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Ss
撒泡尿照照影子〔惯〕
讥讽人无自知之明,不知自己是什么样。也作“撒滩尿照照自己”。
撒野火儿〔惯〕
指粗野放肆,故意生事。也作“讨野火”。
塞翁失马,祸福难知〔谚〕
边塞上的老翁丢了马,不知是祸还是福。指祸与福可以互相转化,难以预测。语本《淮南子·人间训》:边塞上一个老翁丢了马,大家来安慰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丢了的马带了一匹骏马回来。大家来祝贺他时,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呢?”后来他儿子骑在这匹马上,摔断了腿。
腮帮子上贴膏药———不留脸面〔歇〕
比喻不讲情面。也比喻把事情做绝。
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谚〕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总称。指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生存下去。也作“七十二行,哪行都养人”。
三本经书掉了两本———一本正经〔歇〕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也讽刺人故作正经。
三寸不烂之舌〔惯〕
指具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谚〕
调(tiáo):调养护理。治病,三分靠药疗,七分靠调理。指治病过程中,精心调理比吃药更重要。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谚〕
人才:这里指人的相貌。打扮:衣着装饰。指人的外表是否美,相貌是次要的,而主要靠衣着打扮。也作“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三分钟的热度〔惯〕
见“五分钟热度”。
三伏天穿老羊皮袄———不大得体〔歇〕
形容说话或做事不恰当或不合适。
三伏天刮西北风〔惯〕
比喻出现反常现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谚〕
皮匠:旧时称修鞋或制鞋的工人。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三个沾满臭气的皮匠,在一起商议出来的办法,会胜过诸葛亮。指人多办法多,智慧高。
三个铜钱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歇〕
形容做事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三个指头拾田螺———十拿九稳〔歇〕
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也作“三只指头捏田螺———稳吃”、“十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谚〕
指立志报国的男儿,应当起五更、睡半夜,坚持勤学苦练。
三脚香炉断了一条脚———摆不平〔歇〕
指内心或事情难以平衡。
三教不束管〔惯〕
三教:佛教、儒教、道教。束管:管束。三教都束管不住。指谁也管束不住。
三九天掉进冰窟窿———凉透了〔歇〕
形容非常失望、寒心。
三九天谈心———冷言冷语〔歇〕
三九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指含有讽刺意味的话。
三句话不离本行〔谚〕
指人们交谈的话题,总离不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
清:清廉。知府:明清两代称府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雪花银:纯白的银子,即白银。即使只做了三年“清廉”的知府,也能捞到十万两白银。指旧时官场腐败,各级官吏都大量榨取民财。
三日不相见,莫作旧时看〔谚〕
指人的变化很快,几天不见,就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人。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惯〕
比喻学习、做事时断时续,没有恒心。也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五天打鱼,十天晒网”。
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惯〕
①指经常举办筵会,热情款待贵宾。②指生活极为奢侈、铺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谚〕
三十六计:原为虚数,指众多计策。指两军交战,一方处于明显劣势时,以退走为上策。后泛指人陷入困境时,无计可施,不如一走了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谚〕
黄河经常改变河道,某个地方原在河东,若干年后却在河西。指风水轮流转,几十年一变。泛指世事兴衰,变化不定。
三十年老娘,倒绷了婴儿〔惯〕
老娘:接生婆。接生了大半辈子,结果出了问题。比喻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偶然也会出差错。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谚〕
指从一个人幼年时的言行和表现,就可以推测出他一生的前程。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谚〕
指学习技艺要坚持不断地练习。
三下五除二〔惯〕
原为珠算口诀。形容办事干脆利落。也作“三下五去二”。
三一三十一〔惯〕
原为珠算口诀。指平分三份。
三月里的桃花———红不了多久〔歇〕
比喻人走好运或受宠的时间不会很长。
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歇〕
形容人心情愉悦,笑容满面。
三只手〔惯〕
