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Dd

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歇〕

比喻形势极其紧张,马上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情。

打抱不平〔惯〕

指为受欺负的人申冤出气。也作“打报不平”。

打破沙锅———璺(问)到底〔歇〕

璺(wèn):沙罐等陶器上的裂纹,谐“问”。到底:本指沙罐性脆,一打破裂纹就会通到底,转指到尽头。指对事情的底细追根问底。也作“打烂沙锅———纹(问)到底”、“打破沙缸———纹(问)到底”。

打边鼓〔惯〕

见“敲边鼓”。

打补丁〔惯〕

比喻做补充、辅助的工作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谚〕

指亲戚、邻居来往密切,即使有些矛盾、冲突,也不会断绝关系。也作“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

打抽丰〔惯〕

抽丰:分肥。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人索取财物。也作“打秋风”、“打秋荒”。

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难言〔歇〕

指内心的隐痛无法向人诉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惯〕

形容关系亲密,割舍不断。也作“打断胳膊连着筋”。

打对台〔惯〕

见“唱对台戏”。

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咸都有〔歇〕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形容心情极其复杂,各种感受全涌上心头。

打个哈欠八级风———口气不小〔歇〕

形容人说话的口气很大。

打关节〔惯〕

见“通关节”。

打官腔〔惯〕

指一本正经,用冠冕堂皇的话进行应付、推托或责备。也作“打官话”。

打哈哈〔惯〕

①指开玩笑。②指表面敷衍,并不求解决问题。

打幌子〔惯〕

幌子:旧时店铺外的招牌。比喻借某种名义去干别的事情。

打饥荒〔惯〕

①比喻吵架、闹别扭。②指经济困难,难过日子。

打夹账〔惯〕

指暗中谋利。

打进十八层地狱〔惯〕

比喻进行严厉惩罚或歧视,使之无出头之日。也作“打下十八层地狱”。

打开场锣鼓〔惯〕

原指戏曲开场前敲的一阵锣鼓。比喻某种活动开展之前,先做准备工作。

打开话匣子〔惯〕

话匣子:留声机、收音机。也比喻爱唠叨的人。指人开始说话。也作“拉开话匣子”。

打开天窗———说亮话〔歇〕

天窗:为了采光,在房顶上安装的像窗子的装置。指把事情直截了当地说清楚。也作“打开板壁———讲亮话”、“打开窗户———说亮话”。

img10

打擂台〔惯〕

擂(lèi)台:比武的台子。①指用心计敷衍、搪塞人。②指耍手段,故意和人作对,让人过不去。③指较量手段。

打冷枪〔惯〕

指藏在暗处,趁人不备,突然开枪。

打落水狗〔惯〕

比喻彻底击垮已经失势的或处于下风的坏人。

打落牙齿望肚里咽〔惯〕

比喻吃了亏、受了委屈,藏在心里,不让人知道。

打马虎眼〔惯〕

比喻故意装糊涂蒙骗人。也作“打迷糊眼”、“打马虎”。

打埋伏〔惯〕

①比喻隐瞒实情或问题。②比喻隐藏物资。

打闷棍〔惯〕

比喻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打屁股〔惯〕

比喻批评或处罚。

打破老框框〔惯〕

比喻不受传统规章制度的束缚和限制。

打旗号〔惯〕

比喻假借某种或某人的名义。也作“打招牌”。

打前站〔惯〕

指行军或集体行动时,有人先行到前一站或目的地去安排。

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谚〕

打人不要往脸上打,骂人不要揭露别人的短处。指不要过于伤害别人的情面,要给人留些面子。也作“打人不打脸,骂人休揭短”。

打入冷宫〔惯〕

比喻受冷落,无人理睬。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谚〕

比喻不彻底除掉坏人,就会留下后患。

打水漂儿〔惯〕

比喻白扔了,不当回事。也作“打水抛”。

打顺风锣〔惯〕

比喻顺从势力大的一方。也作“打顺风旗”。

打死老虎〔惯〕

比喻打击没有势力或无反抗能力的人。

打算盘〔惯〕

比喻盘算、合计。

打铁先得自身硬〔谚〕

比喻要战胜强敌或困难,首先要靠自身过硬的本领。也指要想管教别人,自身必须先要以身作则。

打头炮〔惯〕

比喻开会时第一个发言。也作“打头一炮”。

打头阵〔惯〕

指带头冲在前面。

