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Gg
夹肢窝生疮———阴毒〔歇〕
夹(gā)肢窝:口语,腋窝。也作胳肢窝。责骂人阴险毒辣。
干草把上戴草帽———尽吓唬人〔歇〕
比喻制造假象,使人害怕。

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歇〕
指人们的情绪已经聚集到极点,稍经启发鼓动,就会高涨或爆发出来。也比喻情欲正旺盛的男女经不住性诱惑而越轨。
干打雷不下雨〔惯〕
比喻光说不动。也作“只是响雷,不见下雨”、“干响雷,不下雨”。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圆〔歇〕
比喻事情难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甘蔗插进了蜂蜜罐———甜上加甜〔歇〕
形容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甘蔗倒吃———节节甜〔歇〕
比喻日子越过越幸福。
甘蔗没有两头甜〔谚〕
甘蔗的根部甜,越到上端越不甜。比喻事情不可能两全其美。
赶车不带马鞭———光拍马屁〔歇〕
讽刺人只知道阿谀奉承、讨好别人。
赶浪头〔惯〕
比喻盲目跟随潮流去做时髦的事情。
赶鸭子上架———刮刮叫〔歇〕
形容十分好。常用作称赞语。
赶鸭子上树———难上难〔歇〕
指事情很难办到,想法很难实现。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歇〕
王母娘娘,神话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仙。比喻一心想高攀或投靠社会地位高的人。
敢怒不敢言〔惯〕
指只在心里生气而不敢表露出来。也作“敢怒而不敢言”。
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
形容人不通窍,不明白人情事理。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
比喻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或不了解。
擀面杖当笛子吹———白费劲儿〔歇〕
指枉然耗费精力。
擀面杖抹油———光棍一条〔歇〕
指单身汉一个。
刚出土的菜芽———嫩着呢〔歇〕
形容人很幼稚,不成熟。
钢板上钉钉———硬碰硬〔歇〕
比喻双方都很强硬、执拗,互不退让。
钢锤砸铁钉———实打实〔歇〕
形容说话做事实在,没一点虚情假意。
钢条打铜锣———响当当〔歇〕
形容名气很大。
缸里的金鱼———中看不中吃〔歇〕
比喻华而不实,外表好看,没有实际用处。
高不成,低不就〔惯〕
好的得不到或成不了,差的不想要或不愿凑合。也作“高不凑,低不就”、“高门不来,低门不就”。
高粱秆子架秋千———太软〔歇〕
形容人的能力太差,承担不了重任。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歇〕
比喻让有才能的人去做小事情。
高邮人卖咸蛋———自产自销〔歇〕
高邮:今属江苏省,盛产红心咸鸭蛋。比喻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膏药贴在嘴巴上———难开口〔歇〕
比喻心里有苦衷、隐情,不方便说出来。
搞小动作〔惯〕
指背地里进行不正当活动。
搞小圈子〔惯〕
指搞小团伙。
告枕头状〔惯〕
指妻子向丈夫说某人坏话。
胳膊长到头顶上———高手〔歇〕
指技艺高超的人。
胳膊朝外弯〔惯〕
比喻向着别人。也作“胳膊肘儿往外拧”。
胳膊没有向外拐的〔谚〕
比喻自己人总是向着自己人,不会向着外人。也作“胳膊总是要往里弯”。
胳膊扭不过大腿去〔谚〕
比喻弱者较量不过强者。也作“胳膊拧不过大腿去”。
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谚〕
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割草的拿斧子———不要镰(脸)〔歇〕
形容人不知羞耻,不顾脸面。
割韭菜不用镰———胡扯〔歇〕
指瞎说。
割尾巴〔惯〕
指彻底改正错误或处理遗留问题。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歇〕
比喻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
隔窗吹喇叭———鸣(名)声在外〔歇〕
比喻名气大,四处传扬。也作“门缝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隔年的黄历———不管用〔歇〕
黄历:也叫“皇历”,历书。指过时的东西或旧的方法经验不再有用。也作“旧皇历———不管用”。
隔皮猜西瓜,难知好坏〔谚〕
比喻光从外表难以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隔墙扔孩子———丢人〔歇〕
比喻丧失人格与体面,脸上无光。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谚〕
须:会。岂:副词,表示反问,难道。在墙里说话,墙外会有人在听;在屋里说话,窗外难道就没有人在听?指私下谈话要小心被人偷听。语本《管子·君臣下》:“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也作“隔壁防有耳,门外岂无人”。
隔山打炮〔惯〕
形容行动盲目,没有目标。
隔行如隔山〔谚〕
指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知识,对自己不从事的行业不了解。
隔夜的被子———凉了〔歇〕
形容人的热情减退。也形容人对人或事灰心失望。也作“隔夜的被子断了火的炕———冰凉冷透了”。
