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Cc
拆烂污〔惯〕
拆:读cā,不读chāi。烂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无法收拾。也作“扯烂污”。
擦粉进棺材———死爱面子〔歇〕
讽刺人非常爱虚荣。
擦屁股〔惯〕
比喻收拾残局,做善后工作。多指处理不好办的事情。
才出林的笋子———嫩得很〔歇〕
林:指竹林。笋子:竹笋。形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阅历浅,没经验,办事不老练。
财帛分明大丈夫〔谚〕
分明:清楚、明白。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指在钱财上清清楚楚,才称得上大丈夫。
财从细起,有从俭来〔谚〕
有:富有,富裕。积聚钱财要从细小处做起,富裕日子从勤俭节约中得来。
财神奶奶下界———福从天降〔歇〕
指幸福或好事突然降临。

财为催命鬼,色是杀人刀〔谚〕
指贪财好色,会招来杀身之祸。
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
量(liáng):测量,引申指评论。指只知评论别人的长短,不知检点自己的不足。
裁缝师傅戴戒指———顶针(真)〔歇〕
顶针:做针线活时套在手指上的环形金属工具,用来抵住针鼻使其容易穿过布料等。指很认真。
踩在脚底下〔惯〕
比喻处在受欺负、受压迫的地位。
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惯〕
见“踏着别人肩膀向上爬”。
菜碟里的开水———几分钟的热度〔歇〕
讽刺人做事没有恒心,不能持久。
菜馆里的抹布———甜酸苦辣都尝遍〔歇〕
比喻吃尽千辛万苦,感受很深。
蚕宝宝的嘴巴———出口成丝(诗)〔歇〕
指学识渊博,文思敏捷。
蚕儿吐丝———作茧自缚〔歇〕
比喻自己做的事情,反使自己受困。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歇〕
指反应灵敏,消息灵通。
苍天不负有心人〔谚〕
苍天:天,迷信指主宰人生的神。指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总会成功的。也作“苍天不负苦心人”。
苍蝇不盯没缝的蛋〔谚〕
蛋如果没有裂缝,苍蝇就不会去叮。比喻出了问题,往往是由于自身有毛病。
苍蝇的翅膀———扇不起多大的风浪〔歇〕
比喻势力单薄,成不了大气候。
操胜券〔惯〕
比喻有必胜的把握。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
指人的性格各不相同。
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
人活一辈子,如同草只长一季。指人的生命短暂。
草人儿放火———自身难保〔歇〕
比喻最容易受伤害的人去做危险的事,自身安全不能保障。
草庐隐帝王,白屋出公卿〔谚〕
白屋:用白茅草搭盖的房屋。公卿:王公高官。指贫寒人家常出杰出人才。
草梢上的露水———长不了〔歇〕
比喻很快就会消亡。
草窝里抓刺猬———不好下手〔歇〕
指难以动手。
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歇〕
比喻做事没有固定模式,边做边摸索。
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歇〕
见“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谚〕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指人人都有同情心。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谚〕
毫、厘:都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谬:错误,差错。指开始的差错虽然很小,但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很大的谬误。语本《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也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插杠子〔惯〕
比喻局外人中途参与。也作“插一杠子”。
插一只脚〔惯〕
比喻参与或干涉。也作“插一脚”。
茶不思,饭不想〔惯〕
指心里有事,烦躁不安,不思饮食。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歇〕
指有学问却表达不出来。也指有苦说不出。也作“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茶壶煮馄饨———肚里有货倒不出”。

拆东墙补西墙〔惯〕
比喻采取应急措施解困,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指借新债还旧债。也作“拆东墙,补西壁”。
拆台子〔惯〕
指从基础上破坏,使事情无法继续。也作“拆台脚”。
拆鱼头〔惯〕
比喻调解纠纷,平息事端。
豺狼戴僧帽———装善人〔歇〕
僧帽:和尚戴的帽子。指恶人乔装改扮成善良的人。
谗言败坏真君子,冷箭射死大丈夫〔谚〕