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歇〕

黄羊:一种野生羊。外快:额外收入。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很大好处。

img11

打退堂鼓〔惯〕

旧指官吏退堂时打的鼓。现比喻中途退缩。

打问号〔惯〕

指有疑问,表示怀疑。

打小报告〔惯〕

指私下向上级或长辈打报告、说人坏话。

打小算盘〔惯〕

指为个人私利精打细算。

打牙祭〔惯〕

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菜,改善生活

打哑谜〔惯〕

指不把实底露出来,故意说一些叫人不好理解的话。

打掩护〔惯〕

指阻击敌人,保证大部队完成任务。比喻包庇、隐瞒坏人坏事。

打眼色〔惯〕

见“使眼色”。

打野火〔惯〕

指在露天卖艺。也作“打野呵”。

打游击〔惯〕

原指对敌人进行小规模的神出鬼没的袭击。多比喻从事没有固定性、长久性的工作或活动。

打预防针〔惯〕

比喻对也许会发生的事情提出告诫。

打圆场〔惯〕

指调解纠纷,缓和僵局。

打折扣〔惯〕

①指降低商品的定价。②比喻对已经答应的事降低标准去做。

打肿脸充胖子〔惯〕

比喻本来不行或没有实力却硬充好汉或装体面。也作“鼓着腮帮子充胖子”。

大鳖吞秤砣———铁心〔歇〕

指下定决心,永不改变。

大不欺小,壮不欺老〔谚〕

年长的不欺侮年幼的,年富力强的不欺侮年老体弱的。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谚〕

指凡事既要从大局考虑,也要从点滴做起。

大吊车吊灯草———不值一提〔歇〕

认为没有价值和意义。

大肚汉过独木桥———挺(铤)而走险〔歇〕

指由于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举动。

大哥不说二哥———彼此彼此〔歇〕

指大家都是一样的。

大姑娘临上轿穿耳朵眼———来不及〔歇〕

穿耳朵眼:为佩戴耳环等饰物在耳垂上扎孔。指事已临头才急忙准备,已经赶不上了。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歇〕

旧时结婚,新娘要坐轿子。指初次经历某事。也作“大姑娘坐花花轿———头一遭”、“大闺女出嫁———头一遭”。

大海不禁漏卮〔谚〕

不禁:经受不起。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大海的水再多,也经不住一点一滴不停地漏。比喻家境再富有,也经不起无休止地挥霍浪费。

大海里撑篙子———点不到底〔歇〕

指不知底细或找不出答案。

大河有水小河满〔谚〕

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会富起来。

大花脸的胡子———假的〔歇〕

大花脸:京剧中的角色,勾脸谱,戴胡子。指不真实。

大家拾柴火焰高〔谚〕

见“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谚〕

指奸猾诡诈的人,往往装出忠诚信实的样子。

大卡车开进小巷里———转不了弯〔歇〕

指想不通,不肯改变态度

大理石压咸菜缸———大材小用〔歇〕

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

大楼的电梯———能上能下〔歇〕

指职位能升能降。

大路不平众人踩〔谚〕

见“道路不平众人踩”。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歇〕

比喻退居一旁。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惯〕

指深居在家,不与外界接触。

大门口挂画———美名在外〔歇〕

指好的名声四处传播。

大拇指比粗腿———差一大截〔歇〕

指相差甚远。

大拇指挖耳朵———有劲儿使不上〔歇〕

指有办法也用不上,有本事也无法施展。

大能掩小,海纳百川〔谚〕

掩:遮掩,掩饰。纳:容纳。川:河流。比喻胸怀宽阔的人能宽容他人。也作“大能容小,天能盖地”。

大年初一翻日历———头一回〔歇〕

即第一次。

大炮上刺刀———远近都能对付〔歇〕

指各种情况都能应付。

大热天抱火炉———又焦躁又难熬〔歇〕

形容人心中烦躁、着急,难以忍受。

img12

大热天掉到了冰窖里———浑身凉了〔歇〕

形容人一下子就感到灰心、失望。

大舌头读报———含糊其词〔歇〕

指态度不鲜明。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惯〕

把大事化解成小事,把小事平息了。指息事宁人,化解矛盾。也作“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没事”。