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歇〕
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隔着梯子上房———越脊(级)〔歇〕
指不按照一般的程序或规则办事。
个人计短,众人计长〔谚〕
指人多力量大,计策多。
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调〔惯〕
比喻各行其是,步调不一致。也作“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各打五十大板〔惯〕
指不分是非,一律惩罚。也作“各打五十闷棍”。
各人冷暖,各人自知〔谚〕
指自己的情况,自己心里最清楚。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谚〕
旧时的一种处世哲学。指各人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给狼一个手指,它会吞掉你的胳膊〔谚〕
比喻纵容坏人,会招来更大的灾祸。
给脸不要脸〔惯〕
指不识抬举。
给甜头〔惯〕
比喻给好处。
根子不正秧子歪〔谚〕
比喻人本质不好,必定走邪路。
根子硬〔惯〕
比喻有厉害的后台或靠山。
跟和尚借梳子———找错了人〔歇〕
比喻找错了对象。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歇〕
指凭借别人而得到好处,讨得便宜。
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
指凡事应把道理直接讲清楚。
公道自在人心〔谚〕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道原本就在人们的心中。指人们对人、对事自有公正评论。
公鸡的尾巴———翘得老高〔歇〕
比喻骄傲或傲慢。
公鸡飞到屋顶上———唱高调〔歇〕
指发表脱离实际的议论或难以实现的主张。
公鸡下蛋———妄想〔歇〕
指想法不可能实现。
公生明,廉生威〔谚〕
指公正能使人明察是非,廉洁能产生震慑邪恶的力量。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惯〕
指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服谁。也作“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谚〕
修:修行。得:得到。公公修行的善果,公公自己得;婆婆修行的善果,婆婆得。泛指谁做的善事,谁才能得到好报。
公园里的跷跷板———此起彼落〔歇〕
形容连续不断地起来。
功到自然成〔谚〕
只要功夫下到了,事情自然能办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谚〕
负:辜负,亏待。有心人:有志向又肯动脑筋的人。指只要肯动脑筋下功夫,就会取得成功。也作“功夫不负苦心人”。
恭敬不如从命〔谚〕
一味恭敬礼让,不如听从对方的吩咐。常用作表示顺从他人意愿行事的客套话。
沟里翻船〔惯〕
见“阳沟里翻船”。
沟子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歇〕
比喻力量单薄,产生不了大的影响。
狗吃刺猬———没处下嘴〔歇〕
比喻无法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狗吃屎〔惯〕
指人摔倒嘴啃地皮的样子。
狗逮耗子———多管闲事〔歇〕
比喻干预、过问与自己无关的事。
狗戴嚼子———胡勒(嘞)〔歇〕
嚼子: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系在笼头上,便于驾驭。勒:谐“嘞”。嘞(lē):嘞嘞,方言,唠叨。指人瞎唠叨,随口乱说一气。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歇〕
常用来嘲笑人见识少。
狗改不了吃屎〔谚〕
指人的坏毛病难以改掉。也比喻恶人改不了凶恶的本性。
狗赶鸭子———呱呱叫〔歇〕
形容极好。也作“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歇〕
讽刺人管了不该管的事情。也作“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镇一物〔歇〕
比喻某种事物专门制服另一种事物。
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谚〕
见“狼走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歇〕
棒子:方言,玉米。比喻有了新的,抛弃或忘了旧的。也作“老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狗眼看人低〔惯〕
斥人势利,看不起落魄之人。
狗咬狗〔惯〕
比喻坏人之间互相争斗。
狗咬狗———两嘴毛〔歇〕
比喻坏人之间互相争斗,双方都受到损伤。也作“狗咬狗———一嘴毛”。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歇〕
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指责人分不清好坏,错把别人的好心当作恶意。也作“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人”、“狗咬吕洞宾———不认得真人”。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谚〕