指扒手。
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
桑木质地坚硬,不易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搔着痒处〔惯〕
比喻抓住了要害。也作“抓着痒处”、“抓人痒处”。
色是杀人刀〔谚〕
指迷恋女色,会招来杀身之祸。
僧不僧,俗不俗〔惯〕
僧:和尚。俗:指没有出家的人。指不伦不类。也作“僧不僧,道不道”。
杀风景〔惯〕
见“煞风景”。
杀回马枪〔惯〕
回马枪:回过马来给追击者一击。指回过身来再进行突然袭击。
杀鸡给猴看〔惯〕
比喻以惩罚某人来震慑他人。也作“杀鸡给猢狲看”。
杀鸡用了牛刀〔惯〕
比喻办小事付出大的代价。
杀了头也不过碗大个疤〔惯〕
见“砍了头不过碗大个疤”。
杀人不见血〔惯〕
残害人不留痕迹,形容手段十分阴险毒辣。
杀人不眨眼〔惯〕
形容秉性残暴,不把杀人当回事。也作“杀人不睫眼”。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谚〕
杀了人如果事出有因有时还可以饶恕,但对伤天害理的事情却难以宽容。
杀人须见血,斩草要除根〔谚〕
指消除敌对势力要干净彻底。
沙锅捣蒜———一锤子买卖〔歇〕
指不论成败,只就采取这一次性行动。
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不停会成灾〔谚〕
比喻不注意改正小毛病,往往会酿成大的祸患。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歇〕
形容处境困难,做或不做都感到为难。
煞风景〔惯〕
指破坏人的情绪,让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筛子当水桶———漏洞百出〔歇〕
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办事时,有很多破绽或不周全的地方。
山不转路转〔谚〕
山不转动,路能绕着山转。比喻问题总能解决。也比喻事情总会有变化。也作“山不转水转”。
山高皇帝远〔惯〕
见“天高皇帝远”。
山高皇帝远〔谚〕
指偏远的地方,政府的权力管辖不到,人们可以自行其是。
山谷里喊话———一呼百应〔歇〕
形容一个人首倡,许多人响应。
山头放纸鸢———出手高〔歇〕
纸鸢(yuān):风筝。比喻一开始做事就表现出很高的本领。
山头上吹喇叭———站得高,响(想)得远〔歇〕
响:谐“想”。形容人眼光远大,对事情深谋远虑。
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
只要敢于攀登,再高的山也能登上去。比喻只要肯干,再难的事也能完成。
山中的果子河边的花———野生野长〔歇〕
形容人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环境中成长。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谚〕
比喻大人物不在,小人物就开始称王称霸。

杉木做椽子———宁折不弯〔歇〕
杉木:杉树的木材,质轻而坚硬,不易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闪破绽〔惯〕
见“卖破绽”。
扇着扇子聊天———说风凉话〔歇〕
比喻说讥讽人的话。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
报:报应,佛教用语。指不论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最终都会有报应的,只不过时间上迟或早罢了。也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伤筋骨〔惯〕
指从根本上受到了损害。
伤脸面〔惯〕
指面子上不好看。也作“伤面子”。
商场如战场〔谚〕
指商业竞争非常激烈,就像打仗一样,不容马虎。
赏酒不吃吃罚酒〔惯〕
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赏脸面〔惯〕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不使地位低的或晚辈难堪,不拒绝他们的要求。
上不得台盘〔惯〕
指言语举止不得体,不善于在社交场合露面应酬。也作“上不得高台盘”。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惯〕
指悬在半空没有着落,也指没有靠山或根基。也作“上不着天,下不依地”。
上朝不带奏折———忘本〔歇〕
比喻忘记了过去和根本。
上刀山,下火海〔惯〕
比喻做最危险或艰难的事情。也作“上刀山,下油锅”。
上吊搽粉———死要面子〔歇〕
形容人极其虚荣,非常注意顾及或保全自己的体面。也作“上吊搽胭脂———死要脸”。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惯〕
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上烂药〔惯〕
指说坏话,使坏。
上了套的猴子———身不由己〔歇〕
比喻受制于人,凡事自己不能做主。
上梁不正下梁歪〔谚〕
上梁:房屋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主梁没有正,下梁必然歪斜。比喻领导思想作风不正,下属就会跟着学坏。
上楼梯吃甘蔗———步步登高节节甜〔歇〕
比喻生活、地位或事业等逐步提高,日子越过越好。也作“上楼梯吃甘蔗———步步甜”。
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
比喻人进取向上很艰难,消沉堕落却很容易。
上气不接下气〔惯〕
形容喘不上气来。也作“上气难接下气”。
上圈套〔惯〕
比喻遭到暗算。也作“上套子”。
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说哪〔歇〕
指遇到什么问题,就采取什么对策,顺其自然。
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谚〕
比喻遇事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惯〕