谗(chán)言:毁谤别人或挑拨离间的话。冷箭:乘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中害人的手段。指谗言、冷箭能毁掉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谚〕
贾(gǔ):做买卖。衣袖长了,跳起舞来更好看;资金多了,做起生意来更容易赚钱。指资金雄厚是经商成功的重要条件。语出《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长安街上算卦的———尽拣好听的说〔歇〕
指用好听的话极力奉承、讨好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谚〕
指后一代总要胜过前一代人,就像长江的波浪一浪比一浪高。
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歇〕
长袍马褂瓜皮帽:旧时男人出门常穿的衣服。比喻只遵照原来的办法、经验,没有新的改进。
长舌妇〔惯〕
指爱说闲话,搬弄是非的妇人。
长痛不如短痛〔谚〕
与其长时间受痛苦的折磨,不如忍受一时剧痛,使痛苦彻底消除。
长竹竿进巷子———直来直去〔歇〕
形容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尝闭门羹〔惯〕
见“吃闭门羹”。
常赌无赢客〔谚〕
见“久赌无胜家”。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谚〕
将(jiāng):介词,拿,用。莫:不要。有钱的时候要想到没钱的时候,等到没钱了才想起有钱时的光景,后悔就晚了。劝诫人平时就要注意节俭。
常在河边走,难免踏湿鞋〔谚〕
比喻长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难免染上这样或那样的恶习。
唱戏的跑圈儿———走过场〔歇〕
走过场:戏曲程式,演员上场后,在舞台上不多停留,从一侧穿过舞台到另一侧,然后下场。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也作“唱戏的蹓腿儿———走个过场”。蹓腿儿:即戏曲程式中的“走过场”。
唱大鼓的吃石灰———白说〔歇〕
指说了话不起作用,等于没说。
唱独角戏〔惯〕
①指一个人表演的节目。②比喻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与众人不同。也作“演独角戏”。
唱对台戏〔惯〕
比喻互相作对或竞争。也作“唱对台”、“打对台”。
唱反调〔惯〕
指提出相反的意见或采取相反的行动。
唱高调〔惯〕
指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也作“起高调”。
唱歌不看曲本———离了谱〔歇〕
指(言语、行动)不合乎公认的准则。
唱空城计〔惯〕
原指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魏兵。《三国演义》描写,蜀将马谡失守街亭后,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设计大开城门,使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兵退走。后泛指虚张声势,以虚充实的策略。
唱双簧〔惯〕
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在后面或说或唱,互相配合。比喻幕后指挥与幕前行动密切配合。
唱戏的喝彩———自吹自擂〔歇〕
比喻自己吹嘘自己。
唱戏腿抽筋———下不了台啦〔歇〕
比喻摆脱不了窘迫、困难的处境。
炒菜剥葱———各管一工〔歇〕
见“剥蒜摘葱———各管一工”。
炒冷饭〔惯〕
比喻重复旧的,没有新意。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盐(言)在先〔歇〕
比喻事先打招呼,把话说在前头。
炒鱿鱼〔惯〕
鱿鱼一炒就会卷起来。卷,双关语,转指卷铺盖走人,即解雇。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
比喻事到临头自会有解决办法。常用来鼓励人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信心。
车快了要翻,马快了要颠〔谚〕
比喻做事一味求快,难免出问题。劝诫人做事要稳当。
车上拉客———载(宰)人〔歇〕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蒙骗坑害顾客。
扯大旗作虎皮〔惯〕
见“拉大旗作虎皮”。
扯后腿〔惯〕
见“拉后腿”。
扯烂污〔惯〕
见“拆烂污”。
扯皮条〔惯〕
见“拉皮条”。
扯下水〔惯〕
见“拉下水”。
扯闲篇〔惯〕
见“说闲篇”。
扯着胡子过马路———牵须(谦虚)〔歇〕
牵须:牵着胡须,谐“谦虚”。指态度诚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批评。也作“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拽:拉,牵。
沉香木当烂柴烧———大材小用〔歇〕
沉香木:一种名贵的木材。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
陈谷子,烂芝麻〔惯〕
比喻过了时的毫无意义的话题或事情。也作“陈芝麻,烂谷子”、“陈年烂芝麻”。
趁热灶〔惯〕
比喻抓住有利时机。也作“趁热灶火”。
趁台阶下驴〔惯〕
见“就坡下驴”。
撑船不用篙———放任自流〔歇〕
比喻听任不管,任其发展。