比喻坏人嘴里讲不出好话。也作“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
比喻自己不行却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孤掌难鸣,独木难支〔谚〕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根木头撑不牢。比喻单凭个人的力量,办不成大事。
箍桶找篾匠———认错了人〔歇〕
比喻认不清所找的对象。也比喻因被假象迷惑,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
谷子地里的高粱———冒尖了〔歇〕
比喻不同寻常、突出。也比喻崭露头角,引人注目。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歇〕
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会感到非常难受。
骨头里榨油〔惯〕
比喻不择手段硬从不可能得到的地方得到好处。
牯牛打架———角(各)对角(各)〔歇〕
上海话中,“各”和“角”的读音相同。比喻互不干涉,各干各的。
鼓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谚〕
指真理愈辩愈明。也作“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鼓楼上吹唢呐———调子太高〔歇〕
常用来比喻所发的议论离开实际太远。
鼓着腮帮子充胖子〔惯〕
见“打肿脸充胖子”。
雇贼看大门———自找苦吃〔歇〕
比喻自己找苦头吃。有时含有活该的意思。
瓜地里的草人———装模作样〔歇〕
形容故意做出姿态来给人看。
瓜地里栽花———分外香〔歇〕
形容格外芳香。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谚〕
瓜熟了,自然会从蒂上脱落;水流到了,自然会形成渠。比喻条件具备了或时机成熟了,事情自然就能办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谚〕
纳履:提鞋子。冠:帽子。在瓜地里不弯下腰提鞋,避免人怀疑摘瓜;在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避免人怀疑摘李子。比喻凡事要避嫌。语出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刮地皮〔惯〕
比喻想方设法地搜刮钱财。
刮胡子〔惯〕
指批评人。也作“刮鼻子”。
刮脸皮〔惯〕
用手指在脸上刮。讥讽对方不知羞耻。
寡妇死儿子———没指望〔歇〕
指彻底失去了希望或倚靠,没有了盼头。也作“老寡妇死了独生子———一点儿指望没有了”。
挂羊头卖狗肉〔惯〕
比喻名不符实,以假充真。也作“悬牛首于门,卖马肉于内”。
挂招牌〔惯〕
比喻用某种名义或打出某种称号。
关夫子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歇〕
大刀:关羽擅长使的青龙偃月刀。讽刺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高人面前显摆自己。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歇〕
关公使用的武器是大刀,《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李逵使用的武器是板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
比喻人对某项技艺透彻了解并熟练掌握。
关节炎遇上阴雨天———老毛病又犯了〔歇〕
比喻又重犯过去的错误。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谚〕
比喻纵容坏人会留下后患。
关住门抓鸡———十拿九稳〔歇〕
形容十分有把握。
关着门炒辣椒———够呛〔歇〕
表示非常厉害。强调程度高。
官大一级压死人〔谚〕
级:旧时官吏的等级。指旧时上级官吏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欺压下级。
官风正,民风清〔谚〕
指官员廉洁、正派,社会风气就会清正。
棺材板上敲钉子———钉(定)死了〔歇〕
第一个“钉”读dīng,指钉子;第二个“钉”读dìng,指敲钉子。指事情的结局不可再改变。
棺材里露出个脑袋———死不要脸〔歇〕
责骂人不知羞耻到了极点。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歇〕
讽刺人贪财而不顾一切。也作“棺材里伸手———临死也不忘发财”。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歇〕
比喻听任不管。
管闲事,落不是〔谚〕
指好心管别人的事,往往会招来闲话和埋怨。
管闲账〔惯〕
指管闲事。
惯骑马的惯跌跤,河里淹死是会水的〔谚〕
比喻精于某种技能的人,往往会因疏忽大意而出意外事故。也作“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惯子如杀子〔谚〕
指娇惯子女,最终会害了他们。也作“纵子如纵虎”。
灌米汤〔惯〕
比喻用好听的话去迷惑人。也作“灌迷汤”。
罐里的王八———跑不了〔歇〕
王八:龟或鳖的俗称。指无法逃跑。也作“罐里捉鳖———没跑”。
光棍抱孩子———不是自己的〔歇〕
光棍:没有结婚或死了妻子的男子。指属于别人的(东西)。
光棍儿搬家———省事〔歇〕
比喻简单,不麻烦。
光棍汉子出家———无牵无挂〔歇〕
比喻没有牵累和挂心的事。
光脚放在蒺藜窝———进退两难〔歇〕
蒺藜(jílí):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形容处境困难,进退都不合适。