形容处境艰难,走投无路。也作“上天入地全无路”。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足之地,日无隔宿之粮〔惯〕
形容非常贫困,一无所有。也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惯〕
形容知识渊博,通晓一切。也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眼药〔惯〕
比喻用假话、假象骗人。
上贼船〔惯〕
指和坏人结成了团伙。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
比喻加入犯罪团伙容易,要洗手不干就难了。
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歇〕
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好,确实好。也作“修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烧高香〔惯〕
烧香感激求神灵保佑。表示十分感激。也作“烧满炉香”。
烧火棍撑大梁———不够料〔歇〕
指人能力有限,承担不起重任。
烧火棍———一头热〔歇〕
多指男女或议事双方中的一方热情主动,另一方却很冷淡。
烧冷灶〔惯〕
比喻奉承尚未得势的人。
烧香引出鬼来〔惯〕
比喻好心办事却惹出麻烦。
烧香找错了庙门儿〔惯〕
比喻献殷勤或求助找错了对象。也作“烧香投错了庙门”。
少年夫妻老来伴〔谚〕
年轻时结为夫妻,年老时相互陪伴。指夫妻到了年老时,更需要互相关心和体贴。
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谚〕
指少女的心像秋天的云一样洁白无瑕。也指少女的心像秋天的云一样变化无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
老大:年老。徒:徒然,白白地。年少力壮的时候不努力进取,到年老力衰时一事无成,再后悔悲伤也无济于事。劝人要珍惜青春时光,奋发图强。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谚〕
龙泉:古时宝剑名。指流言蜚语就像刀剑一样能置人于死地,却又不露痕迹。
舌头磨剃刀———好险〔歇〕
形容非常危险。
舌头碰牙———免不了〔歇〕
形容人经常接触,难免产生摩擦或矛盾。
舌头是圆的〔惯〕
指话由人说,想怎么说都可以。
舌头舐鼻尖———差一大截〔歇〕
形容离目标或要求还相差很多。也作“伸舌头舔鼻子———差了一截”。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谚〕
本:本源,根本。指说话关系到自身的利害祸福,要格外慎重。
折草料〔惯〕
折:读shé,不读zhé,亏损。比喻损了寿命。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谚〕
比喻不付出代价,就达不到目的。也作“舍不得牛犊,套不住老虎”、“舍不得香饵,哪钓得大鱼”。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谚〕
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舍命吃河豚〔惯〕
河豚:一种非常鲜美的鱼,有剧毒。①指即使丢了命,也要尝一尝河豚。②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顾一切。
舍命陪君子〔惯〕
为了陪伴朋友而舍弃一切。多指为朋友尽心出力,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舍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远〔歇〕
灶王:即灶神,供在灶边的神。山神:传说中掌管山的神。形容做事走弯路,放着近的不用,反到远处寻求。
社公菩萨放屁———神气十足〔歇〕
社公:旧指土地神。指人自以为了不起,摆出一副得意、傲慢或盛气凌人的样子。
射冷箭〔惯〕
指用冷言冷语伤害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谚〕
要想射死骑马的人,先得把马射死;要想擒拿贼寇,先要制服贼寇的首领。比喻解决问题应抓住关键和要害。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谚〕
比喻下多大的苦功,就有多大的收获。
伸舌头舔鼻子———差了一截〔歇〕
见“舌头舐鼻尖———差一大截”。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惯〕
比喻不管怎么干,结果都是一样。
身病好医,心病难治〔谚〕
指身体上的疾病容易治疗,精神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身教重于言教〔谚〕
指以身作则比说教更有效。
身无缚鸡之力〔惯〕
见“手无缚鸡之力”。
身在曹营心在汉〔惯〕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描写:关羽羁留曹营,曹操非常器重他。关羽对曹操说,他身虽在曹营,但心念刘备。指人身在一处心却向往另一处。也作“人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福中不知福〔惯〕
生活在幸福之中却不觉得。指享福不知满足。也作“生在福中不知福”。
身正不怕影子歪〔谚〕
见“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神不知,鬼不觉〔惯〕
见“人不知鬼不觉”。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谚〕
指人出生时赤手空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劝诫人不要看重钱财。
生成的豆芽———长不成树〔歇〕
比喻人天生能力差,做不成大事。
生米煮成熟饭〔惯〕
