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
Ff
发空头支票〔惯〕
见“开空头支票”。
发洋财〔惯〕
原指赚外国人的钱财,现指获得意外的财物。
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
天心:天意。指公正执法,天意也和顺;官吏清廉,民众自然安居乐业。也作“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翻老皇历〔惯〕
比喻重提过去的往事。
翻老账〔惯〕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了很久的事情。
翻脸不认人〔惯〕
形容人的态度突然变得冷酷无情。也作“反脸不相识”、“翻眼不相识”、“转脸不认人”。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谚〕
相:观察。量:估量,衡量。指不能凭一个人的外貌去评价他,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衡量一样。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凡士林涂嘴巴———油腔滑调〔歇〕
凡士林:石蜡与重油的混合物,医药上用来制油膏。形容说话轻浮、不严肃、没诚意。
凡事开头难〔谚〕
做任何事,开头总是很难。
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谚〕
指大多数的烦恼事,都是自己造成的。
反穿大皮袄———装羊(佯)〔歇〕
羊:谐“佯”。装佯:即佯装、假装。指人假装糊涂。
反脸不相识〔惯〕
见“翻脸不认人”。
反咬一口〔惯〕
比喻自己出了事,倒过来嫁祸或伤害他人。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
指饭后散步,有益于身体健康。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惯〕
指什么也不干,坐享其成。
饭勺敲大鼓———响当当〔歇〕

形容名声大,声誉好。
方出壳的鸡仔———嫩得很〔歇〕
方:刚刚。比喻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经验少,不老练。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谚〕
方:《礼记·乐记》疏:“方谓走虫禽兽之属。”物:物类。指昆虫鸟兽同类的聚集在一起。后常指人或事物按类别分别聚合在一起。语出《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也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防空洞〔惯〕
比喻可以隐藏的安全地方。
房上的草———哪边刮风哪边倒〔歇〕
比喻人没主见,左右摇摆,哪边势力大就靠向哪边。
房檐上玩把戏———不要命了〔歇〕
把戏:杂技。指责人做事冒大风险,不考虑后果严重。
放暗箭〔惯〕
指躲在暗处伤害人。
放大炮〔惯〕
形容批评的言辞非常激烈。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谚〕
比喻放走强敌,必然造成无穷的后患。
放空炮〔惯〕
指说空洞不实在的话。
放空气〔惯〕
比喻传播某种信息,制造某种舆论。
放冷箭〔惯〕
比喻乘人不备,背后伤害。
放冷枪〔惯〕
比喻冷言冷语。
放马后炮〔惯〕
见“马后炮”。
放秃尾巴鹰〔惯〕
比喻放出去,收不回来。
放下包袱〔惯〕
比喻解除了思想上的顾虑和负担。
放下架子〔惯〕
指去掉自以为了不起或装腔作势的架势。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谚〕
佛:佛教称修成正果的人。屠刀:杀牲或杀人的刀。立地:立即。放下手里的屠刀,立刻就可以成佛。原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泛指干过坏事的人,只要洗手不干,就可成为好人。语本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邪火〔惯〕
指散布谣言,进行诬陷。
飞到爪洼国〔惯〕
见“丢到爪洼国”。
飞蛾扑火———自讨死吃〔歇〕
飞蛾:蛾子,有在夜间扑向灯火的习性。指自招祸害,自去送死。也作“飞蛾扑火———自损其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飞过海〔惯〕
旧指吏员任满后不依次等候,而向吏部行贿,以排在他人前头,早日被任用。
飞机上摆手———高招〔歇〕
比喻好的办法和点子。
飞机上吹笛子———唱高调〔歇〕
指发表脱离实际的议论或难以实现的主张。
飞机上吹喇叭———空响(想)〔歇〕
指脱离实际地、凭空地瞎想。
飞机上点灯———高明〔歇〕
形容见解或技能等高超。
飞机上挂暖壶———高水瓶(平)〔歇〕
瓶:谐“平”。指学识、技艺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作“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平)”。
飞机上过秤———高标准〔歇〕
指衡量事物的标准很高,要求严格。
飞机上跳伞———丢人了〔歇〕
比喻丧失了人格和体面。
飞行员跳伞———一落千丈〔歇〕
形容大幅度地跌落或下降。
肥猪往屠夫家里跑———送上门来的货〔歇〕
指自己找上门来送死。也作“肥猪拱门———送来了”。
费唇舌〔惯〕
指费力气去劝说、解释或分辩。也作“费口舌”、“费唾沫”。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惯〕
形容使了很大的力气。也作“费了五牛二虎的力气”、“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费手脚〔惯〕
指费事,费劲。
分不出青红皂白〔惯〕
比喻辨别不出好坏、是非。
粉墙上挂草席———不成画(话)〔歇〕
比喻说话不中听,不讲道理。
粉刷的乌鸦白不久〔谚〕
比喻伪装不可能持久,迟早会暴露出真相。
粪堆上开花儿———臭美〔歇〕
讥讽人极力显示自己。
风流不在着衣多〔谚〕
风流:俊俏潇洒。指风流在于人的品学,而不在于人的外表。
风扫地,月点灯〔惯〕
形容极其贫困。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歇〕
见“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风筝断线———不知去向〔歇〕
见“断了线的风筝———下落不明”。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谚〕
指不谈论别人的是非曲直,就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谚〕
指对人要保持警惕,说话要有所保留,不可把心里话全掏出来。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惯〕
指清除障碍,铺平道路。也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凤凰不入乌鸦巢〔谚〕
比喻好人不去和坏人混在一起。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谚〕
佛像要靠金粉来装饰,人要靠衣服来装扮。指衣着打扮能美化人的外表。
佛面上刮金〔惯〕
连佛像面上的金都要刮走。指不择手段地搜刮钱财。
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谚〕
指人活着就要争强好胜。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谚〕
大限:寿数将尽、注定死亡的期限。指夫妻虽是亲密伴侣,死期或大难到来也要分离。指夫妻难以永不分离。也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夫妻俩吵嘴———常有的事〔歇〕
指很普通、很平常的事情。
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歇〕
比喻疾病来势虽猛,但好起来也快。有时也比喻赚钱太容易,花起来不心疼。
扶不起的阿斗〔惯〕
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为人庸碌。比喻再帮助也扶植不起来的懦弱、无能的人。
服软不服硬〔惯〕
见“吃软不吃硬”。
福过灾生,乐极悲至〔谚〕
福享尽了,就会发生灾祸;乐到了极点,悲伤就会到来。
福是自求的,祸是自作的〔谚〕
指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谚〕
幸运的事情不可能同时到来,而倒霉的事情却往往一个接一个。指人称心如意的事情少,倒霉的时候多。也作“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斧大好砍树,针小能穿布———各有各的用处〔歇〕
比喻各有所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
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和牙床相互依存,嘴唇受损牙齿就受寒。比喻互为依存的二者,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父子不和家不旺,邻里不和是非多〔谚〕
父子不和睦,家业就不会兴旺;邻里不和睦,矛盾就多。指家庭内部、邻里之间,以和为贵。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谚〕
指富贵不是固定的,谁勤劳谁就拥有。
富了方丈穷了庙〔惯〕
富易交,贵易妻〔谚〕
易:变更。旧指人富有了,就不认故交了;显贵了,就要更换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