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Yy

丫头是当妈的小棉袄〔谚〕

丫头:女孩子。小棉袄:这里含贴心之意。指女儿是妈妈最贴心的人。

丫头做嫁衣———做有分穿没分〔歇〕

丫头:婢女。指自己白辛苦一场,什么也得不到。也指东西属于别人,自己没分。

img70

鸭吃砻糠———一场空欢喜〔歇〕

砻(lóng)糠:稻谷的外壳。指白高兴了一番,什么也没得到。

牙缝里插花———嘴上漂亮〔歇〕

比喻耍嘴皮子,尽讲些好听的话,没有实际行动。

衙门里贴告示———官样文章〔歇〕

指只重形式而缺乏实际内容,装点门面的空话或文字。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歇〕

指内心痛苦或吃亏受损失,却没法说出来。也作“哑巴吃苦瓜———有苦没法说”。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歇〕

指人嘴上不说,心里却非常清楚。也作“哑子吃汤圆———心里有数”、“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儿”。扁食:方言,饺子。

哑巴进庙门———多磕头少说话〔歇〕

比喻多做事,少说得罪人或不顺耳的话。

哑巴看戏———心里明白〔歇〕

指人嘴上没说,但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儿。

烟幕弹〔惯〕

比喻掩盖真相或本意的言行。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歇〕

比喻两头不落好或两头吃苦。

严师出高徒,厉将出雄兵〔谚〕

师傅要求严格,才能培养出才能高超的徒弟;将领管教严厉,才能训练出威武雄壮的军队。

严嵩做寿———照单全收〔歇〕

严嵩:明朝有名的大贪官。做寿:过生日。单:礼单。比喻将钱财全部没收或据为己有。

言多必有失〔谚〕

话说多了,必有失误之处。指人要慎言。

言和意不和〔惯〕

见“面和心不和”。

言教不如身教〔谚〕

指用言语说教,不如用实际行动作榜样。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谚〕

说话的人无意,而听说话的人却往心里记。

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歇〕

见“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阎罗王的爷爷———老鬼〔歇〕

阎罗王:也称阎王、阎王爷,佛教称管地狱的神。比喻涉世很深、精明老练的人。也指老奸巨猾的人。也作“阎王爷的阿舅———老鬼”、“阎王爷的外婆———老鬼”。

阎王好见,小鬼难求〔谚〕

小鬼:阎王手下的差役。比喻为首的往往还好说话,其手下人却难对付。

阎王爷老婆怀胎———一肚子鬼〔歇〕

讽刺人心里有许多坏主意。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歇〕

指说的全是谎话、假话。也作“阎王爷爷出告示———净鬼话”。

掩口葫芦〔惯〕

指人捂着嘴笑。

眼不见,心不烦〔谚〕

只要不去看令人烦恼的人或事,心里就不会感到麻烦。

眼不见为净〔谚〕

指食物即使很不干净,吃的人没有看见,就会以为干净。也指看不见令人心烦的人或事,内心就清静。

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惯〕

指只管好自己,不管闲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惯〕

形容对周围的动静观察很细,反应很快。

眼见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谚〕

看的次数再多,也不如动手做一次。指亲自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谚〕

亲眼看见的才真实,听说来的不可信。

眼睛搬到脑瓜顶上———目中无人〔歇〕

形容人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谚〕

指人的心思往往通过眼神表现出来,观察眼神可以窥见人的心思。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

形容变化极快。

眼泪往肚里流〔惯〕

指把痛苦埋在心里。也作“眼泪向肚里滚”。

眼里容不得沙子〔谚〕

比喻正直的人,容不得邪恶的人或事。

眼中钉,肉中刺〔惯〕

比喻最厌恶和痛恨的人。也作“心头刺,眼中疔”、“肉中刺,眼中钉”。

演独角戏〔惯〕

见“唱独角戏”。

演苦肉计〔惯〕

见“苦肉计”。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谚〕

见“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谚〕

鸿鹄(hú):天鹅,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之辈不可能知道志向远大的人的抱负。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羊落虎口〔惯〕

比喻陷入绝境,无法生还。也作“羊入虎口”。

羊毛出在羊身上〔谚〕

羊毛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比喻所花费的钱财都源于花费者自己身上。

阳沟里翻船〔惯〕

见“阴沟里翻船”。

杨令公的儿子———一个赛过一个〔歇〕

杨令公:即北宋名将杨继业,相传他有七个儿子,个个武艺高强。指人一个比一个能干。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道不严师之惰〔谚〕

养育了子女不严加管教,是父亲的过错;对学生训导不严格,是老师没有尽职。语本宋·王应麟《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谚〕