指已成事实。也作“生米成了熟饭”、“米已成饭”。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谚〕
旧指人的生死寿命与富贵贫贱,全都决定于天命。
生铁秤砣———老实疙瘩〔歇〕
形容人诚实、本分,做事规规矩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谚〕
指人常常忧患,就能奋发图强谋取生路;常常享乐,就会不求进取走向衰亡。
生在福中不知福〔惯〕
见“身在福中不知福”。
胜负乃兵家常事〔谚〕
乃:是。兵家:带兵的人。打仗或胜或败,是兵家常遇到的事情。指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泄气。
失败是成功之母〔谚〕
失败中孕育着成功。指成功往往是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取得的。
失火躲在床底下———熬过一时算一时〔歇〕
指人处在危险境地,不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得过且过,消极应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谚〕
见“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谚〕
修行:佛门用语,指按照佛法要求修身养性,提高觉悟。指师父只起引导作用,要想学到真本事,还得靠自己努力。
师傅教不了自家儿〔谚〕
做教师的,却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指再有权威,也往往难以在家里发号施令。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谚〕
指人欠的债太多了无法偿还,反而不发愁,就像虱子多了,被咬得麻木了,反而感觉不到痒一样。
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谚〕
施给人恩惠,并不指望报答;指望人报答,并不是真正的施恩。
狮子大开口〔惯〕
比喻要价太高,胃口太大。
湿手捏了干面粉〔惯〕
比喻惹上难以摆脱的麻烦。也作“湿手搦干面”。
湿手捏了干面粉———撂也撂不掉〔歇〕
形容惹上麻烦事或遇上难缠的人,难以摆脱。也作“湿手捏干面———甩不掉”、“湿手捏干面———粘了手,脱不了”、“湿手抓石灰———甩不脱”。
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惯〕
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形容武艺高强,兵器件件精通。也作“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
十层单不如一层棉〔谚〕
十:概数,形容多。指在寒冷的天气里,单衣穿得再多,也不如穿一件棉衣暖和。
十二月逛公园———坐冷板凳〔歇〕
指因不受重视而待在较差的位置上。
十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歇〕
见“三个指头拾田螺———十拿九稳”。
十个指头有长短〔谚〕
比喻人或事物之间总有差别,不可能完全一样。也作“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十亩地里长了一棵庄稼———独根独苗儿〔歇〕
指一家或一个家族里唯一的后代。也作“十亩地一棵高粱———独根苗”。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谚〕
十年窗下:指长期刻苦读书。旧时读书人长期刻苦学习无人知晓,一旦取得功名才被天下的人知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谚〕
树:培植,培育。培育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培养人才很难,需要付出长期的劳动。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歇〕
形容人心神不定。
十五个妇女拉家常———七嘴八舌〔歇〕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十五粒珠子断了线———七零八落〔歇〕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序的样子。
十五盘菜放两处———七荤八素〔歇〕
形容因为忙乱而晕头转向。
十有八九〔惯〕
指极有可能,或有很大把握。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谚〕
分娩:生孩子。怀孕需要十个月,而生孩子只是短时间的事。比喻凡事都须经过长期酝酿和努力,才会形成最终的结果。
十丈高的灯台———照远不照近〔歇〕
比喻名声、影响等传播、扩大到远处,而不在近处。
十字街口贴告示———尽人皆知〔歇〕
指事情已公开,所有的人都知道。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谚〕
比喻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石杵子捣石臼———石(实)打石(实)〔歇〕
后两个“石”,谐“实”。形容说话做事实实在在,不掺半点虚假。也作“石头打磨扇———石(实)打石(实)”、“石滚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石灰抹嘴———白吃〔歇〕
指吃东西不付钱。
石灰抹嘴———白说〔歇〕
指说话不起作用,白费口舌。
石灰水刷标语———净写白字〔歇〕
白字:本指白色的字,转指错别字。指老是写错别字。比喻文化水平低。
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歇〕
比喻固执己见,听不进任何劝告。
石头落了地〔惯〕
见“一块石头落了地”。
时不可失,机不再来〔谚〕
指时机非常难得,不可错过。
时间就是金子〔谚〕
指珍惜时间就能产生经济效益。
时间就是生命〔谚〕
指时间很宝贵,有时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