大树底下好乘凉〔谚〕

比喻有大的势力作靠山,就能得到照顾。也作“大树底下好遮荫”。

大腿上把脉———瞎搞〔歇〕

把脉:即诊脉,也叫号脉,中医诊病的一种方法,把手指按在病人手腕部动脉上来诊断病情。斥责人做事没章法,乱来。

大象的屁股———推不动〔歇〕

形容人松懈懒惰,使工作难以展开。

大小号合奏———双管齐下〔歇〕

比喻做一件事,从两方面同时进行。

大雄宝殿着了火———慌了神〔歇〕

比喻惊慌失措。

大眼瞪小眼〔惯〕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指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也作“大眼看小眼”、“大眼磁小眼”。

大意失荆州〔谚〕

荆州:古地名,在今湖北荆山与湖南衡山之间。《三国演义》中描写,荆州守将关羽由于轻视东吴,麻痹大意,结果失去了荆州,也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比喻如果疏忽大意,即使本领再大也会造成重大损失。

大闸蟹乘飞机———悬空八只脚〔歇〕

比喻虚无飘渺,不着边际。

大丈夫能屈能伸〔谚〕

指人身处逆境时能忍受屈辱,一旦摆脱逆境则能施展抱负。常用来劝诫人在逆境时不要灰心丧气。

大丈夫四海为家〔谚〕

指人志在四方,到处为家。

大夫开棺材铺———死活都要钱〔歇〕

大夫:医生。比喻贪心不足。也作“郎中开棺材店———死活都要钱”。郎中:旧称中医医生。

带泥的萝卜———洗一段,吃一段〔歇〕

比喻走一步,看一步。

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歇〕

斗笠:用竹篾、油纸等制成的宽边帽状雨具。指做多余的、不必要做的事情。

戴高帽子〔惯〕

比喻说恭维、奉承话。也作“戴炭篓子”。

戴绿头巾〔惯〕

元明两代妓院中的男鸨,头戴绿巾。后指妻子与别的男人有私情的人。带讥讽意味。也作“戴绿帽子”。

戴屎盆〔惯〕

比喻担坏名声。

戴有色眼镜〔惯〕

指看问题有成见或偏见。

单打一〔惯〕

指只顾一面而忽略全局。

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谚〕

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难以办成大事。也作“单丝不线,独木不林”。

担着石磨赶会———负担重〔歇〕

指承受的压力大。

掸子没毛———光棍一条〔歇〕

掸子:用鸡毛或布绑成,除灰尘用。指孤身一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谚〕

但:只。前程:前途,这里指前景。只要多做有利于他人的好事,不要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

蛋打鸡飞———一场空〔歇〕

指毫无结果。

当了皇帝想成仙———贪得无厌〔歇〕

指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

应当决断时犹豫不决,反而会把事情搞糟,招来祸害。指遇事要当机立断。语出《史记·春申君列传》:“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谚〕

指为官一方,就应该替当地的百姓撑腰办事,否则就不如辞官回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谚〕

当局者:正在下棋的人,泛指当事人。指当事人往往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局外人却看得清楚。

当面锣,对面鼓〔惯〕

指当面把话说清楚。也作“当面鼓,对面锣”。

挡风墙〔惯〕

比喻起掩护作用的人。

挡箭牌〔惯〕

比喻掩饰或推托的借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谚〕

正如刀要经常磨,才能保持锋利一样,人要经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刀对刀,枪对枪〔惯〕

比喻针锋相对,面对面争斗。也作“枪对枪,刀对刀”。

刀尖儿上翻筋斗———玩命〔歇〕

指冒极大风险。

刀切豆腐———两面光〔歇〕

见“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刀子嘴,豆腐心〔惯〕

指嘴很厉害,心肠却很软。

导弹打飞机———空对空〔歇〕

指双方说的话或做的事都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

倒架子〔惯〕

倒:读dǎo,不读dào。①形容家业衰落。②指失了身份,丢了面子。

倒了油瓶不扶———懒到家了〔歇〕

形容懒得出奇。

倒瓤的冬瓜———一肚子坏水〔歇〕

倒瓤:瓜果的瓤肉变质、腐烂。形容人狡诈,一肚子坏主意。

倒胃口〔惯〕

原指因腻味不想再吃,比喻对某人或某事产生反感。

到处留心皆学问〔谚〕

见“处处留心皆学问”。

到老家〔惯〕

指死亡。也作“回老家”。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谚〕

比喻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办法,不能死搬教条。

倒打一耙〔惯〕

倒:读dào,不读dǎo。耙:这里指《西游记》人物猪八戒用的武器耙子,猪八戒惯用倒打一耙的战术打败对手。比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去指责、埋怨他人。也作“倒打一钉耙”。

