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Bb

八宝鸭子———好的在里头〔歇〕

八宝鸭子:上海名菜,鸭肚内填有糯米、肉丁、香菇等食品。比喻有内在美。

八竿子打不着〔惯〕

形容相距甚远,互不沾边。也作“八竿子扎不着”。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

比喻拿软弱的人欺侮。

八个人抬不走一个“理”字〔谚〕

理:道理,事理。指只要是有道理的事情,就不怕别人反对。

八九不离十〔惯〕

形容差不多。

八亩地里一棵苗———娇贵无比〔歇〕

比喻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宠爱和重视。

八擒孟获———多此一举〔歇〕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八擒”是虚构的。指想法或采取的行动是多余的。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老把戏〔歇〕

指用过的花招、手法。

img2

八十岁学吹鼓手———来不及〔歇〕

比喻为时已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神通:修行者所具备的无所不能的力量,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不用舟船,各自施展法力渡过大海。比喻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月的柿子———老来红〔歇〕

指晚年成名或走运。

八字没有一撇〔惯〕

比喻事情还没眉目。也作“八字没一撇”。

巴掌心里长胡须———老手〔歇〕

指在某一方面富有经验的人。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了吓人〔歇〕

形容极不受欢迎。

拔钉子〔惯〕

比喻除去对方安插的危险人物或障碍。

拔短梯〔惯〕

比喻毁信失约,得了好处,又去拆台。

拔虎须〔惯〕

见“捋虎须”。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歇〕

形容人一伙比一伙凶狠、毒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谚〕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非常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比喻失去权势的人,处境还不如平常人。也作“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惯〕

形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作“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

把舌头伸直再说话〔惯〕

斥人说话没道理或不负责任。

把状元关到门背后———埋没了人才〔歇〕

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指把优秀人才闲置不用或使用不当。

把嘴皮说破了〔惯〕

形容不厌其烦地劝说。

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

指难以解释清事情真相。也指无法洗雪冤情、耻辱、坏名声等。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白费蜡〔惯〕

指徒然耗费力气。

白灰墙上挂帘子———没门儿〔歇〕

比喻不可能或不同意。

白开水画画———清(轻)描淡写〔歇〕

清:本指清水,谐“轻”。比喻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的问题轻轻带过。

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善人〔歇〕

比喻心眼儿坏的人,表面上还装做好人。也作“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好人”。

白露过后的庄稼———一天不如一天〔歇〕

指情况一天比一天差。

白日里见鬼〔惯〕

指发生了怪事。也指无端碰上了倒霉的事情。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

白日:白天,泛指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过去,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劝人要珍惜时光,切莫虚度年华。

白日撞〔惯〕

指大白天趁人不备到人家里偷窃的贼。

白糖嘴巴砒霜心〔惯〕

砒霜:剧毒药。指嘴上说得好听,心却非常狠毒。

百善孝为先〔谚〕

善:善行。在众多的善行中,孝敬老人应是最首要的善行。

百病从口入〔谚〕

指疾病往往由饮食不卫生或不节制等原因造成的。

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

相思:指男女因相互爱慕却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思念之情。指任何疾病都能医治,但相思病却无法治疗。

百尺高楼从地起〔谚〕

比喻成就大的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也作“万丈高楼平地起”。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谚〕

百、千:概数。风:风俗。相隔百里,民风就不相同;相隔千里,习俗就有差异。指各地的民风习俗互不相同。也作“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

比喻人做事不认真,不细心。

百巧不如一拙〔谚〕

巧:乖巧。拙:诚实,诚恳。指手段再乖巧,也不如待人诚恳。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谚〕

用一百万买住宅,用一千万买邻居。指选择好的邻居比购置好的住房更重要。典出《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也作“百金买房,千金买邻”。

百闻不如一见〔谚〕

百:概数,形容多。一:概数,形容少。听说百遍,也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实地考察非常重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谚〕

百足:一种多足的爬虫,被切断后还能蠕动。僵:僵硬不动。比喻有权势的家族或集团,即使衰败了,其残余势力仍有一定的影响。

摆臭架子〔惯〕

见“甩臭架子”。

摆到桌面上〔惯〕

见“拿到桌面上”。

摆老资格〔惯〕

见“卖老资格”。

摆龙门阵〔惯〕

指聊天或讲故事。

摆迷魂阵〔惯〕

指用计谋设下圈套以迷惑对手。

拜佛进了吕祖庙———找错了神〔歇〕

吕祖庙: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拜佛的进了道观,是找错了神灵。比喻找错了对象或地方。

