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Zz

栽跟头〔惯〕

比喻失利了或犯了错误。也作“摔跟头”、“跌跟头”。

宰相肚里能撑船〔谚〕

宰相: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家大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指大人物气量大,心胸宽广,不与一般人计较。常用来劝说人心胸要宽阔,要容得下人。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谚〕

在家里靠父母照顾,出门在外就得靠朋友帮助。

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谚〕

指出门在外不比在家,随时都会遇到困难。也作“在家事事好,出门处处难”。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谚〕

在矮小的屋檐下,只能低着头走路。比喻受制于人,不能不服从。

脏水倒进阴沟里———同流合污〔歇〕

形容同坏人在一起合伙干坏事。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谚〕

见“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惯〕

比喻急于求成。也作“朝种树,夜乘凉”。

img76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

三:概数,指多。三光:旧时指妇女头光(梳理整齐头发)、脸光(梳洗打扮停当)、脚光(缠好小脚)。慌:慌张。指早点起床,就能从容地办好多事情;起得晚了,就会荒废许多事情。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惯〕

指早知有这样的结果,当初就不该那么做。也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枣木棒槌———一对〔歇〕

枣木棒槌一般是成对的。指两人的品貌、能力或才干等相当。

枣木棍子———实心〔歇〕

①形容人心地诚实。②指人心眼太死,不开窍。

枣子骨头———两头尖(奸)〔歇〕

指处处使坏、放刁。

灶王爷的横批———有求必应〔歇〕

指只要别人提出请求,就一定会答应帮忙。

造屋找箍桶匠———找错人〔歇〕

箍桶匠:做木桶的匠人。指没有找对人。

贼去了关门〔惯〕

比喻出了事才防范。也作“贼走了才闩门”。

摘帽子〔惯〕

比喻去掉扣在头上的坏名声或不实的罪名。

摘桃子〔惯〕

比喻获取胜利果实。

斩草要除根〔谚〕

比喻消灭干净,不留后患。

占小便宜吃大亏〔谚〕

指爱贪图小利的人,会受到大损失。

占着茅坑不拉屎〔惯〕

比喻占着职位却不干事情。

站得高,看得远〔谚〕

指看问题的立足点高了,就会有长远的打算。

站干岸儿〔惯〕

比喻袖手旁观,幸灾乐祸。也作“站到干滩上看鱼跳”。

站稳脚跟〔惯〕

比喻有了一定的基础或根底。

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歇〕

比喻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

站着说话不腰疼〔谚〕

指事情没有落在自己身上,就不要站在一边说风凉话。

蘸了汽油的柴禾———一点就着〔歇〕

比喻情绪异常激动或形势非常紧张,稍一鼓动,马上就会爆发严重的后果。

张飞扮新娘———再装也不像〔歇〕

张飞:三国时蜀汉大将,勇猛粗鲁,《三国演义》第一回描写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指伪装条件或技术很差,漏洞百出。也作“李逵扮新娘———装不像”。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歇〕

指粗鲁的人也有细心的时候。也指人外表粗鲁,办起事来却很细心。也作“张飞绣花———手粗活儿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歇〕

①形容人感到惊奇、惊恐而暂时愣得说不出话来。②比喻人对面前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个也不认识。也作“张飞玩刺猬———大眼瞪小眼”、“张飞捉老鼠———大眼瞪小眼”。

张飞打铁———人硬货也硬〔歇〕

指人本领高强或说话态度生硬,做事能力也强,做出的活也无可挑剔。

张飞断案———粗中有细〔歇〕

指平时做事粗心的人,有时也有细致的时候。

张飞卖酒———拿手好戏〔歇〕

《三国演义》中描写张飞嗜酒如命,据此推断张飞擅长卖酒。比喻人特别擅长某项本领或技能。

张果老骑驴———走着瞧〔歇〕

张果老:八仙之一,常倒骑着毛驴,一手执法器,一手拿着书边走边看。指事情结局如何,要等着看以后的发展变化。

家长,李家短〔惯〕

指在一起说闲话,议论别人。也作“东家长,西家短”。

长兄若父,长嫂若母〔谚〕

长(zhǎng)兄:排行最大的哥哥。长(zhǎng)嫂:排行最大的哥哥的妻子。指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长兄、长嫂。

掌心上出毛———老手〔歇〕

指阅历深、经验多、处事老练的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歇〕

身高一丈二尺的和尚,别人摸不着他的头顶。指心中感到疑惑不解,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作“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丈八菩萨———摸不到头脑”。