倒啃甘蔗———越来越甜〔歇〕

指日子越过越幸福。也作“倒吃甘蔗———节节甜”。

倒苦水〔惯〕

指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委屈。也作“吐苦水”。

倒骑毛驴———老往后看〔歇〕

比喻不向前看,把注意力集中在往事中。也比喻只看到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他的优点。

img13

倒栽葱〔惯〕

指头朝下摔下来。

倒在地上的水银———无孔不入〔歇〕

比喻有孔子就钻,不放过每一个机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

道:道行,指佛家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略称,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鬼或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迷障。本是佛家语,劝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后用来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敌对的另一方。

道路不平众人踩〔谚〕

比喻对不公平的事情,众人会出面干预。也作“大路不平众人踩”。

道士进庙———走错了门〔歇〕

道士:道教徒。庙:供奉佛像的寺院。指找错了地方。

道士念梵文———不务正经〔歇〕

道士:道教徒。梵文:此处指用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写成的佛经。正经:本读zhèngjīng,指真正合乎本教教义的经文,转读zhèngjing,指正当的事。指责人不做自己分内的正经的事儿。

稻草包黄鳝———溜之乎也〔歇〕

黄鳝:也叫鳝鱼,身体像蛇而无鳞,很滑。之乎也: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起加重语气作用。指人悄悄地溜走。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谚〕

道:指正义。正义的事业,会越来越昌盛;非正义的事业,会逐步败亡。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谚〕

能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能饶恕人时暂且饶恕。指对人要宽容,不要苛刻。也作“得让人处且让人,得宽容处且宽容”。

得理不让人〔惯〕

指占了理就不让步。

得理让三分〔谚〕

指待人应宽厚,即使自己在理,也要容让别人。

得了便宜卖了乖〔惯〕

卖乖:卖弄乖巧。指得了好处还使人认为肯吃亏。也作“得了便宜卖乖”。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谚〕

旧指拿了人家的钱财,就得帮人消除灾祸、免除麻烦。也作“得人钱财,替人消灾”。

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谚〕

话说清楚了对方才能明白,正如灯点着了才亮起来一样。也作“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

灯草栏杆———靠不住〔歇〕

指人不可靠,不能相信和依赖。

灯草织布———枉费心机〔歇〕

心机:本指灯芯草的芯和织布机,转指心思和计谋。指白费心思。

灯笼壳子———外头好看里头空〔歇〕

比喻徒有外表,实际不行。

灯笼里点蜡烛———心里明亮〔歇〕

比喻心里明白。

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弹(谈)〔歇〕

指没有谈论的价值和意义。有时也用来表示谦虚和客气。

登梯子上树———攀高枝儿〔歇〕

比喻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等公鸡下蛋———没指望〔歇〕

比喻没有希望。

等米下锅〔惯〕

形容很贫困或缺乏。

瞪眼说瞎话〔惯〕

见“睁着眼说瞎话”。

低头不见抬头见〔惯〕

见“抬头不见低头见”。

滴水成河,积少成多〔谚〕

一滴水,看起来很少,但积聚起来可以汇成河流。劝人要注意节俭和积累。也作“滴水成河,积米成箩”、“滴水成渠,聚沙成塔”。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谚〕

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穿透,但这不是一天的工夫。比喻事物的形成,总有个渐变、积累的过程。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

滴水:一滴水,形容少。涌泉:涌出来的泉水,形容多。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惠虽然很小,但却应千百倍地回报。