指平日供养军队,是为了在国家危难时能冲锋陷阵。也指平时培养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养儿不读书,只当喂个猪〔谚〕

如果不让儿女读书,儿女就会像猪一样蠢。指生养下儿女,就得让他们读书受教育

腰杆子硬〔惯〕

比喻有雄厚的根基或强硬的靠山。也作“腰板硬”。

摇鹅毛扇〔惯〕

鹅毛扇:《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是羽扇纶巾,羽扇即鹅毛扇。后用作智囊人物的标志。比喻在背后操纵。也作“摇鹅毛扇子”、“摇羽毛扇”。

摇钱树〔惯〕

比喻赖以获取钱、财的人或物。也作“做钱树子”。

咬菜根〔惯〕

形容生活很清苦。

咬耳朵〔惯〕

指在人耳边悄悄说话。

咬紧牙根〔惯〕

指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也作“咬紧牙关”。

药材店里的抹台布———甜酸苦辣样样都得沾点〔歇〕

比喻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幸福、痛苦等各种不同的遭遇。

药中的甘草———少他不得〔歇〕

甘草:常用中药,根甜,有镇咳、祛痰、解毒等多种作用。指人爱管闲事,什么事都参与。也指人知识面宽,到哪里也能用得上。也作“药里的甘草———哪剂药里也有”。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谚〕

指要想使自己拥有一身惊人的技艺,必须下苦功夫。

要树长得直,栽下去就要育;要想孩子好,养下来就要教〔谚〕

指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正如刚种上小树,就要注重培育一样。

要想逮住狐狸,就必须比狐狸还狡猾〔谚〕

比喻想要制服狡猾的对手,就得比对方的智谋高。

要想人不知,只有己莫为〔谚〕

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只有不去做才行。指人的行为瞒不了众人。

要星星不给月亮〔惯〕

指要什么给什么。也形容过分迁就、溺爱。

野猫借鸡公———有借无还〔歇〕

鸡公:方言,公鸡。指人不讲信用,借了东西不归还。

野猫子进宅———自有打算〔歇〕

指存心不良的人在登门之前就已打下坏主意。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惯〕

形容社会安定太平。也作“路不拾遗,犬不夜吠”。

夜猫子拉小鸡———有去无回〔歇〕

夜猫子:猫头鹰。指东西借出后再也收不回来。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惯〕

形容哭得非常伤心。也作“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鼻涕一把泪一把”。

一把汗,一把水〔惯〕

形容十分辛苦劳累。

一把屎,一把尿〔惯〕

形容养育孩子很艰辛。也作“一抛屎,一抛尿”、“屎一把,尿一把”。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谚〕

比喻不同的问题,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惯〕

比喻态度或事情突然往相反的方向转变。也作“一百八十度急转弯”。

一报还一报〔惯〕

多指做了坏事总会有报应。也作“一报到头还一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惯〕

比喻一件事还未了结,又发生了一件事。也作“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惯〕

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指没有任何交情。

一不做,二不休〔惯〕

要么不做,要做就什么也不怕,一直干到底。也作“一弗做,二不休。”

一步一个脚印〔惯〕

形容做事踏实稳妥。也作“一步两脚窝”。

一步走错,步步走错〔谚〕

指人一旦误入歧途,就会一错到底,难以挽救。

一朝天子一朝臣〔谚〕

旧时新皇帝登基,往往要换一批大臣。今常指新领导上台,就会跟着换一批亲信。

一锄头挖不出一口井来〔谚〕

比喻办任何事都有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办成。

一传十,十传百〔惯〕

形容传播得非常快也非常广。也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一传两,两传三”。

一床锦被遮盖〔惯〕

比喻用好话掩盖丑事、坏事。也作“锦被一床遮尽丑”、“一床锦被盖住了百样丑”。

一捶子买卖〔惯〕

比喻豁出去,成败与否只在此一举。也作“一锤子的买卖”。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

指时间比金子还珍贵。劝人要珍惜时间。

一代不如一代〔惯〕

指下一代不如上一代,越来越差。

一刀切〔惯〕

比喻用同样的尺度去对待不同的人或事。

一动不如一静〔谚〕

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指多方活动不如静观事情的发展。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惯〕

①比喻年轻俊美的女子嫁给了相貌丑陋的男人。②比喻有才华的人或宝贵的东西被埋没。也作“鲜花插到粪堆上”、“好花插在牛粪上”。

一而再,再而三〔惯〕

指翻来覆去好多次。也作“一而二,二而三”。

一番事业两番做〔惯〕

指一件事分两次去做。也作“一番手脚两番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谚〕

指人凭着本地的资源生存。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惯〕

形容非常节省。也作“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

一风吹〔惯〕

被大风刮跑。比喻一笔勾销。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惯〕

形容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也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惯〕

