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Nn

拿到桌面上〔惯〕

指有问题讲在当面,有事说在明处。也作“摆到桌面上”。

拿得起,放得下〔惯〕

①指办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②指胸怀宽广,不计较得失。也作“拾得起,放得下”。

拿了鸡毛当令箭〔惯〕

img43

令箭:形状似箭,古时军队用来发布命令的凭证。比喻把有权势的人随便说的话当作命令来执行。也作“拿着鸡毛当令箭”。

拿了银碗讨饭吃〔惯〕

比喻不充分利用、发挥自己的优势,却依赖于他人。也作“捧着金碗讨饭吃”。

拿手好戏〔惯〕

拿手:特长,擅长。原指演员演得最好的剧目。后泛指人最过硬的本领。也作“拿手戏”。

拿贼要拿赃,捉奸要捉双〔谚〕

捉贼要同时抓住赃物,捉奸要同时抓住男女双方。指处理问题要重证据。也作“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帽子〔歇〕

扣帽子:指给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声。比喻不经调查就给人加上罪名或坏名声。

拿着车票进戏馆子———对不上号〔歇〕

指情况不符。也指两件事物不相吻合。

拿着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歇〕

指人事安排不恰当,浪费人力资源,让有才能的人去做琐碎小事。

拿着剃刀哄孩子———不是好玩的〔歇〕

指所做的事风险很大,非同儿戏。

哪个猫儿不吃腥〔谚〕

腥:荤腥。比喻贪婪的人没有不贪财的。

纳鞋底不使锥子———针(真)好〔歇〕

针:谐“真”。指人或物确实很好。

奶奶的鞋子———老样子〔歇〕

比喻事物没有发生变化。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谚〕

指男女长大了,就应当结婚成家。也作“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男儿当自强〔谚〕

作为男子汉,应当自强不息。

男儿膝下有黄金〔谚〕

指男子汉有人格尊严,不能轻易向人下跪。

男儿有泪不轻弹〔谚〕

指男子汉要刚强,不要轻易在人前落泪。

男人三十一枝花〔谚〕

指男人到了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时候。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谚〕

南方人多生活在水乡,善于行船;北方人多生活在陆地,善于骑马。比喻各人各有擅长的地方。也作“南人善水,北人善骑”。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有各的口味〔歇〕

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难剃头〔惯〕

指不好对付。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谚〕

指对同一件事,外行觉得很难,行家就觉得不难。

挠痒处〔惯〕

指正合心意。

恼一恼,三分老;笑一笑,三分少〔谚〕

指烦恼会催人衰老,笑口常开会使人变得年轻。也作“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脑袋顶上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啦〔歇〕

见“头上长疮,脚心流脓———坏透了”。

脑袋砍了碗大个疤〔惯〕

见“砍了头不过碗大个疤”。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惯〕

掖(yè):塞进。指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也作“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脑壳上的电扇———大出风头〔歇〕

比喻使劲地表现自己。

脑门上长瘤子———额外负担〔歇〕

脑门:额头。指超出正常范围的事情、责任或费用。

闹饥荒〔惯〕

①指招事惹祸。②指生活十分贫困。

闹口舌〔惯〕

指发生争吵。

闹新房挤进个小寡妇———大煞风景〔歇〕

迷信认为闹新房时出现寡妇不吉利。比喻正在兴高采烈的场合,出现了不愉快的事或人,使人扫兴。

内邪不生,外贼不入〔谚〕

指外贼是由内部坏人引来的。

嫩竹子做扁担———挑不了重担〔歇〕

比喻缺乏锻炼的年轻人承担不了重任。也作“嫩竹扁担———挑不起重担”。

能屈能伸大丈夫〔谚〕

指根据情况能随机应变,才是有作为的人。也作“能屈能伸,方是丈夫”。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谚〕

能干的人总比别人更辛苦,有见识的人总比别人忧虑多。语本《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尼姑庵里借梳子———找错门〔歇〕

指找错了人或地方。

img44

泥牛入海———无消息〔歇〕

指没有任何音信。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歇〕

泥菩萨:泥塑的佛像。指自身尚且处在危难之中,更无能力帮助别人。也作“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泥牛过海———自身难保”、“泥人过江———自身难保”。