胀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谚〕

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惯〕

指让来就来,让走就走,很容易打发。

朝种树,夜乘凉〔惯〕

见“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

找岔子〔惯〕

指故意找差错,挑毛病。也作“找茬子”。

赵公明的儿子———认钱不认人〔歇〕

赵公明:民间供奉的财神。指人势利,只看重钱财,而不重人情。

笊篱打水———一场空〔歇〕

见“竹篮打水———一场空”。

照葫芦画瓢〔惯〕

见“依样画葫芦”。

照妖镜〔惯〕

原指能照出妖怪原形的镜子。现比喻能揭露丑恶现象或行为的武器。

这山望到那山高〔谚〕

站在这座山上,总觉得别的山更高。①比喻总觉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②比喻对工作见异思迁。

这手来,那手去〔惯〕

钱一到手,随即就用了。指有多少花多少。也作“左手来,右手去”。

针尖对麦芒〔惯〕

形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也作“针尖对住麦芒”。

真金不怕火来炼〔谚〕

真正的金子经得住烈火的烧炼。比喻英雄人物能经得住各种磨难的考验。

真理越辩越明〔谚〕

指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论越明白清楚。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谚〕

真人:道教指得道或者成仙的人,泛指有才能的人。指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自我显耀;自吹自擂的人一般没有真才。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谚〕

指在深谙世情的人面前不敢说假话。常用来表白自己说的是真话。

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歇〕

见“扁担上睡觉———想得宽”。

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歇〕

正(zhēng)月:农历一月。门神:民俗除夕或正月初一贴在门上的神像,以为能驱妖避邪保平安。指过时的、陈旧不合时宜的东西。也比喻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人。

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溜〔歇〕

指自己没主见,跟着大多数人说话或行事。

睁眼瞎〔惯〕

指文盲。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惯〕

形容敷衍了事,看见装作没看见,知道装作不知道。也作“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睁只眼,闭只眼”。

睁着眼说瞎话〔惯〕

指不顾事实地胡说。也作“睁着眼睛讲瞎话”、“瞪眼说瞎话”。

蒸笼里的馒头———自我膨胀〔歇〕

比喻狂妄自大。

正人先正己〔谚〕

要求别人做正直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正直的人。

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

针鼻儿:针上引线的孔。指非常凑巧。

芝麻开花———节节高〔歇〕

比喻境况不断改善,日子越来越好过。

芝麻里头加虱子———乱掺〔歇〕

指把不同的事物搅和在一起。

枝儿上添叶儿〔惯〕

指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夸大其词,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知恶不举,与恶同罪〔谚〕

恶(è):犯罪的行为。举:举报。明知有人犯了罪而不举报,那么将与罪犯同罪。

知恩不报非君子〔谚〕

明知别人对己有恩却不想报答,就不是君子。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谚〕

指明知法律规定,却故意触犯法律,应从严处罚。

知了落在粘竿上———自投罗网〔歇〕

知了:蝉。人们常用一端带黏性物的粘竿去捕蝉。比喻坏人自己落入法网。

知人知面不知心〔谚〕

见“识人识面不识心”。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谚〕

知:了解。最了解儿子的是父亲,最了解女儿的是母亲。指最了解子女的,莫过于父母。

直肠子〔惯〕

形容人心眼不多,说话直来直去。也作“直心眼”。

直筒子〔惯〕

比喻性格直爽的人。

只愁不养,不愁不长〔谚〕

指愁的是不生孩子,不用担心孩子长不大。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惯〕

旧时商家招徕生意的常用语。指独一无二,后泛指唯我独尊。也作“只此一家,并无分号”。

只敬衣衫不敬人〔惯〕

指以衣帽取人,穿得体面,待如上宾;穿得寒酸,便不理不睬。也作“只重衣衫不重人”。

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惯〕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局。也作“只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

只拉弓,不放箭〔惯〕

见“开弓不放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惯〕

州官:古代一州的长官。传说古代有个州官叫田登,要百姓避讳,改“灯”为“火”。元宵节出告示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泛指官府可以任意胡为,百姓却没有丝毫自由。也指只许自己干,不许别人做。也作“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只许他家放火,不准别人点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

杵(chǔ):舂米或捶衣用的铁棒。只要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持之以恒去做一件事,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载,相传唐代诗人李白读书未成时,碰见一个老年妇女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深受教育,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成为大诗人。