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去。形容地势险恶,易守难攻。也作“一将守关,万夫莫开”。

一竿子插到底〔惯〕

比喻一直干到头。也作“一竿子扎到底”、“一竹竿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谚〕

比喻单方面闹不起矛盾,只要有矛盾,就是双方都有责任。也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难成大事。

一个鼻孔出气〔惯〕

形容串通一气,臭味相投。也作“一个鼻子眼儿出气”。

一个槽上的两个叫驴———拴不到一起〔歇〕

叫驴:公驴,性好斗。比喻两人合不到一块儿。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谚〕

指人多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反而办不成事。

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惯〕

比喻一个坏人影响了整个集体。也作“一个螺蛳坏了一锅汤”、“一块臭肉毁了满锅汤”。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

一个篱笆需要三个桩子,才能立稳当;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手,才能成事。指再有本事的人,也离不开别人帮助。

一个萝卜一个坑〔惯〕

比喻一人一个岗位。也作“一个栗子一个壳”、“一个萝卜顶一个窝”。

一个娘肚子里跑出来〔惯〕

指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姐妹。也作“一个衣胞里爬出来”。

一个人吃饱了一家不饿〔惯〕

指单身一人,无牵无挂。也作“吃饱了一家不饥”。

一根单丝难成线,千根万根拧成绳〔谚〕

比喻凭一个人的力量成不了气候,众人团结起来就能办成大事。

一根老牛筋———蒸不熟煮不烂〔歇〕

形容人思想顽固,性情固执,用尽办法也开不了窍。

一根绳儿拴俩蚂蚱———飞不了你,也蹦不了我〔歇〕

比喻彼此命运或利益紧密相连,谁也摆脱不了谁,出了问题谁也跑不了。也作“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

img71

img72

一根藤上结的瓜〔惯〕

比喻有相同的遭遇和命运的人。也作“一根藤儿上长的葫芦”。

一棍子打死〔惯〕

比喻全盘否定,置人于死地。

一锅端〔惯〕

比喻全部消灭或彻底解决问题。

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叮当〔谚〕

比喻真正有才学的人,不显露自己;一知半解的人才喜欢夸耀自己。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惯〕

一个计策失败了,又想出一个。也作“一计不成,还有二计”。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谚〕

指既然是自家人,就不要见外。

一家人说两家的话〔惯〕

指对自己人见外、客气。也作“一家人说两家人的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谚〕

指一个将领的显赫功绩,是成千上万的士兵用生命换来的。

一棵蔓上两个瓜〔惯〕

比喻关系密切、命运相连的两个人。

一棵树上吊死人〔惯〕

比喻死困在一个地方或坚持一种做法,不会变通。

一客不烦二主〔谚〕

一个客人不烦劳两家主人招待。指某事已由某一人承担,就不再另烦他人。

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惯〕

形容急于求成,想一下就成功。也作“一口吃个大胖子”、“一嘴吃成胖子”。

一块石头落了地〔惯〕

比喻放下了心,所牵挂的事有了着落。也作“心里落下块石头”、“石头落了地”。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谚〕

比喻一个坏人搞坏了一个集体。也比喻一点腐败的东西,能使所有的东西变质。

一搂粗的木料做镰把———大材小用〔歇〕

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让有才能的人去做琐碎小事而浪费人才。

一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谚〕

一棵树木不能成为森林,一花独放不能叫做春天。比喻个人力量小,难成大事。

一年不如一年〔惯〕

形容日子越过越差,越来越糟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谚〕

计:计划,打算。寅:旧时计时法,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一年计划的实施主要看春季,一生计划的实现关键在于勤劳,一天的计划在寅时就要考虑好。指凡事要早打算,早动手,靠勤劳才能实现。

一盘棋〔惯〕

比喻全局、整体。

一锹挖出个井〔惯〕

比喻急于求成,想一下就把事情做完。

一去不回头〔惯〕

指走了就不再回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谚〕

汉·王充《论衡·道虚》记载,汉朝淮南王刘安修道成仙后,全家连鸡狗也都上天成了仙。比喻一人成功,全家会跟着受益。多用以讥讽一人得势,沾亲带故的人也就跟着发迹。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惯〕

一人:皇帝。万人:百姓。在皇帝之下,百姓之上。旧时指宰相。也泛指地位、权势仅次于首要人物的人。也作“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当〔谚〕

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连累他人。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惯〕