时势造英雄〔谚〕
时势:某个时期的客观形势。指英雄人物不是天生的,是由时势造就的。
识人识面不识心〔谚〕
指认识一个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难。也作“知人知面不知心”。
识时务者为俊杰〔谚〕
时务:客观形势的发展趋势。俊杰:英雄豪杰。能认清客观形势,顺应事物发展趋势,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实打实〔惯〕
形容非常实在。
实践出真知〔谚〕
指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拾得起,放得下〔惯〕
见“拿得起,放得下”。
食不知味,寝不安席〔惯〕
形容心事重重,寝食不安。也作“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食多伤身,话多伤人〔谚〕
如同吃得多了会伤害身子一样,话说得多了,难免要伤害别人。指话不宜多说。
使绊子〔惯〕
指乘人不备暗算人。也作“下绊子”。
使眼色〔惯〕
指用眼神向人示意。也作“打眼色”、“递眼色”。
屎壳郎打嚏喷———满嘴喷粪〔歇〕
屎壳郎(làng):蜣螂,昆虫,专吃动物粪便,常把粪便滚成球形。比喻人满口胡说八道,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也作“屎壳郎打喷嚏———满口喷粪”。
屎壳郎戴蛤蟆镜———显大眼儿〔歇〕
蛤蟆镜:镜框较大、镜片形状像蛤蟆眼睛的一种太阳镜。形容人故意作出一副姿态,以显示自己有能力。
屎壳郎搬家———滚蛋〔歇〕
斥责人离开或走开。也作“屎壳郎推车———滚蛋”。
屎壳郎打灯笼———找屎(死)〔歇〕
屎:谐“死”。指人自己找死。也作“屎壳郎钻到粪坑里———找屎(死)”、“屎壳郎跌进粪坑———找屎(死)”。
屎壳郎掉进药柜儿里———冒充大力丸〔歇〕
大力丸:旧时江湖艺人通过演练武艺推销的一种药丸,声称能强筋健骨,增强气力。指没本事装出有大本事或小人物冒充大人物。
屎壳郎滚粪蛋———臭味相投〔歇〕
形容坏人与坏人很合得来。
屎壳郎爬在书本上———假充秀才〔歇〕
秀才:泛指读书人。指人装模作样,冒充很有学问的人。
屎一把,尿一把〔惯〕
见“一把屎,一把尿”。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
士:读书人。指读书人时时在进步,几天不见面,就要另眼看待。泛指人今非昔比,不可等闲视之。语本《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可杀,不可辱〔谚〕
指勇士最看重节操,宁死也不愿受辱。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谚〕
知己:彼此了解且情深意切的人。勇士愿为知己拼死效力,女子愿为喜爱自己的人装饰打扮。也作“士为知己者死”。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谚〕
旧指世态炎凉,有钱有势就受人奉迎,无钱失势就遭人冷遇。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谚〕
世上本来很安宁,但就有些人没事找事,自寻烦恼。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谚〕
比喻世界上没有不被泄露的机密。
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锁〔谚〕
比喻任何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谚〕
指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非常深厚,难以割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
指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要肯下功夫,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谚〕
指事情一旦牵涉到自己就会心烦意乱。
事非经过不知难〔谚〕
指人没有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办事的艰难。
事后诸葛亮〔惯〕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汉刘备的军师,足智多谋。指事后才出谋划策。
事实胜于雄辩〔谚〕
雄辩:有力的争辩。指摆事实比强有力的争辩更有说服力。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谚〕
指事情往往会有一定的巧合性和偶然性。
事在人为,路在人走〔谚〕
正如路是人走出来的一样,事情是由人做出来的。
势利眼〔惯〕
对有权势、钱财的人高看,看不起没有权势、地位的人。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谚〕
招来是非是因为说话太多,惹下烦恼是因为爱出风头。指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谚〕
指对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后人自会作出公正的评论。也作“是非有公断,事久自然明”。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谚〕
是福变不成祸,是祸也无法躲过去。旧指祸福由天定,大祸来临,难以躲避。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谚〕
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无论在哪儿都会发挥作用。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
遛:牵着牲口慢慢走。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本领高低,必须通过实际考察,才能得出结论。