泥鳅掉在石板上———无隙可钻〔歇〕

泥鳅:一种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的鱼,善钻缝隙。①指防范严密,没有空子可钻。②比喻人陷入困境,无法逃脱。

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谚〕

比喻力量太弱小的人或群体,成不了大事,也构不成威胁。

泥人对土佛———无独有偶〔歇〕

土佛:泥塑的佛像。比喻某种罕见的人或事不止一个,居然还有与之相同的。

你是你,我是我〔惯〕

指各不相干。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

比喻学业或事业不前进,就会后退。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谚〕

厌:满足。过分宠爱一个人,就不能明察是非;一味贪求多得,就永远不会满足。

年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歇〕

指把一切可能的都估算在内。比喻不留余地地估算。

碾磙子砸磨盘———石(实)打石(实)〔歇〕

见“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念了经打和尚〔惯〕

指事情办成了,就惩办有功之人。也作“念完经打和尚”。

念完经打和尚———过河拆桥〔歇〕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帮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捏着鼻子哄眼睛〔惯〕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拧成一股绳〔惯〕

比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也作“拧成一股劲”。

宁拆七座庙,不破一门婚〔谚〕

宁:宁可。宁可拆掉许多庙宇得罪神灵,也不去破坏一桩婚事。指破坏婚姻大事,罪孽最为深重。

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谚〕

饭可以吃得过于饱,但话可不能说过了头。指说话要有分寸。

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谚〕

斗: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宁可给饥饿的人一口饭,也不要给富人一斗粮食。指救助人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

指不要与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宁叫做过,莫要错过〔谚〕

指遇事宁可做一下试试,也不要错过机会。也作“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谚〕

指由贫穷变富裕好过,由富裕变贫穷难熬。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谚〕

指对于不确定的信息,宁可相信确有其事作好准备,不可轻易认为没事而放松警惕。指要作最坏打算,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宁失一人喜,不结千人怨〔谚〕

指宁可得罪一个人,也不要得罪众人。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谚〕

牛后:牛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也不做大而臭的牛后。比喻宁可在小范围里主事,也不愿在大范围里听命于人。语出《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也作“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谚〕

宁可作为美玉被粉碎,也不愿被当作瓦片而保全。比喻宁可为捍卫正义而死,也决不苟且偷生。也作“宁可玉碎,不求瓦全”。

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谚〕

宁可为正义献身,决不忍辱偷生。

牛不吃水强按头〔惯〕

比喻强迫别人做事。也作“牛不饮水强按头”、“牛不喝水强按角”。

牛吃草料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

指各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机遇和福气。

牛耕田,马吃谷〔惯〕

比喻劳动得来的果实被没有付出劳动的人得到。也比喻有人享福,有人劳苦,命运不一。也作“牛吃草,马吃谷”。

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歇〕

四不像:麋鹿,其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蹄像牛,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形容事物不伦不类。

牛皮灯笼———肚里亮〔歇〕

比喻人对事理内心清楚、明白。也作“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

牛头不对马嘴〔惯〕

比喻说出来的话前后对不上号。也作“驴头不对马嘴”。

牛鞅子架在马身上———乱了套〔歇〕

牛鞅子:牛拉车时,安在牛脖子上的套子。形容做事搞乱了秩序。

弄手脚〔惯〕

比喻暗中搞不正当的活动。也作“做手脚”。

弄一鼻子灰〔惯〕

见“碰了一鼻子灰”。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谚〕

指人的心中有了怒气,胆量就会倍增。也作“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谚〕

十八:概数,形容多。指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容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越变越秀美。也作“女大十八变,变做观音面”。

img45

女儿大了由不得娘〔谚〕

指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由母亲作主。

女儿心,海底针〔谚〕

女儿:指姑娘。指姑娘的心事,就像沉在海底的针一样难以捉摸。

女婿认不得丈人———有眼不识泰山〔歇〕

泰山:山名,双关指岳父(即丈人)。比喻浅陋无知,识别不出有名望、有才能的人。

暖水瓶爆炸———丧胆〔歇〕

胆:本指暖水瓶的胆(装水及隔热的容器),转指胆量。比喻害怕极了,吓破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