扳倒龙床,跌了太子〔惯〕

见“推倒龙床杀太子”。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歇〕

道:本指斑马身上黄黑相间的条纹,此指条理。形容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搬老婆舌头〔惯〕

见“说老婆舌头”。

搬石头上山———多此一举〔歇〕

指做出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惯〕

搬起石头准备打别人却砸了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害人终害己。也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半斤换八两,人心换人心〔谚〕

旧制一斤是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指真心待人,必能得到别人的真情。

半边天〔惯〕

比喻新社会的妇女作用大,能顶起半边天。

半截身子入土〔惯〕

见“黄土埋住半截”。

半空点蜡烛———高明〔歇〕

指见解、技能等很好,超过一般水平。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惯〕

程咬金:唐初大将,在与敌手交战中,往往能化险为夷。指在事情进行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也作“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半路上钻出个杨排风”。

半瓶醋〔惯〕

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知之甚少的人。也作“半瓶子醋”、“半桶水”。

半瓶子醋———瞎晃荡〔歇〕

形容没本领的人自以为是。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

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半天云上唱戏———下不了台〔歇〕

比喻摆脱不了窘迫或尴尬的处境。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歇〕

比喻露出破绽。也作“半天云里跑马———马脚露出来”。

半夜三更放火炮———一鸣惊人〔歇〕

比喻平时很一般,一下子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半夜收玉米———瞎掰〔歇〕

比喻乱干一通。

绊脚石〔惯〕

比喻阻碍前进的障碍物。

帮倒忙〔惯〕

指表面上是帮忙,实际上是添麻烦。

绑到案上的猪———死到眼前〔歇〕

讽刺人死到临头。

棒槌打锣———响当当〔歇〕

比喻人的本领过硬或名气很大。

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歇〕

比喻固执己见,听不进劝告。

棒头出孝子,娇惯养逆儿〔谚〕

棒头:用棍棒进行体罚,形容管教严厉。逆儿:逆子,忤逆不孝的儿子。指严厉管教才能出孝子,娇生惯养只能养出败家的逆子。劝诫人们对子女要严格管教,不能纵容溺爱。

包脚布当孝帽———一步登天〔歇〕

包脚布:旧时妇女用来裹脚的白色长布条。孝帽:晚辈为长辈守孝时戴的白帽子。比喻人骤然得志或发迹,地位或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

剥蒜摘葱———各管一工〔歇〕

指各有分工。也作“炒菜剥葱———各管一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

锋:锋利。砺:磨刀石。磨砺:在磨刀石上摩擦。比喻人的成就来自艰苦奋斗。

img3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谚〕

吃饱穿暖生活富足了,往往会产生淫乱放荡的念头;饥寒交迫生活穷困时,往往会产生盗窃的念头。指人在饱暖或饥寒时都要戒生非分之念。

抱粗腿〔惯〕

比喻攀附、依靠有权势的人。

抱佛脚〔惯〕

原指请求神佛保佑。现比喻求人帮忙。

抱起木炭亲嘴———碰一鼻子灰〔歇〕

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而落得没趣。

抱着柴火救火———倒帮忙〔歇〕

指帮忙的方法或时机不对,反而增添了麻烦。

抱着金砖跳海———人财两去〔歇〕

指人和钱全都失去,什么也没得到。

抱着贼秃叫菩萨〔惯〕

比喻错把坏人当成好人。

爆锅炒豆子———响(想)得厉害〔歇〕

指迫切地希望。

爆冷门〔惯〕

比喻在冷僻的、不被人注意的方面或地方发生了使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爆竹上天———响(想)得高〔歇〕