是药三分毒〔谚〕
指药品都含有某些有毒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副作用。
是真难假,是假难真〔谚〕
是真的假不了,是假的真不了。指真假混淆不了。
舐屁股〔惯〕
比喻低三下四,不顾羞耻去巴结、讨好人。也作“舔屁股,溜沟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惯〕
见“肩不能挑,背不能负”。
手脚不干净〔惯〕
指有盗窃、贪污等劣迹。也作“手脚不老实”。
手无缚鸡之力〔惯〕
连捆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人没有一点力气。也作“身无缚鸡之力”。
手掌手背都是肉〔谚〕
比喻一视同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谚〕
指民以食为天,只要有存粮,人心就安定不慌乱。
守活寡〔惯〕
指已婚妇女因丈夫长期在外,过着单身生活。
守空房〔惯〕
指女子因丈夫外出或去世而独居。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谚〕
意:欲念。嘴要像瓶口一样塞紧,遏止私欲要像防敌守城一样。指说话要谨慎,思想要纯正。
寿星插草标———倚老卖老〔歇〕
寿星:长寿的老人。草标:旧时集市上插在物品上表示出卖的标识,用草茎做成。指仗着年纪大,摆老资格,看不起年轻人。也作“寿星老儿卖妈妈———倚老卖老”。
受夹墙气〔惯〕
指两头都受气。也作“受夹板气”。
受气包〔惯〕
指经常被当作泄愤或抱怨的对象的人。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谚〕
既然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应当有始有终把事情办好。
受软不受硬〔惯〕
见“吃软不吃硬”。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谚〕
比喻富贵人家,处境再困难,也比一般人家强。
书呆子经商,老本儿赔光〔谚〕
书呆子:只知道死读书,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的人。书呆子做买卖,连本钱都会赔掉。
书到用时方恨少〔谚〕
人到了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的书太少。劝诫人平时要多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谚〕
径:路径。涯:水边。攀登书山要以勤奋为路径,横渡学海要以刻苦作渡船。指只有勤奋刻苦地读书求学,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谚〕
黄金屋:富丽堂皇的房屋。千钟粟:非常优厚的官俸。颜如玉:容颜美如玉的女子。旧指男子只要专心读书,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谚〕
《唐诗三百首》:清代进士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所选的诗是唐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吟:吟咏,作诗。指熟读《唐诗三百首》一书,自会领悟写诗要领,原来不会做诗的也会做了。也指多读好作品,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熟透的桑葚———红得发紫〔歇〕
形容受到极大的赏识或被重用。
熟透了的石榴———咧开了嘴〔歇〕
形容开口大笑。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谚〕
蜀:蜀汉,三国之一,刘备所建。廖化:关羽部将,三国后期,蜀国名将相继去世,只好重用廖化。比喻没有出色人才的地方,只好用能力较差的人来担当重任。
数九寒天穿裙子———抖起来了〔歇〕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到九“九”为止,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比喻得意忘形、飘飘然的样子。
束紧裤带〔惯〕
指忍饥挨饿,过艰苦的日子。也作“勒紧裤带”、“勒紧肚皮”。
树大招风,钱多惹事〔谚〕
指钱财多了很容易招惹麻烦,就像树长大了容易招来风吹一样。也作“树大招风,财大招贼”。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谚〕
树再高,枯叶还是要落在树根周围。比喻漂泊异乡的人,终究要返回故乡。
树靠一张皮,人争一口气〔谚〕
指人活着要有志气,就像树活着要有树皮一样。也作“树要皮,人要脸”。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谚〕
指人年纪大了爱唠叨。
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谚〕
比喻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会有。
树挪死,人挪活〔谚〕
树挪动了地方就会死掉,而人挪动了地方却会增加活力。指人在工作中不顺心时,可以换一换地方。
树往高处长,人往高处走〔谚〕
指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的地方,就像树总是往高处生长一样。
树要皮,人要脸〔谚〕
见“树靠一张皮,人争一口气”。
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惯〕
形容十分胆小,非常怕事。也作“树叶儿掉下来也怕砸破了脑袋”。

耍笔杆〔惯〕
指从事文字工作。
耍花招〔惯〕
指耍赖。也作“玩花招”、“耍花样”。
耍两面派〔惯〕
指玩弄两面手法。
耍手腕〔惯〕
玩弄伎俩、手段。
耍小聪明〔惯〕
指在小事情上使用心计,自以为高明。
耍嘴皮子〔惯〕
指卖弄口才。
摔跟头〔惯〕
见“栽跟头”。
摔跤也要向前倒〔谚〕
比喻受到挫折,也要勇往直前。
甩臭架子〔惯〕