撑船撑到岸,帮忙帮到底〔谚〕
指帮助人就要帮他彻底摆脱困境。也作“撑船撑到岸,助人助到底”。
撑门面〔惯〕
指勉强维持表面的排场。也作“撑场面”。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谚〕
胆大敢冒险的人容易发财,胆小怕事的人只能受穷。也作“胀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大事者,不拘于小节〔谚〕
小节:与原则无关的琐碎小事。指立志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计较琐碎小事。
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谚〕
成家:创造家业。指振兴家业就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败坏家业就像大水推沙一样容易。
成气候〔惯〕
比喻有作为、有前途,或成为一种潮流。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谚〕
成人:成为有作为的人。自在:安闲舒适,不受约束。要想成才,就不能自由自在;要想自由自在,就不能成才。指成才都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惯〕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曾向刘邦举荐韩信为大将军,韩信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后,萧何又设计除掉韩信。比喻成败或好坏都由某人造成。也作“成也萧何败也何”。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谚〕
指在争夺统治者的斗争中,成功的称王称帝,失败的就被称为贼寇。指成功者无人敢责难,失败者有口难辩。
诚招天下客〔谚〕
以诚待客,顾客就会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指做生意要讲诚信。
城隍庙娘娘有喜———怀鬼胎〔歇〕
有喜:怀孕。指人存心不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城门里扛竹竿———直进直出〔歇〕
形容人性情爽直,说话做事不绕弯子。也形容言行简单粗疏。
城门上挂大钟———群众观点〔歇〕

指有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想法。
城头上跑马———远兜远转〔歇〕
城头:城墙的顶部。形容人说话拐弯抹角。也作“城墙上跑叫驴———兜圈”。叫驴:方言,公驴。也作“城头上出棺材———兜圈子”。
城头上栽花———高种(中)〔歇〕
指考取了学校。
程咬金上阵———三板斧〔歇〕
程咬金:唐初大将,惯使两把很重的板斧,头三斧很厉害,后面就没招数了。比喻人本领有限,就开头几下子,再使不出新的花样。也形容人做事情开始劲头很足,但缺乏耐力。也作“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么三下”。
秤锤虽小压千斤,胡椒虽小辣人心〔谚〕
轻的可以压住重的,小的可以制服大的。常比喻人的年龄虽小却有真本事。劝诫人不可轻视年轻人。
秤砣落肚———定心〔歇〕
指心中安定。
吃饱了撑的〔惯〕
讥讽人闲着没事专管闲事。
吃饱了一家不饥〔惯〕
见“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不饿”。
吃闭门羹〔惯〕
指造访时被人拒绝或主人不在。也作“尝闭门羹”。
吃不了兜着走〔惯〕
比喻承担不起责任。也作“吃不了包着走”。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谚〕
指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然就会受穷。
吃大锅饭〔惯〕
比喻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做得好、坏、多、少,待遇都一样。
吃的灯草———说得轻巧〔歇〕
灯草:灯芯草,茎细长,中心部分质地很轻,可做油灯的灯芯。指把话说得很轻松。也讽刺人不负责任,把很严重的事情说得很简单,或把难办的事情说得很容易。也作“吃灯草灰———说得轻巧”、“吃灯草灰———放轻巧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谚〕
指能吃得大苦,才能出人头地。
吃定心丸〔惯〕
比喻得到某种许诺或宽慰,心神安定下来。也作“吃定心丸子”、“吃安心丸”。
吃二遍苦〔惯〕
指重新受已经受过的苦。也作“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
指为人处世要处处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
吃蜂蜜说话———甜言蜜语〔歇〕
比喻为了哄骗或讨好他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吃喝拉撒睡〔惯〕
指日常生活。
吃黑枣〔惯〕
黑枣:子弹。指被枪毙。也作“吃黑大枣”、“吃枪子”。
吃后悔药〔惯〕
指事后十分后悔。也作“卖后悔药”、“买后悔药”。
吃回头草〔惯〕
比喻重做原来没有做成的事。也作“吃回头食”。
吃鸡蛋不吃鸡母〔谚〕
