,北方人可能会说“下雨多”。不错,2022年的夏季,中国大地北方和南方出现水火两重天。从6月22日开始,雨带向北移至黄淮一带,南方的强降水暂时停歇,高温天气拉开序幕。经过近两个月的高温炙烤,8月31日,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江南大部分地区高温开始消退,高温过程基本结束。

有人说,南方高温天气过程的结束得益于北方的冷空气。哼,北方的冷空气听谁的?还得听我的,我东移、南撤一步,冷空气才能前进一步。

一、自我简介

我叫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有人问,我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什么关系。告诉你,我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一家子。从全球来看,由于南北纬30°附近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环绕在地球周围。由于地表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上气压带不能呈现连续的带状分布,出现片状分布的特点。例如,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洲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比海洋高。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气压中心,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人们将北太平洋高压或夏威夷高压叫作副热带高压。

我是非常厉害的,因为我是天气系统中寿命最长、个头最大的。我常年分布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夏季最广时几乎能够占据整个北半球的1/4。

每年的冬春两季是我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我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上。到了夏秋季节,我会北上西伸至中国中东部广大地区,中国中东部地区开启了雨热进程。

我是一个暖性高压系统,我本事大,但我很低调。在卫星云图上,我管辖的区域晴空万里,外行人难以发现我的踪迹。在500百帕(距离地面大约5 500米)天气形势图上,我的神秘代号是“588”,588百帕等压线围起来的区域,就是我的主要地盘。

二、我的本事

(一)我会制造水火两重天

我控制下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产生焚风效应,天气晴朗,风力小,气温高,蒸发强烈,干旱严重。天气晴朗,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地面辐射将更多的热量传递给低层大气;气流下沉,阻挡近地面热量向高空扩散,进一步加剧了近地面的高温。有人说我像一口高压锅, “扣到哪里哪里热”,还是很形象的。

我的地盘中心区域一片火热,而我的地盘的南部和西部边缘则是 “水汽输送带”。因为在北半球,高气压为顺时针旋转的天气系统,南部偏东方向的气流和西部偏南方向的气流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的北部。如果此时正好有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北部成为冷暖气团的战场,冷暖气团交绥形成锋,暖气团沿着锋面向上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有时会形成暴雨。

图2-7-6 高气压气流运动特征(北半球)

图2-7-7 副热带高压与台风、锋面天气系统

(二)我能推动中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移动

5月,经过冬季的养精蓄锐,我的实力大大增强,开启北上的旅程。我的中心区域到达南海,海南等地在我的控制下开始出现高温天气,位于我的北部区域的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强降雨频发。

6月,夏季风进一步增强,我的中心区域到达华南地区,我的北部地区影响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7—8月,我继续向北走,我的中心区域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晴热少雨的伏旱天气。在我的北部区域影响下的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开始了。

9月,我有些累了,实力减弱,开启返程,东移、南撤,而冬季风不断增强。不过回到南方的时候,受到地形的阻挡,我的移动速度减慢,还会多逗留一段时间。南方的高温天卷土重来, “秋老虎”余威不减。此时,我的西部位置偏西,冷暖气团交绥的主战场转移到华西,绵绵的华西秋雨哗啦啦下个不停;我的南部位于南岭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形成阴雨天气。

10月,我基本上退出了中国大陆,回到北太平洋养精蓄锐,夏季风在中国大陆上消失。

有人说:“夏季风进退造成锋面雨带的移动。”夏季风也好,冬季风也罢,其实都是我手里的一只风筝,我拉一拉,它们才会动一动。我和夏季风、冬季风联手,给中国许多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充足的阳光和热量。在充足的阳光、水热和肥沃土地的滋养下,人们种植水稻、小麦、谷子、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每一种作物能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中国大地从江南的鱼米之乡到东北的北大仓,人们勤劳耕作,收获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早退了。1998年7月,我本该北上,却迟迟不动,导致长江流域梅雨季节延长,暴雨不断,引发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2022年夏季,我又赖在南方不走,造成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我的每一个细小的异动,可能会引发一个地区的洪涝、干旱或高温等灾害。可这口黑锅不能全让我来背啊,人类就没有责任吗?