一天没见就像过了三年。形容非常思念。也作“一日三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谚〕

即使老师只教过自己一天,也要一辈子当父亲一样对待。指对师长要永远尊重。

一勺烩〔惯〕

比喻集中在一起收拾或消灭。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谚〕

失足: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千古:长久的年代。百年:死的婉词。百年身:百年之身,指人已死去。指一事不慎铸成大错,会遗恨终身,至死难以弥补。

一石激起千层浪〔惯〕

比喻一个人、一句话或一件事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手遮不了天〔谚〕

比喻一个人势力再大,也无法欺压所有的人。

一条道走到黑〔惯〕

比喻不听劝阻,坚持走错误道路。也作“一条路走到黑”、“一条胡同走到底”。

一条藤上的两个瓜———一样苦来一样甜〔歇〕

比喻命运相同;或因同一目标走在一起,彼此同甘苦共患难。也作“一根藤上结的瓜———苦在一起,甜在一堆”。

一头跌进了青云里———碰到好云(运)气〔歇〕

青云:比喻高的地位。云:谐“运”。指很幸运,遇到了好事。

一头人情两面光〔惯〕

指所办的事双方都满意。

一团糟〔惯〕

形容非常混乱,糟糕。

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惯〕

比喻一下就能弄明白、看清楚。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

文:量词,用于铜钱。指紧要关头英雄好汉也会因为缺少一文钱而作难着急。

一问三不知〔惯〕

指什么也问不出来。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一窝蜂〔惯〕

形容许多人一哄而上,同时行动。也作“一窝风”。

一物降一物〔谚〕

降(xiáng):制服。世上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降伏它。

一蟹不如一蟹〔惯〕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谚〕

驷(sì):共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比喻话说出来之后,无法收回。

一言惊醒梦中人〔惯〕

指一句话把人提醒了。

一言堂〔惯〕

旧时商店的匾额上常写“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价。今多指领导缺乏民主作风,一人说了算。

一语道破天机〔惯〕

指一句话把秘密揭穿。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谚〕

一着(zhāo):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下棋时决定性的一步走错,会把全盘棋输掉。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失当,会使全局失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谚〕

img73

比喻在某方面遭到过劫难后,一旦遇到类似情况,便会心惊胆战。

一阵风〔惯〕

形容动作很快但不能持久。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谚〕

人:这里指朋友、爱人等。衣服是新的好,人却是旧的好。指旧友或老妻感情深。

依样画葫芦〔惯〕

比喻仿照别人的样子做事。也作“依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谚〕

怀疑的人就别任用;重用的人就不怀疑。指用人要以诚相待,贵在信任。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惯〕

度(duó):猜测,揣摩。指用卑劣的心思去揣测高尚的行为。

艺不压身〔谚〕

指多学会几种技艺、本领,随时都能用上,不会受制于人。

艺高人胆大〔谚〕

技艺纯熟、本领高强的人胆子就大,办事可以从容不迫。

阴沟里翻船〔惯〕

阴沟:地下的浅沟。比喻由于不小心、不在意,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也作“阳沟里翻船”。

银样镴枪头———好看不中用〔歇〕

镴(là):锡和铅的合金,色似银,质软,通称焊锡或锡。指人外表看起来很厉害,关键时刻就软下来。

饮水不忘掘井人〔谚〕

见“喝水不忘挖井人”。

应声虫〔惯〕

应:读yìng。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英雄难过美人关〔谚〕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英雄所见略同〔谚〕

所见:见解。略:大略,大致。指有才识的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见解大致相同。

英雄无用武之地〔惯〕

指人虽然有才华、有本事,却没有地方去发挥施展。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谚〕

指英雄人物也是有感情的,伤心时也会痛哭流涕。

硬出头〔惯〕

指不顾条件或后果强逞能。也作“强出头”。

硬骨头〔惯〕

比喻坚强、有志气的人。

硬碰硬〔惯〕

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强硬者。

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惯〕

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用了三代的钉耙———无齿(耻)〔歇〕

指没有羞耻心。

油炸麻花儿———干脆〔歇〕

指索性(做某事)。

游僧撵住持〔惯〕

游僧:云游的僧人。住持:主持寺庙的和尚。比喻外人赶走了主人。

有鼻子有眼睛〔惯〕

形容说话有根有据,真实可信。也作“有鼻子有眼”。

有个叶便添梗〔惯〕

比喻有点小事便拼命渲染、夸大。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谚〕

说书艺人常用语,指说书时该详尽时就详尽,该省略时就省略。后泛指话说得长短,要看内容而定。

有今天没明天〔惯〕

指生活困难,今天有饭吃,明天也许就没有吃的。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惯〕

指不管是否有理,先打一顿再说。也作“有理没理三扁担”。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谚〕