鸡母:方言指母鸡。吃鸡蛋时,不能连母鸡一同吃掉,留下母鸡还可再下蛋。比喻花掉利息,本钱存着还能再生息。泛指做事要考虑长远利益,不能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吃了秤砣———铁了心〔歇〕
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决不改变。也作“吞下秤砣———铁了心”。
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歇〕
黄连:一味中药,味苦;甘草:一味中药,味甜。指人要先经过磨炼、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吃了黄连劝儿媳———苦口婆心〔歇〕
比喻不辞辛苦地耐心劝说。
吃了砒霜药老虎〔惯〕
砒(pī)霜:剧毒药。自己先吃了砒霜,再用自己的身体去药老虎。比喻做事不考虑得失、后果。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谚〕
吃了人家的东西,用了人家的钱财,就不能公正办事,遇事就得袒护人家。
吃了五谷思六谷〔惯〕
形容贪心不足。也作“吃了五谷想六谷”。
吃了萤火虫———肚子里明〔歇〕
指人心里很清楚、明白是怎么回事。
吃迷魂汤〔惯〕
比喻被甜言蜜语所迷惑。也作“吃迷魂药”。
吃米不忘种谷人〔谚〕
指人不应忘记别人的恩情。
吃棉花长大的———心软〔歇〕
形容人心地善良,容易被感动或容易同情怜悯他人。
吃枪药〔惯〕
指责人发脾气。
吃人不吐骨头〔惯〕
比喻十分凶残、贪婪。也作“吃肉不吐骨头”。
吃软不吃硬〔惯〕
指能听进好话、软话,不理睬强硬的手段和态度。也作“服软不服硬”、“受软不受硬”。
吃石头拉硬屎———顽固不化〔歇〕
形容思想十分保守。也指立场反动,不可救药。
吃屎不知臭〔惯〕
比喻做了坏事不省悟。
吃铁块拉钢条〔惯〕
形容心肠硬。
吃西北风〔惯〕
见“喝西北风”。
吃下了算盘珠———心中有数〔歇〕
比喻对情况有所了解,心里有一定把握。
吃现成饭〔惯〕
指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也作“吃现成茶饭”、“吃现成”。
吃哑巴亏〔惯〕
指受了委屈不敢声张。也作“吃哑叭亏”。
吃眼前亏〔惯〕
指当时就要吃亏、受伤害。
吃一堑,长一智〔谚〕
堑(qiàn):隔断交通的壕沟,这里比喻挫折、失败。智:智慧,见识。经过一次挫折,就能增长一分见识。多用来鼓励人受挫折之后不要失去信心。
吃硬不吃软〔惯〕
指怕硬的不怕软的。
吃鱼不吐骨头———带刺〔歇〕
指话里含有嘲讽的意思。
吃鱼先拿头〔谚〕
比喻处理问题要抓住关键。
吃着黄连唱歌———苦中作乐〔歇〕
比喻在困苦中寻找欢乐。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惯〕
比喻贪得无厌。也作“吃着碗里的,看着盘里的”、“吃着碟子看着碗”。
吃子孙饭〔惯〕
旧指做了坏事会累及子孙后代。
痴心女子负心汉〔谚〕
痴心:真诚、持久的迷恋。负心:背弃情谊,转移情爱。指在男女相爱过程中,女子多痴心,男子多负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
尺:长度单位,一尺等于十寸。尺是比寸长,但与比它更长的东西相比,则显得短;寸是比尺短,但与比它更短的东西相比,则显得长。指长短是相对的。比喻人各有长处与短处。语出《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神有所不通。”
充大头鬼〔惯〕
讥讽人装成大人物,自以为了不起。
虫蛀木断,水滴石穿〔谚〕
虫慢慢咬可以把木头蛀断,水慢慢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做事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会达到目的。

抽急的陀螺———团团转〔歇〕
形容手足无措、着急的样子。
抽跳板〔惯〕
指中途脱身。
仇可解不可结〔谚〕
有了仇恨只可和解,不可再结下新的仇恨。
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谚〕
指忧愁催人衰老,欢笑令人年少。
臭肉招苍蝇〔谚〕
比喻自身腐败才会招致邪恶。
出头的椽儿———先朽烂〔歇〕
椽(chuán)儿:安在檩上的木条,用来架屋顶或瓦。比喻冒尖或带头的人,往往最先遭到打击和迫害。也作“出头的椽子———先遭难”。
出风头〔惯〕
指在公众场合显示自己。也作“出锋头”。
出花头〔惯〕
指玩弄手段。
出了茶馆又进澡堂———里外挨涮〔歇〕
比喻做事进退两难,无论怎么做都要受指责。
出漏子〔惯〕
出了差错或纰漏。
出乱子〔惯〕
指出了事或问题。
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惯〕
指处处小心谨慎,看人脸色行事。也作“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出气筒〔惯〕
比喻被人用来发泄怨气的人。也作“出气包”。
出头的椽子先烂〔谚〕
出头的椽子由于风吹雨淋日晒,会先腐烂。比喻冒尖或领头的人会最先遭殃。
出土甘蔗———节节甜〔歇〕
比喻生活越过越美好。
出洋相〔惯〕
①指闹笑话,出丑。②也指做滑稽动作逗人发笑。
初出茅庐的小子———愣头愣脑〔歇〕
茅庐:草屋。形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说话做事鲁莽冒失。
初生牛犊不畏虎〔谚〕
牛犊:小牛。畏:怕。刚出生的小牛不知道害怕老虎。比喻初入世的年轻人,思想单纯,敢想敢干,无所畏惧。