只有上不了的天,没有过不了的关〔谚〕

关:关卡,比喻难关、困难。指任何难关都能闯过,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只有招架之工,并无还手之力〔惯〕

形容斗争时陷入被动状态,敌不过对手。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惯〕

只知道事物的一部分而不知道全部。

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

形容人非常脆弱,不堪一击。

纸老虎〔惯〕

纸做的老虎,貌似凶恶,却不中用。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集团或人。

纸里包不住火〔谚〕

比喻事实的真相难以隐瞒,迟早会暴露。

纸团里的火———包不住〔歇〕

比喻隐瞒的事情迟早会暴露。

指桑树,骂槐树〔惯〕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也作“指冬瓜骂葫芦”。

指着和尚骂秃子〔惯〕

和尚和秃子都是光头。指用骂同一类型的人来影射对方。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谚〕

盗泉之水:比喻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指有志气的君子决不接受来路不正的财物或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致富先治愚,治愚办教育〔谚〕

要想脱贫致富,先要扫除愚昧;而扫除愚昧,就得兴办教育。指兴办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谚〕

智者:聪明、有才智的人。再聪明的人考虑问题多了,也难免会出现失误。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中药铺柜台上的湿抹布———酸、甜、苦、辣全搅和在一起〔歇〕

中:读zhōng。形容心情非常复杂、纷乱。

中秋后的月亮———正大光明〔歇〕

指言行正派,胸怀坦荡。

中秋后一天结婚———喜出望外〔歇〕

望:本指月相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月亮最圆满,这种月相叫“望”,中秋后一天则为“望外”),转指希望、盼望。指遇到意外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中暗箭〔惯〕

中:读zhòng,不读zhōng。比喻中了他人暗中设下的计谋。

中圈套〔惯〕

指落入别人预先设好的陷阱。也作“落圈套”。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

指参与的人多,力量就大。也作“大家拾柴火焰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谚〕

指品种是什么,收成就是什么。比喻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谚〕

指用重金悬赏,一定会招来办事的人。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歇〕

挨:读ái,遭受。指打人和被打都是自愿的;也指双方当事人对所约定的事情都是心甘情愿。也作“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周瑜打黄盖———他愿意打,我愿意挨”。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门〔歇〕

八卦阵:传说中按八卦原理布的兵阵,有奇特难破的阵门。奇门:术数的一种。以十干中的“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所以叫“奇门”。指某事有神奇奥妙之处。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歇〕

《西游记》第二四回描写,唐僧师徒取经路经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与孙悟空偷吃了观中的人参果,猪八戒嘴馋性急,囫囵吞下人参果,没尝出味道。比喻不知东西价值昂贵。也指不知事情的奥妙所在。

猪八戒开战———倒打一耙〔歇〕

猪八戒常以倒打一耙的战术打败对方。比喻反咬一口,把责任或过错推到他人身上。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手段来对待对方。也作“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打一耙”。

猪八戒摆手儿———不伺猴(候)〔歇〕

猴:指猪八戒的师兄孙悟空,谐“候”。作为师弟,猪八戒有时要听从并伺候师兄孙猴子。指不愿再受人使唤或摆布,甩手不干了。也作“猪八戒摔耙子———不侍猴(候)儿”。耙子:指猪八戒的随身武器九齿钉耙。

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背(辈)〔歇〕

悟能:猪八戒的法号。悟:谐“无”。背:谐“辈”。指没有才能的人。

猪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其所哉〔歇〕

指遇上适宜于自己生活的好地方。

猪八戒进盘丝洞———进得来,出不去〔歇〕

《西游记》第七二回描写,猪八戒被一群化作美女的蜘蛛精引诱进盘丝洞,被她们吐的丝裹住,动弹不得。指陷入困境,不得脱身。

猪八戒招亲———黑灯瞎火〔歇〕

《西游记》第十八回描写,猪八戒在高老庄招亲时,怕露出丑相,住处没有点灯火。比喻怕事情败露,在黑暗中进行。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歇〕

指无论怎样做都被认为不对而受责难。也作“猪八戒照三棱镜———好几面都不是人”。

img77

猪八戒撞上罗刹女———甘拜下风〔歇〕

罗刹女:《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西游记》第五九至六一回描写,唐僧取经途中受火焰山所阻,向罗刹女借芭蕉扇灭火,罗刹女不借,双方打斗起来,猪八戒不敌罗刹女。指自认不如对方,从心里佩服别人。