抵门杠做牙签———大材小用〔歇〕

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

递眼色〔惯〕

见“使眼色”。

掂斤两〔惯〕

①指过分计较。②探测本领、水平等。也作“掂分量”、“掂轻重”。

掂人分量放小菜碟儿〔惯〕

见“看人下菜碟儿”。

点心店的馒头———蒸(真)的〔歇〕

表示肯定。实在、的确的意思。

电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歇〕

见“秋千顶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

电烙铁———一头热〔歇〕

比喻婚嫁或议事双方一头热情,一头冷淡。

电线杆上安喇叭———响(想)得高〔歇〕

指想法脱离实际,根本办不到。

img14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歇〕

见“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平)〔歇〕

见“飞机上挂暖壶———高水瓶(平)”。

垫刀背〔惯〕

比喻替人去担责任,承担罪名。

垫脚石〔惯〕

比喻为达到自己目的所利用的人或事物。也作“踏脚石”。

垫舌根〔惯〕

指议论、指责的对象。也作“垫舌头”。

雕花的扁担———中看不中用〔歇〕

比喻徒有好看的外表,而没有实际的用途。

吊死鬼搽粉———死要面子〔歇〕

指人非常怕损害自己的体面,怕被人看不起。

吊胃口〔惯〕

指故意引诱人,使人产生兴趣和欲望。也作“钓胃口”。

吊在屋檐下的大葱———叶黄皮干心不死〔歇〕

比喻不甘心失败,妄图东山再起。

钓胃口〔惯〕

见“吊胃口”。

掉下井的秤砣———浮(扶)不起来〔歇〕

形容人窝囊、无能,再怎么扶助也不行。

掉进冰窟窿里———从头到脚都凉了〔歇〕

比喻彻底灰心失望了。也作“掉在冰窟窿里———凉透了”。

掉枪花〔惯〕

比喻使奸、耍滑,蒙骗人。也作“掉花枪”。

爹有娘有,不如自有〔谚〕

父母虽然有钱,但也不如自己有钱好。指要过好日子,只能靠自己。

跌跟头〔惯〕

见“栽跟头”。

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

扎猛子:方言,游泳时头朝下跳入水里。比喻人说话、做事不知轻重,不讲分寸。

钉是钉,板是板〔惯〕

钉:读dīng,不读dìng。形容毫不含糊,非常坚定。

钉是钉,铆是铆〔惯〕

形容非常认真,不马虎。

钉头碰着铁头〔惯〕

比喻两个强者碰到一起。

钉上棺材抓回药———没救了〔歇〕

钉:读dìng,不读dīng。指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钉鞋不用锥子———针(真)好〔歇〕

赞扬人或事物确实好。

顶着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歇〕

指费了很大精力做事,却没好结果。也作“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定雌雄〔惯〕

比喻分出胜负。

丢到爪洼国〔惯〕

爪洼国: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洼岛一带。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飞到爪洼国”。

丢饭碗〔惯〕

比喻失去了赖以生活的职业。

东北的两人转———一唱一和〔歇〕

比喻互相呼应,互相配合。多含贬义。

东扯葫芦西扯瓢〔惯〕

比喻东拉西扯,没有一句正经话。也作“东拉葫芦西扯瓢”。

东方不亮西方亮〔谚〕

指这里不行,还有别的可以回旋的地方。

家长,西家短〔惯〕

见“张家长,李家短”。

东山的老虎要吃人,西山的老虎也吃人〔谚〕

比喻天底下的坏人都是一样地害人。

东手来,西手去〔惯〕

比喻钱虽经了手,但并没有真正赚到,空忙一场。也作“左手将来右手去”、“东手接钱西手送”。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歇〕

《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描述:东吴孙权为了向刘备讨回荆州,采用了都督周瑜之计,假称要把孙权之妹许配给刘备,将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逼还荆州。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将计就计,不仅使刘备成了婚,还携孙夫人逃出东吴回到荆州。指本来是假意,结果却变成了真事。

东一句,西一句〔惯〕

指漫无边际地闲聊。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惯〕

比喻说话办事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或目标。也作“东一榔头,西一棍子”、“东一筢子,西一棒子”。

冬瓜皮当帽子———霉上了顶〔歇〕

霉:本指冬瓜皮上的白绒毛,像霉,转指倒霉。指倒霉极了。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谚〕

三九: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伏:夏至节后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指练功要不避严寒酷暑,坚持不懈。

冬天穿袄,夏天吃瓜———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歇〕

指根据不同场合说话或做事。也劝人面对当前环境,要适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处事态度或方法,不要一味固执己见。