有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行得通,无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碰壁。

有两把刷子〔惯〕

比喻有一些本事。也作“有两下子”。

有眉目〔惯〕

指事情有了头绪、着落。

有奶便是娘〔惯〕

比喻谁给好处就投靠谁,为谁效力。也作“有奶就是娘”、“有奶便是娘亲”。

有其父必有其子〔谚〕

其:那样,那个。有什么样的父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指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很大。

有前眼没后眼〔惯〕

指只考虑眼前,不考虑今后。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惯〕

指大钱都已经花了,小钱却斤斤计较。

img74

有钱能使鬼推磨〔谚〕

磨:把粮食弄碎的工具,由两个圆石盘做成。指金钱万能,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

有情人终成眷属〔谚〕

眷属:亲属,特指夫妻。忠贞不贰相恋的人定会结成夫妻。

有麝自然香,不必迎风扬〔谚〕

麝(shè):麝香,一种名贵香料。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自会扬名,用不着自己夸耀。

有心下蛋,无心抱窝〔惯〕

抱窝:老母鸡孵小鸡。比喻只图省事,不愿费力。

有眼不识泰山〔惯〕

泰山:山名,在山东,五岳之首,常比喻受敬仰的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比喻见识太浅,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有一搭儿没一搭儿〔惯〕

形容漫不经心,没有话找话说。也作“有一搭无一搭”。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

有多少热量,发出多少光。指人有多大能力,就为社会做多大贡献。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谚〕

比喻希望成功并用心去办的事情往往落空,而无心去办的事情却反而意外地办成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谚〕

有缘分的人相隔很远也能相见,无缘分的离得再近也互不相识。旧指人是否相识相聚是由缘分决定的。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谚〕

人不论年纪大小都可以立志有所成就,没有志向的人即使活到百岁也是白活。指人贵在有志。

有志者事竟成〔谚〕

竟:终究。志向明确而坚定的人终究能获得成功。

有嘴说人,无嘴说己〔惯〕

指只知道指责别人,不检点自己。

又要马儿走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惯〕

比喻又想把事情办好,又不愿付出代价。

俞伯牙遇上了钟子期———有了知音〔歇〕

俞伯牙、钟子期:春秋时人,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知音:本指懂得音律的人,转指理解别人心思的人。指有了了解自己特长的人。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谚〕

千:概数,形容多。一:概数,形容少。愚蠢的人反复思虑,也会有所收获。常用作谦语,表示自己智力或水平低。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榆木疙瘩〔惯〕

形容思想顽固,不开窍。也作“榆木脑袋”。

榆木脑袋———不开窍〔歇〕

形容人头脑愚笨,反应迟钝,总想不明白或搞不清楚别人话语的意思。也作“榆木脑壳———劈不开一道缝”。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谚〕

与:给。方便:便利。给人便利,自己也能得到便利。多指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帮助。

雨后的春笋清明的茶———全都是尖儿〔歇〕

尖儿:本指春笋和新茶的叶尖儿,转指拔尖人才。指个个是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雨打鸡〔惯〕

见“落汤鸡”。

雨过地皮湿〔惯〕

见“水过地皮湿”。

雨后送伞———假人情〔歇〕

指人虚伪无诚意,需要时不来,事后却假意热情讨好人。也作“雨过送伞———空头人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谚〕

琢:雕刻。道:道理,规律。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道理。指学习是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玉茭地里种豆角———捎办〔歇〕

玉茭:方言,玉米。指做某事时,顺便或捎带做另一件事。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谚〕

能给别人方便时就多提供方便,能宽恕别人时姑且宽恕。

冤有头,债有主〔谚〕

冤仇有对头,借债有债主。多指报仇要找仇人,与他人没关系。

冤仇可解不可结〔谚〕

要设法消除冤仇,不可继续结怨。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谚〕

远道来的和尚比本地和尚更为人们所看重。比喻外来人比本地人更容易得到尊重。也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远亲不如近邻〔谚〕

远方的亲戚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更便于互相关照。

远水不救近火〔谚〕

远处的水无法解救近处的火灾。比喻长远的措施,不能解救眼前的危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惯〕

指以为在别处,实际上就在身边。也作“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月光下散步———形影不离〔歇〕

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如影子跟随人的身体不分离。

img75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谚〕

月亮圆时就会转亏,水满到顶就会溢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孕妇过独木桥———挺儿(铤而)走险〔歇〕

挺:谐“铤”。儿:谐“而”。形容被逼得无路可走,因而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