指故意摆出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作“摆臭架子”。
甩手掌柜〔惯〕
指什么也不管、什么责任也不负的人。
甩袖子〔惯〕
比喻袖手旁观。
双肩抬一张嘴巴〔惯〕
见“两个肩膀担着一张嘴”。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谚〕
一人势单力薄抵挡不住众人。
霜打的黄瓜———蔫了〔歇〕
蔫(niān):指花草因失去水分而萎缩。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霜打了的蚂蚱———蹦不起来了〔歇〕
比喻人遭受挫折和打击后,精神萎靡不振。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谚〕
指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被人议论或背后议论别人。
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谚〕
指谁付出劳动,劳动成果就该归谁所有。
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谚〕
比喻人经常劳动才会有活力。
水沟里的泥鳅———掀不起大浪〔歇〕
比喻力量单薄,不会产生什么大影响。
水过地皮湿〔惯〕
①比喻多少沾上点利。②指凡沾边的事都要捞些好处。③比喻光做表面的工作,只追求形式。也作“雨过地皮湿”。
水浸老牛皮———泡不开〔歇〕
比喻人顽固不化,难以被说服。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谚〕
水可以使船航行,也可以使船覆没。比喻百姓可以拥戴一个政权,也可以推翻一个政权。语本《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流千里归大海〔谚〕
比喻人最终要还原归本。也比喻人离家再远,迟早也要回归故乡。
水流湿,火就燥〔谚〕
就:靠近,接近。水向潮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燃烧。比喻同一类人总会聚在一起。
水盆里扎猛子———没个深浅〔歇〕
见“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水深浅”。
水浅养不住大鱼〔谚〕
比喻条件太差的地方,留不住人才。
水筲离不了井绳,瓦匠离不了小工〔谚〕
水筲(shāo):水桶。指再有本事的人,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水筲没梁———饭桶〔歇〕
水筲(shāo):水桶,安有用来提或挑的绳子或横梁。指责人没本事,能吃不能干。
水仙不开花———装蒜〔歇〕
水仙开花前形状如蒜。指人故意装糊涂或装模作样。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歇〕
水银:汞,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大,泻地后呈无数流动的圆珠状小颗粒,遇有空隙便滚入。形容人会钻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
睡如弓,立如松,行如风,声如钟〔谚〕
指身体强壮的人,睡觉像弓一样弯曲,站立像松树一样笔直,行走像风一样敏捷,声音像钟一样洪亮。
顺风敲锣〔惯〕
比喻顺着别人的意志办事。也作“随风敲锣”。
顺竿爬〔惯〕
比喻迎合着别人的心意说话、行事。也作“顺着竿儿往上爬”。
顺坡上驴〔惯〕
比喻随着局势的发展进行工作。也作“顺台阶上驴”。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谚〕
顺应天意的人就昌盛,违背天意的人就灭亡。指天意不可违。语本《孟子·离娄上》:“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说曹操,曹操到〔惯〕
指正说着谁,谁就来了。也作“说张飞,张飞就到”、“说着关公,关公就到了”。
说车轱辘话〔惯〕
指翻来覆去地说。
说大话〔惯〕
指说话口气很大,实际上办不到。也作“说大口”。
说的比唱的好听〔惯〕
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的空话、假话。也作“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说风凉话〔惯〕
指说讽刺挖苦人的话。
说疯话〔惯〕
指说话颠三倒四,不合常理。也作“说风话”。
说老婆舌头〔惯〕
指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也作“拉老婆舌头”、“搬老婆舌头”。
说溜嘴〔惯〕
溜:读liū。指不留神,脱口而出,说错了话。也作“说走嘴”、“说溜了嘴”。
说梦话〔惯〕
指说根本无法做到的话。
说破嘴〔惯〕
指费尽口舌、反复地劝说。也作“说破舌头”。
说千道万,不如一干〔谚〕
指说得再多,也不如实干有用。
说舌头〔惯〕
指搬弄是非。
说时迟,那时快〔惯〕
事情发生比说话还快。形容事情发生突然而迅速。
说闲篇〔惯〕
指说无关紧要的话。也作“扯闲篇”。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惯〕
指说怎样就怎样,毫不含糊。
丝瓜瓤子———没心没肺〔歇〕
丝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瓤肉干枯后纤维之间形成空洞。形容人缺心眼儿,做事考虑不周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歇〕
司马昭:三国时魏国大将军,一直想篡位当皇帝。指狼子野心人人都知道。
撕破脸皮〔惯〕
指不讲情面,态度变得不好,使关系破裂。也作“撕破面皮”、“抓破脸”。
死狗扶不上墙〔谚〕
比喻成不了才的人,别人再扶持也没用。也作“死描扶不上树”。
死了老子卖娘〔惯〕
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形容没有人性。
死了王屠,连毛吃猪〔惯〕
见“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死了张屠夫,不吃浑毛猪〔谚〕
