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姑,八大姨〔惯〕
泛指各种女亲戚。
七分补养三分药,七分补养三分觉〔谚〕
指睡眠对于补养身体很重要,如同吃药一样。
七分人事,三分天资〔谚〕
天资:天分。指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主要靠勤奋,天分是次要的。
七个婆婆拉家常———说三道四〔歇〕
指乱加评论。
七个人睡两头———颠三倒四〔歇〕
①形容神志不清。②形容说话、做事没有条理。
七个铜钱对半分———不三不四〔歇〕
形容不成样子,不正派。
七十二行,哪行都养人〔谚〕
见“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谚〕
妻子贤惠,可以帮助丈夫免遭灾祸;儿子孝顺,父亲会得到宽慰。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谚〕
欺:欺侮,欺凌。饶:宽恕,宽容。指欺侮别人会招来祸害,宽厚待人会得到福运。也作“饶人是福,欺人是祸”。
骑瞎马拼命跑———听天由命〔歇〕
指自己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无法把握,只好听从命运安排。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歇〕
唱本:记录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本子。指事情的成败如何,还得看以后的发展和变化。也作“骑着毛驴看账本———走着瞧”、“骑驴看皇历———走着瞧”、“骑驴看《三国》———走着瞧”。
骑驴找马〔惯〕
比喻要找的东西就在身边或手里,还四处寻找。
骑马不带鞭子———猛拍马屁〔歇〕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竭力地阿谀奉承。
骑着二踢脚上天———连升三级〔歇〕
二踢脚:一种双响爆竹。比喻人的地位突然升高了很多。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谚〕
一着(zhāo):一步棋。走错关键的一步棋,全盘棋都会输掉。比喻在关键的时刻办错了事,就会导致全局的失败。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惯〕
指斗争的双方实力相当,都是强手。
棋盘里的兵卒———只进不退〔歇〕
比喻勇往直前,不肯退缩。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歇〕
掸子:除尘工具,多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的胆子大得出奇。也作“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桅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
指人的见解、技能高超。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惯〕
形容事情进展顺利,很快取得成功。
起高调〔惯〕
见“唱高调”。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惯〕
五更:拂晓。集:集市。起得很早,赶到集市却很晚。指动手很早,却没办成事情。也作“起了大早,赶个晚集”。
起重机吊竹篮———不值一提〔歇〕
指事物轻微或人的水平低,不值得说起。
气不打一处来〔惯〕
指心里窝火,非常气愤。
气管炎〔惯〕
“妻管严”的谐音。讥讽妻子对丈夫管得太严。
气可鼓不可泄〔谚〕
指行军打仗,只能鼓舞士气,不能打击士气。
汽车轮子放了炮———寸步难行〔歇〕
轮子放了炮:胎炸裂了。形容走路、行动困难;也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
掐了头的树苗———节外生枝〔歇〕
比喻问题之外又生出别的问题。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谚〕
比喻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成为优秀人才。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谚〕
指:指责、斥责。受到众人指责,即使没有病也会死去。指所作所为引起众怒的人,不会有好下场。语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千金难买回头看〔谚〕
指及时回顾、反思做过的事情或走过的路,总结经验教训,对人的一生大有好处。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谚〕
知音:比喻知己。指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彼此了解而情谊深厚的知己。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力〔谚〕
裘:由许多狐狸腋下的皮毛缝成的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所能制成。比喻要取得重大成就,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语本《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谚〕
见“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歇〕