光屁股系围腰———顾前不顾后〔歇〕
形容办事、考虑问题只图眼前利益,不顾日后的祸患。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歇〕
比喻用不称职的人或不合格的物品来凑足数额。
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歇〕
比喻十分明显。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谚〕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来回投掷很快。光阴流逝如飞箭,日月交替如穿梭。指时间过得很快。
光着膀子作揖———露两手〔歇〕
比喻显示能耐或本领。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谚〕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濒临绝境的敌人。对败退的敌军不要袭击,对走投无路的残敌不要死追。指不要逼人太甚,以防其反扑。
鬼打鬼〔惯〕
指恶人和恶人在一起打斗。
鬼打墙〔惯〕
指黑夜迷路,转来转去仍在老地方。
鬼画符〔惯〕
迷信指道士画的一种图形,用来消灾驱鬼。①比喻骗人的把戏。②比喻草率从事。
鬼火不敢见真火〔谚〕
鬼火:也叫磷火,人或动物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能自动燃烧,发出的光呈白色或蓝绿色,夜间有时在野地里可以看到。比喻暗中捣鬼的人不敢见光明正大的人。
鬼门关〔惯〕
迷信传说通向地狱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或生死关头。
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歇〕
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也作“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锅里添水不如釜底抽薪〔谚〕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火。想让锅里的水不沸腾,与其往锅里添加凉水,不如从锅底抽出柴火。比喻治标不如治本。
锅里有米,碗里有饭〔谚〕
比喻集体富了,个人就能富起来。
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歇〕
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也形容经常变来变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谚〕
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
见“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过道里撵猪———直去直来〔歇〕
比喻讲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过冬的瘪臭虫———等死〔歇〕
比喻人身陷绝境,没有出路,只能等死。
过耳之言,不足为凭〔谚〕
听来的话,不能作为凭据。
过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惯〕
见“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
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歇〕
卒子:中国象棋中的兵和卒。象棋规则中,兵和卒过了棋盘上的界河后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比喻只能继续做某事,不能退缩或撒手不干。也作“过了河的卒子———没后路”。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歇〕
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获得两种好处。
过河卒子———有死无回〔歇〕
比喻决心很大,宁死也不后退。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歇〕
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过了河就拆桥〔惯〕
比喻事成之后不酬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也作“过罢河拆桥”。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谚〕
店:旅店。比喻有了机会,不要错过,错过了不会再来。
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惯〕
比喻错过了这个机会,就不会再有。也作“过了此山无此鸟”。
过路财神〔惯〕
指替他人掌管钱财的人。
过年娶新媳妇儿———双喜临门〔歇〕
比喻两件好事同时到来。

过五关斩六将〔惯〕
《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曹操围困,与刘备失散,被迫降曹。但和曹操约定,一旦有刘备的下落,立刻前去投奔。后来关羽在投奔刘备的路上,闯过曹营的五道关口,斩杀了六员大将。比喻冲破了许多障碍,取得了光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