除夕晚上的案板———不得闲〔歇〕
形容很忙。
楚霸王的鸿门宴———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歇〕
指迫于形势,非这样做不可。楚霸王:项羽。他曾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想借机除掉刘邦,结果没成功。
处处留心皆学问〔谚〕
学问:泛指知识。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留心,都可以学到知识。也作“到处留心皆学问”。
触霉头〔惯〕
指碰到了麻烦或倒霉的事。也作“触楣头”。
踹浑水〔惯〕
比喻趁着乱劲捞便宜。
穿孝鞋走路———白跑〔歇〕
孝鞋:居丧时穿的白鞋。指白跑了一趟,没任何结果。也泛指白费劲。
穿连裆裤〔惯〕
指两人串通一气,关系异常。也作“穿连裆裤子”。
穿皮袜子戴皮手套———毛手毛脚〔歇〕
形容人做事慌慌张张,毛糙而不仔细。
穿湿布衫〔惯〕
形容浑身不舒服。
穿小鞋〔惯〕
比喻暗中进行刁难,打击报复人。
穿新鞋走老路〔惯〕
比喻用新形式去做内容陈旧的事情。
穿一条裤子〔惯〕
见“合穿一条裤子”。
传声筒〔惯〕
指重复别人的话,自己没主见。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谚〕
人的力量在心上,如同船的力量在帆上。指人只要下定决心,坚定意志,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船底雕花———多此一举〔歇〕
指做出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没有意义的举动。
船底下放炮仗———闷声不响〔歇〕
形容沉默无语。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歇〕
指陷入绝境,无路可走。
船桅杆锯作拴马桩———大材小用〔歇〕
指人事安排不恰当,浪费人力资源。
窗户纸———一点就破〔歇〕
形容稍为指点一下就明白。也作“窗户纸———一捅就破”、“窗户纸儿———一戳就透”。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谚〕
指创业艰难,败家容易。
吹圆的猪尿泡被戳了一刀———泄气了〔歇〕
尿(suī)泡:膀胱。形容人丧失了信心。也作“吹足了气的猪尿泡被捅了一刀———瘪了下来”。
吹牛皮〔惯〕
指说大话,夸大口。也作“吹牛”。
春天的萝卜———心里虚〔歇〕
春天的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指心中恐慌。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歇〕
指不肯休息。
春天的杨柳———格外青(亲)〔歇〕
形容特别亲热。
戳背脊骨〔惯〕
指在背后指点、议论。也作“戳脊梁骨”。
戳壁脚〔惯〕
指说坏话,揭人短处。
戳穿西洋镜〔惯〕
西洋镜:也叫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的装置,观众从透镜中可以看到放大的左右移动的若干幅西洋画。比喻拆穿了骗人的手段或事物。
戳马蜂窝〔惯〕
见“捅马蜂窝”。
瓷公鸡———一毛不拔〔歇〕
形容人很吝啬,一点儿钱财也舍不得拿出来。也作“瓷公鸡,铁仙鹤———一毛不拔”。
此地无银三百两〔惯〕
传说从前有人将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起一块木板,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被人发现偷走。讥讽人行为愚蠢,本想掩饰,反而暴露了真相。
此一时,彼一时〔惯〕
见“彼一时,此一时”。
刺猬皮包钢针———里外扎手〔歇〕
比喻遇事总是刁难他人,不好对付。
从哈哈镜里看人———把人看歪〔歇〕
哈哈镜:供游乐用的镜子,用凸面或凹面玻璃制成,使镜中形象奇怪可笑。指故意歪曲别人的形象或意图。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谚〕
登:人由低处走到高处。崩:倒塌。从善就像登山一样难,从恶就像山崩一样易。指学好难,学坏易。语出《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梢开始吃甘蔗———越来越甜〔歇〕
形容日子越过越好。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谚〕
三岁:代指幼年。指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看出长大后怎么样。
聪明反被聪明误〔谚〕
聪明的人自以为聪明,往往做些蠢事,反而害了自己。
醋罐子〔惯〕
比喻在男女关系上有很强的嫉妒心的人。也作“醋坛子”、“醋葫芦”。
崔夫人审红娘———一问三不知〔歇〕
崔夫人:戏曲《西厢记》中的人物,相国夫人,崔莺莺的母亲。红娘:崔莺莺的婢女,因为促成莺莺和张生的婚姻,被崔夫人严厉审问,她机智伶俐地应付,终使莺莺和张生结为夫妇。三不知: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尾都一无所知。指问什么都说不知道。
寸金难买寸光阴〔谚〕
指时间宝贵,失去后无法追回。
错走一步棋,满盘皆是输〔谚〕
指在关键时刻出现一点失误,往往会导致全局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