长棚:旧时为饯行设宴而搭建的棚子。比喻人相聚在一起,总会有分散、离别的时候。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谚〕
鹅毛:比喻轻贱的东西。指礼物虽然轻贱,但从很远的地方送来,所含的情意深重。
千里送客,终有一别〔谚〕
送得再远,最终也要分别。常用来劝送行者止步。也作“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惯〕
指不顾路途遥远投靠有名望的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谚〕
千里长的大堤,会由于未堵住一个蚂蚁洞而崩溃。比喻不消除小的祸患,会酿成大的灾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谚〕
比喻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谚〕
指人们的脾气如同人的长相,各不相同。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谚〕
天天做好事,还怕做得不够;坏事只做一天,也有无穷的害处。指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牵马拉皮条〔惯〕
见“拉皮条”。
牵牛要牵牛鼻子〔谚〕
比喻做事要先抓住主要问题。
牵着鼻子走〔惯〕
比喻抓住人的要害,使其失去自主。也作“牵了鼻子走”。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惯〕
巴:靠近,挨着。店:客店,旅店。前面不挨村,后面不挨店。指无处投宿。也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谚〕
覆:底朝上翻过来。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前人失败了,后人要从中吸取教训。语本《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
前门挡住了老虎,后门又闯进了豺狼。也作“后门虽拒狼,前门又进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谚〕
比喻前一代人艰苦创业,为后一代人造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
指不可忘记从前的事情,那是今后做事的借鉴。语本《战国策·赵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钱财乃身外之物〔谚〕
指人的身体和生命比钱财更重要。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
粪土:比喻不值钱的东西。仁义:仁爱和正义。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最贵重的是仁义。
钱是奴才,用了还来〔谚〕
指钱是供人使用的,花了还能挣来。
钱眼里翻筋斗〔惯〕
指一个心眼儿只为图钱。也作“钱眼里翻身”、“钱眼里安身”、“坐钱眼中间转”。
钱要用在刀口上〔谚〕
指钱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枪对枪,刀对刀〔惯〕
见“刀对刀,枪对枪”。
强中自有强中手〔谚〕
强:读qiáng。本领高强的人当中,还有更强的人。常用来劝诫人不要骄傲自满。
强出头〔惯〕
见“硬出头”。
强龙难压地头蛇〔谚〕
地头蛇:比喻当地人。指外来的力量再强,也斗不过当地的势力。
墙角开口———斜(邪)门〔歇〕
指不正常,反常。
墙里开花墙外香〔谚〕

比喻人或物在本地本单位不被人重视,在外地本单位却很吃香。
墙上挂狗皮———不像画(话)〔歇〕
画:谐“话”。指人的言行不合情理或坏得没法形容。也作“墙上挂草荐———不像画(话)”。草荐:铺床用的草垫子。
墙上挂帘子———没门儿〔歇〕
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墙头上的喇叭———里外叫得响〔歇〕
形容人很能干,名气很大。
抢饭碗〔惯〕
抢夺别人赖以生存的差事。也作“抢衣食饭碗”。
强扭的瓜不甜〔谚〕
强:读qiǎng,勉强。强扭下来的瓜是生的,吃起来不甜。比喻勉强行事,效果不好。多指用强制手段结成的婚姻不会美满。
敲边鼓〔惯〕
①比喻从旁帮忙。②指说话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也作“打边鼓”。
敲警钟〔惯〕
比喻给人以劝诫或警告。
敲门砖〔惯〕
比喻用以谋取名利的初步手段。
敲丧钟〔惯〕
教堂在宣告教徒死亡或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时敲响的钟。泛指发出死亡的信号。
敲竹杠〔惯〕
指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其他缘由敲诈勒索。
敲着空米缸唱戏———穷开心〔歇〕
形容人随意逗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谚〕
炊:烧火做饭。再巧的媳妇,没有米也烧不成饭。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难以办成事。
俏大姐坐飞机———美上天了〔歇〕
指得意极了。
翘辫子〔惯〕
死的谑称。
翘尾巴〔惯〕
比喻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亲不亲,家乡人〔谚〕
指见到家乡人就感到很亲切。也作“亲不亲,故乡人”。
亲兄弟,明算账〔谚〕
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也要把金钱往来上的细账算在明处。