响:谐“想”。指人想法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背包袱〔惯〕

背:读bēi,不读bèi。比喻思想上或经济上有了负担。

背黑锅〔惯〕

比喻代人受过,也泛指受了冤枉。

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歇〕

见“顶着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背着醋罐子讨饭———穷酸〔歇〕

旧时讥讽没钱的读书人贫穷而又迂腐。

背着牛头不认赃〔惯〕

比喻做了坏事,已被发现,却死不承认。

背着唢呐坐飞机———吹上了天〔歇〕

形容故意夸大、信口吹牛。

背靠背〔惯〕

背:读bèi,不读bēi。指当事人互相回避。也作“背对背”。

背靠背睡觉———体贴〔歇〕

指细心体会别人的情况,给以关怀和照顾。

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歇〕

指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背人没好事,好事不背人〔谚〕

背着人干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若是好事就用不着背着人干。也作“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

被窝里放屁———独吞〔歇〕

讽刺人独享好处。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被面上绗线———外绗(行)〔歇〕

绗(háng):用针线粗略地缝,谐“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

夯雀儿先飞〔谚〕

见“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谚〕

笨拙的人要先动身,笨拙的鸟要早起飞。比喻能力差的人,要比别人早行动。多用作自谦。也作“夯雀儿先飞”。

逼尼姑上轿———有意叫人为难〔歇〕

指强迫他人做不愿做或难以做到的事情,故意使人难堪。

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歇〕

见“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鼻尖上抹黄连———苦在眼前〔歇〕

指苦难的日子即将来到。

鼻梁骨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歇〕

比喻没有一点办法,处境极其困难。

鼻涕一把泪一把〔惯〕

见“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惯〕

形容脸色十分难看,说话没好气。也作“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

跟好的比差一点,比差点又强一点。指中等水平。也作“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彼一时,此一时〔惯〕

指当时和现在的情况不相同。也作“此一时,彼一时”。

闭塞眼睛捉麻雀〔惯〕

比喻毫无目标,盲目地干。

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有谱〔歇〕

谱:本指曲谱,转指把握。指心中有底,心里有数。

闭着眼睛卖布———瞎扯〔歇〕

扯:本指撕(布),转指闲谈。指不负责任地乱说。也指没有中心、没有意义地东拉西扯。

闭着眼睛说瞎话〔惯〕

指不管有无事实,信口胡说。也作“闭拢眼睛说假话”、“闭着眼睛说话”。

鞭杆做大梁———不是那材料〔歇〕

比喻不是从事重要职位的人才。

鞭炮掉在火盆里———炸开了〔歇〕

比喻群情激昂,事态一下子爆发了。

img4

扁担上睡觉———想得宽〔歇〕

指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也作“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变戏法〔惯〕

本指魔术表演,现比喻玩弄骗人的伎俩。

遍地是黄金,缺少有心人〔谚〕

指致富的机会很多,只是人们没有把握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谚〕

冰冻成三尺厚,是多日的严寒造成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总有个渐变、积累的过程。语本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歇〕

指用冷冰冰的话语嘲讽。

兵不厌诈,将贵知机〔谚〕

兵:用兵打仗。厌:厌弃,排斥。诈:用计谋。机:战机,时机。用兵作战尽可以用假象来迷惑对方,指挥作战的将领贵在不失战机夺取胜利。

兵对兵,将对将〔惯〕

见“将对将,兵对兵”。

兵骄者败,欺敌者亡〔谚〕

欺敌:轻敌。骄兵轻敌必然失败。劝诫人凡事都要认真对待,不可疏忽大意。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谚〕

疾病往往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祸患往往是由于说话不慎造成的。也作“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病好了打医生———恩将仇报〔歇〕

指用仇恨来回报所受的恩惠。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谚〕

山倒:形容来势迅猛。抽丝:形容非常缓慢。指疾病发作时往往来势迅猛,而痊愈却很缓慢。常用来劝人安心养病,不要急躁。

玻璃罩里的苍蝇———眼见光明,没有出路〔歇〕

指虽然能看到光明,但却找不到通往光明和希望的途径。也作“玻璃瓶里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

脖颈儿上磨刀———危险到顶〔歇〕

形容非常危险。

补漏趁天晴,练功趁年轻〔谚〕

要趁天晴还没有下雨去修补房子,要趁年轻还未衰老去学本领。指年轻时要抓紧学好本领。也作“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谚〕

没有高山,就显不出平地来。指人或事物之间的差距,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出来。

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谚〕

正己:使自己言行端正。焉:怎么,用于反问。化:教化,感化。自己的言行不端正,怎么能去教化别人?指要想教育别人,必先严格要求自己。

不挨骂,长不大〔谚〕

指人难免犯错误,要在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中才能成长起来。也泛指新生事物难免遭人非议。