冬天的知了———一声不吭〔歇〕

指口里不发出一点声音。

冬天喝冷水———寒心〔歇〕

指灰心失望。也指恐惧、害怕。

兜圈子〔惯〕

见“绕圈子”。

斗大的线球———难缠〔歇〕

指不好对付。

豆腐坊的石磨———道道多〔歇〕

道道:本指石磨上的条形凹槽,转指办法、点子。指点子多、办法多。

豆腐里挑出骨头来〔惯〕

形容非常仔细、严格。

豆腐嘴,刀子心〔惯〕

指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很歹毒。

豆芽菜充拐棍使———太嫩了点〔歇〕

比喻幼稚或不成熟。

豆芽儿炒虾米———弯子不少〔歇〕

形容人有心计,点子多。

毒蛇口中吐莲花〔谚〕

莲花:荷花。比喻阴险毒辣的人,往往装出一副慈善的面孔。

独臂将军———还有一手〔歇〕

比喻有一些真本事。

独臂做饺子———一手包办〔歇〕

形容独自办理,不和别人商量、合作。

独木桥上遇仇人———冤家路窄〔歇〕

仇人狭路相逢,无法回避。常用来指不愿相见的人偏偏遇见。

独拳难打虎〔谚〕

比喻单靠个人力量难成大事。

独眼龙相亲———一眼看中〔歇〕

指一下子就满意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谚〕

指人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img15

堵窟窿〔惯〕

比喻还债。也比喻弥补过失。

堵漏洞〔惯〕

指克服和纠正工作中的疏漏。

赌生盗,奸生杀〔谚〕

指赌输了就会去偷,奸情会引起情杀。劝诫人不要赌博、淫乱。

肚皮里撑船———内航(行)〔歇〕

指擅长某种工作或技艺。也指擅长某种工作或技艺的人。

肚脐眼儿插钥匙———开心〔歇〕

比喻高兴。

肚脐眼里藏报纸———满腹的文章〔歇〕

比喻知识渊博。

肚子里撑得开船〔惯〕

形容心胸宽广。也作“肚里能撑船”、“肚里能行船跑马”。

肚子里行船———大人大肚(度)〔歇〕

夸奖人器量大,不斤斤计较。

肚子里有一本账〔惯〕

指说过的话、发生的事都记在心里。也作“肚皮里有一本账”。

肚子里长瘤子———心腹之患〔歇〕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祸害。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谚〕

蠹(d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隙(xì):缝隙,裂缝。蠹虫多了,能把木头蛀断;缝隙大了,能使墙壁倒塌。比喻小害不及时治理,会产生严重后果。

端铁饭碗〔惯〕

比喻从事非常稳固的职业。

短胳膊少腿〔惯〕

形容不周全,不是短这个就是缺那个。也作“缺胳膊少腿”。

断了线的珍珠———提不起来〔歇〕

比喻事物轻微或人的水平、品格低下,不值得一提。

断了线的风筝———飞不起来〔歇〕

比喻失去依靠,什么事也做不成。

断了线的风筝———下落不明〔歇〕

比喻音信中断,不知行踪和去向。也作“风筝断线———不知去向”。

断木用胶粘,人心以诚连〔谚〕

真诚能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正如胶能把断木粘到一起一样。

断线的风筝———上不着天,下不挨地〔歇〕

比喻人无依无靠,四处飘零。

断线鹞子〔惯〕

鹞子:风筝。比喻人一去不回头,没有音信。也作“断线风筝”。

断香烟〔惯〕

指没有后代。也作“断香火”。

对牛弹琴———一窍不通〔歇〕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img16

对脾胃〔惯〕

见“合胃口”。

对着香炉打嚏喷———喷(碰)了一鼻子灰〔歇〕

喷:谐“碰”。比喻很热心地做事,却遭到拒绝或冷遇,落得没趣。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谚〕

指朋友多了路子宽,对头少了路好走。劝诫人们多交友、少结怨。

多行不义必自毙〔谚〕

毙:倒下。指作恶多端的人,必然自取灭亡。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谚〕

指生活上的享受多了,会消磨人的志气。

多栽花,少栽刺〔谚〕

比喻多为别人做好事,少得罪人。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谚〕

寺,谐“事”。比喻人虽然逃跑了,但与他相关的事却跑不了,终究要面对。也作“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躲过今日,躲不过明日〔谚〕

指早晚也得碰到。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谚〕

指事情迟早要发生,躲是躲不过去的。

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谚〕

如果是灾祸就无法躲避,能躲避的就不是灾祸。指面对灾祸,只能化解,不能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