钦差大臣满天飞〔惯〕
钦差大臣:皇帝亲自委派处理某事的官员,有极高的权力。比喻上级指派的办事人员。讥讽上级派到下面检查工作,发号施令的人太多。也作“钦差大臣”。
秦叔宝的黄膘马———来头儿不小〔歇〕
《隋唐演义》第六至八回叙述,秦叔宝旅居潞州客店,因无力付房、饭钱,要卖坐骑黄膘马,此马虽饿得瘦弱不堪,却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乃“金龙飞下九天来”。比喻人或物的来历、背景非同寻常。
勤能补拙〔谚〕
指勤劳可以弥补人生来就笨拙的缺陷。
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谚〕
指勤劳节俭,就能创造财富。
青菜煮萝卜———一青(清)二白〔歇〕
青:谐“清”。①形容事情非常清楚、明白。②形容人的行为清白,没有污点。也作“青菜豆腐———一青(清)二白”。
青山不改,绿水长存〔谚〕
指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定有见面的时候。
青石板上雕花———硬功夫〔歇〕
指过硬的本领。
青石板上摔王八———硬碰硬〔歇〕
形容对立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青蛙跳井———扑咚(不懂)〔歇〕
扑咚:拟声词,青蛙跳入水中时发出的声音,谐“不懂”。指对人或事不了解或不懂。
清官难断家务事〔谚〕
指家庭纠纷比较复杂,外人很难判明是非。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谚〕
清白的自然清白,污浊的自然污浊。比喻善恶是非客观存在,混淆不了。
蜻蜓吃尾巴———自吃自〔歇〕
蜻蜓常把尾巴弯到自己的嘴边,看起来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消费自己掏钱。
情人眼里出西施〔谚〕
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后来泛称美女。指男子对自己所钟情的女子,即使长相平常,也会觉得像西施一样美。
晴天打伞———多此一举〔歇〕
指某种行为是多余的、不必要做的。

晴天送伞———空头人情〔歇〕
比喻虚伪的情谊。
请将不如激将〔谚〕
指请人做某事,正面恳求不如用反面的话去激发他更有效。也作“劝将不如激将”。
穷不过讨吃,怕不过杀头〔谚〕
再穷,也不过讨吃要饭;再可怕,也不过杀头掉脑袋。指既已作了最坏的打算,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谚〕
指旧时穷人斗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
穷家出孝子〔谚〕
见“家贫出孝子”。
穷叫化子当皇帝———想扁了头〔歇〕
形容人的想法和要求太高,脱离了实际。
穷开心〔惯〕
①指心胸开朗、豁达,不为贫穷所困扰。②指脱离实际经济情况过分地寻欢作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谚〕
指穷人的孩子知道生活艰难,年纪很小就开始为家计操劳。
穷人骨头金不换〔谚〕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指人虽穷但骨头硬,敢于向恶势力挑战。
穷秀才说亲———高来不成,低来不就〔歇〕
指选择工作或配偶时,条件好而合意的,得不到;能得到的,又认为条件差而不合意。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谚〕
穷了住在闹市也无人过问;富了住在深山也有人攀亲。指人情势利,嫌贫爱富。
秋后的马蜂———无精打采〔歇〕
马蜂:胡蜂的通称,因秋后无花蜜可采,失去活力。形容人受挫折、打击后萎靡不振。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歇〕
蚂蚱:蝗虫,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比喻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即将死亡或垮台。也作“秋后的蚱蜢———后劲不大了”。
秋后的茄子———蔫了〔歇〕
蔫(niān):指花草因失去水分而萎缩。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秋老虎〔惯〕
指立秋后仍然非常炎热的天气。
秋千顶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歇〕
秋千:一种运动或游戏器械,由高大的铁架或木架、吊绳、吊板组成。形容人摆出一副傲慢自大、装腔作势的姿态。也作“电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
秋天的高粱———红到顶头〔歇〕
比喻备受赏识,很受重用。
求门路〔惯〕
指寻找关系求人帮忙。
求人不如求己〔谚〕
指与其恳求别人帮助,不如依靠自己努力。
求人如吞三尺剑〔谚〕
指求人办事就像吞下利剑一样难。
求爷爷告奶奶〔惯〕
指到处低声下气地求人。也作“求爹爹,拜奶奶”、“求哥哥,拜姐姐”。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谚〕
指学习技艺贵在常练。
娶了媳妇忘了娘〔谚〕
指不孝的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往往不再去照顾自己的老人。常用来指责逆子忘本。
拳头舂青椒———辣手〔歇〕
舂(chōng):捣。形容事情很难办。
劝将不如激将〔谚〕
见“请将不如激将”。
缺胳膊少腿〔惯〕
见“短胳膊少腿”。
群众过百,能人五十〔谚〕
指群众里面的能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