不尝苦中苦,不知甜中甜〔谚〕

不经历苦难日子的磨炼,就不知道幸福生活的甜美。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谚〕

人上人:超过众人的人。不经过艰苦的磨炼,很难胜过别人。也作“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谚〕

堑(qiàn):隔断交通的壕沟,这里比喻挫折、失败。比喻不经历挫折,就不会增长见识。也作“不经一堑,不长一智”。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谚〕

当家:主持家务。不主持家务,就不知道家庭开支的高昂。比喻不亲自主事,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

不倒翁〔惯〕

原指一种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己起来。比喻不管在什么形势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

不到黄河心不死〔谚〕

指人不到走投无路时,是不会死心的。也指人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不给果子就砍树〔惯〕

指得不到好处就破坏。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谚〕

比喻不论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也作“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不管三七二十一〔惯〕

指不顾一切。不管是非缘由。也作“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掉泪〔谚〕

比喻人不到穷途末路时,不会低头认输。

不见兔子不撒鹰〔谚〕

没有看见兔子,就不撒开手中用来捕兔的猎鹰。比喻没有把握达到预期目的,就不采取行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谚〕

不经历寒冷的冬天,梅花就不可能散发出香气。比喻人不经受艰苦的磨炼,就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不稂不莠〔惯〕

见“稂不稂,莠不莠”。

不买账〔惯〕

指根本不当一回事,不理睬。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

指人或物通过比较,才能显出差别。

不怕倒运,全怕懒性〔谚〕

倒运:时运不顺,遇事不利。不怕时运不顺,就怕懒性发作。劝诫人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不怕慢,就怕站〔谚〕

指走路慢一些不要紧,不要停下来不走。泛指做事情行动慢一些可以,但要坚持做下去,不要停止。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谚〕

觉:觉悟,觉醒。指人有私心杂念是难免的,但要及时醒悟,抛弃杂念。

不怕千日罪,只要当日悔〔谚〕

指一个人尽管做了许多坏事,但只要真正悔过还是有出路的。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谚〕

指要防备意外的事情发生。

不如意事常八九〔谚〕

八九:十有八九,形容多。指人生会遇到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事情。语本《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谚〕

焉:怎么,表示反问。不敢到老虎洞里去,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深入险地,就不能取胜。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获得真知。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惯〕

斥人不知道羞耻。也作“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惯〕

比喻双方势不两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谚〕

不听老年人的话,很快就会吃苦头。指老年人阅历多,要多倾听他们的意见。

不听曲子听评话———说的比唱的好听〔歇〕

评话:曲艺的一种,由一个人用当地方言讲说,只说不唱。指嘴上说得漂亮但光说不做。

不通气的烟袋———死心眼儿〔歇〕

形容人固执,做事不会变通。

不下高粱本,不得老酒喝〔谚〕

本:本钱。老酒:酒,这里指高粱酒。不拿高粱做酿酒的本儿,就得不到高粱酒喝。比喻做事情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显山,不显水〔惯〕

比喻办事不声张,很隐秘。也作“不显山,不露水”、“不显三,不露四”。

不许越雷池一步〔惯〕

雷池:古水名,在今安徽望江。比喻不准超越特定的范围。也作“不准越雷池一步”。

img5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谚〕

自己没有生养过儿女,就不会知道抚养子女的辛苦,也就不会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情。

不要气,只要记〔谚〕

指遇事光生气是没有用的,只要记取此事,将来再图改正或报复。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

规:画圆形的圆规。矩: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圆和方。指办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才能办好。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成败论英雄〔谚〕

指一时的成功或失败不能作为评定英雄的标准。

不以言取人,不以言废人〔谚〕

言:言论,说的话。取:选取,选用。废:废除,不使用。不能根据人的言谈来决定是否任用他。指选用或识别人才要轻言谈,重举止。

不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惯〕

马王爷:迷信称管房屋的神,相传长着三只眼。比喻不知道厉害和严重后果。也作“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不知其人视其友〔谚〕

指不了解某人不要紧,只要看看他所交往的朋友,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谚〕

只要没有做昧良心的事,即使鬼来叫门也不害怕。也作“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步后尘〔惯〕

踩着别人的脚步走。指模仿或追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