屠夫:旧时称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浑毛猪:没有煺毛的猪肉。即使某个屠夫不在了,也不会吃不煺毛的猪肉。比喻缺少了某个人或某种条件,事情照样可以办好。
死马当做活马医〔惯〕
把死了的马当作活马来救治。比喻虽无希望,也要尽力地挽救。也作“死马当活马治”、“死猫当做活猫医”。
死脑筋〔惯〕
指脑子死板,不灵活。
死人欠债———活该〔歇〕
活,生前。该,欠(债)。活该:本指生前欠债,此指本该如此,一点也不委屈。
死水怕勺舀,坐吃山也空〔谚〕
没有源头的水,总会被舀完;坐着吃,不生产,山样的粮堆也会被吃光。比喻家业再大,没有收入也有耗尽的时候。
死无葬身之地〔惯〕
人死了连埋尸体的地方都没有。①形容非常贫困。②形容下场悲惨。
死心眼〔惯〕
形容脑筋呆板,不灵活。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惯〕
诸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仲达:即司马懿,三国时魏国大将军。走:使之逃跑。死了的诸葛亮仍能把司马懿吓跑。《三国演义》一百零四回描写,诸葛亮死后,部将将他的木像安在车上,装扮成生时模样。当司马懿率兵追赶时,看到车上的诸葛亮,以为还活着,便收兵回去了。指活人利用死人的余威。
死猪不怕开水烫〔谚〕
比喻人在无计可施时,干脆豁出去任凭事态发展。
四大金刚摇船———大摇大摆〔歇〕
形容派头足、架子大。
四海之内皆兄弟〔谚〕
四海:天下各处。指普天之下的人都亲如兄弟。
四两棉花———别弹(谈)了〔歇〕
只有四两棉花,不值得弹。弹:谐“谈”。指人或事不值得或不便说起。也作“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四两能拨千斤重〔谚〕
四两重的秤砣,能称得起千斤重的东西。比喻凡事找到了窍门,就会轻可敌重,弱能胜强。
送佛送到西天〔谚〕
西天: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比喻帮人要帮到底,好事要做到头。
送关节〔惯〕
指传递消息。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谚〕
见“千里送客,终有一别”。
算卦先生的葫芦———一肚子鬼〔歇〕
葫芦:算卦用的工具。指人满脑子坏主意。
算旧账〔惯〕
指清算过去的恩怨。也作“算老账”。
算命若有准,世上无穷人〔谚〕
指算命是骗人的把戏,不能相信。
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歇〕
比喻做事不主动,催一下做一下,不督促就不干。也作“算盘珠子———不拨不动”、“属算盘珠子的———拨一下动一动”。
算总账〔惯〕
①指把许多错误放在一起处置。②指一切恩怨都一块清算。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谚〕
尿:读suī。比喻一些人外表虽然高大,却没有真本领;而一些人外表虽然矮小,却有真本领。
随大流〔惯〕
指跟着大多数人说话、行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作“随大势”。
随风倒〔惯〕
指哪边势力大就往哪边靠。也作“随风草”。
随风敲锣〔惯〕
见“顺风敲锣”。
孙二娘开店———宰客〔歇〕
孙二娘:《水浒传》中人物,绰号母夜叉,与丈夫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酒店,把住店客人用蒙汗药毒死,劫了钱财,并将人肉做成饭菜再卖与客人。比喻用不法手段向顾客索取高价。
孙猴子的筋斗云,总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谚〕
孙猴子:指《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西游记》第七回描写,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比喻本领再大的人,也会有人制服他。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歇〕
《西游记》第二回描写,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成七十二般变化,念个咒语,想变什么就变成什么。形容天气或事态变化无常,难以预测。也作“孙猴子的脸———一日三变”。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不得翻身〔歇〕
指人无法从受压迫、受剥削的处境中解脱出来。

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在里头踢蹬〔歇〕
《西游记》第五九至六一回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被火焰山所阻,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不成,就变成小虫钻进她肚子里折腾,迫使她屈服。比喻潜入对方内部来打击对方。
孙悟空打猪八戒———稳赢〔歇〕
指双方力量悬殊,优势一方肯定能赢。
孙悟空守蟠桃园———非坏事不可〔歇〕
《西游记》第五回描写,孙悟空奉玉帝之命,代管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把成熟的蟠桃都偷吃了,搅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比喻派不恰当的人做事,必定会把事情搞砸。
孙子有理打太公〔谚〕
太公:曾祖父。指小字辈也可以管教不走正道、不务正业的长辈。
榫里不知卯里〔惯〕
榫(sǔn):榫头。卯:卯眼。木器靠榫头和卯眼结合在一块。榫头和卯眼对不上。比喻不明真相,不知内情。
蓑衣没袖子———露两手〔歇〕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雨具。比喻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