(三)我还管着台风的移动路径

台风大多是在我的南侧生成并移动,由于体形相差悬殊,它往哪儿走,还是我说了算。

当我呈东西带状、强度稳定、中心区域位于华南、江南时,台风多为西移路径,只能沿着我的南部边缘向西移动。

当我的中心位置偏北、偏东时,台风移动到我的西南侧,在我的引导下深入内陆或者北上。有时,当我的强度较弱甚至出现断裂时,台风会趁机从我的中部穿过去,北上或者转向。

夏秋季节,在中国中东部及西北太平洋海区,我和我的搭档——台风、温带气旋组成天气系统组合,在中国中东部广大的舞台上联手演奏天气交响乐。

三、我的兄弟

我有好多兄弟,北大西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等,它们都是我的亲兄弟,主要是分布在副热带海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我的堂兄弟是大名鼎鼎的亚洲高压,性质和我不一样,它是冷性高压系统,主要活跃在冬春季节,它和它的伙伴温带气旋组成天气系统组合,常常给中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暴雪、沙尘暴、降温等灾害性天气。

图2-7-8 亚洲高压与温带气旋天气系统

知识之窗

什么是台风

一、台风概况

从天气系统来看,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在气象学上,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叫作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墨西哥西岸、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广阔的温暖的洋面,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蒸发,向大气提供大量的水汽;另外大气下热上冷,处于不稳定状态,促使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致雨。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直径可达1 000~2 000千米,中心往往有一个明显的台风眼,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螺旋雨带区三部分。台风眼区多位于台风的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40千米左右。这里气压很低,风速很小,天气晴朗、干暖,被喻为台风的“世外桃源”。云墙区位于台风眼区的四周,宽约几十千米、高约十几千米,也被称为眼壁。这里空气对流强烈,云墙高高耸立,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是天气最恶劣、风力最强的区域。天气预报所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就是指台风云墙区域。台风云墙区再向外是螺旋雨带区,由几条雨(云)带呈螺旋状向云墙区辐合上升,雨(云)带宽几十到上百千米,长上千千米。螺旋雨带所经之处常常出现阵性强降雨和大风天气。

图2-7-9 台风结构示意图

图2-7-10 热带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北半球)

从台风“玛娃”风场看,台风眼风力几乎为0,台风眼周围北、东、南区域风力可达140千米/时,相当于13级左右。

图2-7-11 台风风场(北半球)

二、台风的移动路径

台风移动路径主要有西移路径、西北移路径和转向路径三种类型。

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受高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偏东气流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在海南岛、广东、广西以及越南一带登陆。

西北移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先登陆台湾岛,再跨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广东省沿海登陆。有时,台风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沿海登陆,甚至向北到达山东省、辽宁省。

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者日本群岛方向移动。

影响台风移动的动力可分为内力与外力两种,内力主要是台风本身的气流辐合、上升以及与地转偏向力相联系的旋转,外力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下垫面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

三、台风登陆

在台风移动过程中,许多人比较关注台风登陆,认为台风登陆时危害大。

台风登陆是指台风中心移动到陆地上的过程。如果台风有明显的台风眼,台风眼登陆标志着台风登陆,台风登陆容易判断。如果台风没有明显的台风眼,要根据气压、风速、大气环流等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台风中心登陆前,台风前方的螺旋雨带区、云墙区会依次登陆,出现狂风暴雨。台风中心登陆时,台风眼区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登陆后,陆地为台风补给的水汽和热量不断减少,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比洋面大,台风的实力不断减弱。

台风登陆时,台风不同的部位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场分布不均匀,狂风暴雨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一般而言,与高气压相邻的一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海浪高,空气对流强,降雨强度大;而远离高气压的一侧,风速小,大风区域小,海浪低,空气对流弱,降雨强度小。

当台风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时,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台风的右半圆内风力较强,并且右侧风向与前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力不断加强;右侧吹迎岸风,狂风挟带着海水涌向沿海地区,危害更大。如果将台风分四个象限,第一象限称为“危险象限”,台风右侧称为“危险半圆”。在台风左侧半圆内,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向与台风前进方向相反,左侧吹离岸风,风从陆地吹来,风力和雨势较弱。台风的左侧半圆称为“可航半圆”,危险程度相对较低。

图2-7-12 台风危险象限与危险半圆示意图

四、台风带来的好处

提到台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台风带来的危害: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其实,台风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从大尺度空间来看,台风能够调节全球水分和热量平衡,促进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不断更新,促进地球表层不同区域间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塑造着地表形态。从小尺度空间来看,台风能够缓解一个地区高温、干旱,改善环境质量。

五、台风等级与预警

根据风力大小,热带气旋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其中,当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和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表2-7-1 台风(热带气旋)等级表

我国台风预警共有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级别依次提高。

表2-7-2 我国台风预警等级

我们要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学习掌握灾害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参与救灾的社会责任感。未成年人在遇到灾害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立即报警,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他人。应对灾害时,要牢记“十字要诀”:“学”“听”“备”“察”“报”“避”“断”“抗”“救”“保”。

图2-7-13 应对灾害“十字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