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歇〕

象:谐“相”。指人故意装出某种样子让人看。也作“猪嘴上插葱———装象(相)”。也作“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竹篮打水———一场空〔歇〕

指希望、追求和努力全部落了空。也作“笊篱打水———一场空”。

竹篮挑水———两头空〔歇〕

指两方面都得不到好处。

竹鸡躲灾———顾头不顾尾〔歇〕

竹鸡:鸟名,形似鹧鸪而小,多生活在竹林里。比喻顾此失彼。

竹笋出土———节节高〔歇〕

比喻境况不断改善,日子越来越好过。

竹筒倒豆———全倒出来〔歇〕

比喻把想要说的话或相关情况全都说出来,毫无保留。也作“竹筒倒豆子———一粒不留”、“竹篓子倒豆子———全抖落出来”。

煮夹生饭〔惯〕

比喻做事情不彻底。

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歇〕

比喻人内心已认输,口头上却不肯服输,说话态度还是很强硬。

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惯〕

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失去了。也作“煮熟了的鸭子给闹飞了”。

煮熟了的鸭子———飞不了〔歇〕

①比喻人或物跑不了。②形容对事情很有把握。

住场好,不如肚肠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谚〕

指宅院方位好或坟地风水好,都比不上心地善良好。

助一臂之力〔惯〕

指出一部分力量去帮助他人。也作“助一膀之力”。

抓不住狐子惹身骚〔惯〕

比喻事情没办成,却招惹了不少闲话或麻烦。

抓鸡不成蚀把米〔惯〕

见“偷鸡不成蚀把米”。

抓破脸〔惯〕

见“撕破脸皮”。

抓人痒处〔惯〕

见“搔着痒处”。

抓小辫子〔惯〕

比喻揪住他人的过错,作为训斥的把柄。也作“揪小辫”、“抓辫子”。

抓着痒处〔惯〕

见“搔着痒处”。

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歇〕

见“扯着胡子过马路———牵须(谦虚)”。

砖头砌墙———后来居上〔歇〕

指后来的胜过原有的。

转脸不认人〔惯〕

见“翻脸不认人”。

装红白脸〔惯〕

指根据形势变化或不同时机扮演不同的角色。

装门面〔惯〕

粉饰、点缀外表。

装洋蒜〔惯〕

指装模作样。

撞木钟〔惯〕

①比喻做事徒劳无功。②比喻暗中敲诈别人。

撞太岁〔惯〕

太岁:传说中神名。旧时认为太岁神所在为凶方,有凶就有吉,但凶多吉少。比喻冒着风险干事或碰运气。

撞一鼻子灰〔惯〕

见“碰了一鼻子灰”。

撞钟和尚〔惯〕

指寺庙里专管撞钟的和尚。比喻每天混日子的人。

捉迷藏〔惯〕

比喻说话做事故意拐弯抹角,让人难以琢磨。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谚〕

见“拿贼要拿赃,捉奸要捉双”。

啄木鸟死在树窟窿里———吃亏在一张嘴上〔歇〕

指人吃亏全是因为说话不谨慎。也指灾祸皆因个性倔强顶嘴而引发。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谚〕

子孙孝顺,长辈就快乐;家庭和睦,事事都顺利。

自己跌倒自己爬起〔谚〕

比喻犯了错误要靠自己去改正。

自搭梯子自下台〔惯〕

比喻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摆脱困境。

自古英雄出少年〔谚〕

英雄豪杰多从年轻一代出来。指后一代人总要胜过前一代人。

自己屙的屎自己埋〔惯〕

指自己惹的祸自己负责到底。也作“自己拉屎自己盖”。

自酿苦酒自品尝〔谚〕

指由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由自己去承担。

纵子如纵虎〔谚〕

见“惯子如杀子”。

走大路怕水,走小路怕鬼〔惯〕

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走过场〔惯〕

过场:指戏剧中龙套角色绕场而过,也指用来贯穿前后情节的简短表演。比喻走形式,做表面文章。

走红运〔惯〕

指做事一帆风顺,运气非常好。

走回头路〔惯〕

重新返回到老路上。比喻重新按照老的方法、规则做。

走老路〔惯〕

比喻按过去的章程或办法办事。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谚〕

见“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走马后炮〔惯〕

见“马后炮”。

走马脚〔惯〕

见“露马脚”。

走弯路〔惯〕

指由于不得法而使工作或学习多费工夫或遭受挫折。

走下坡路〔惯〕

比喻向衰落和灭亡的方向发展。也作“走退坡路”。

钻空子〔惯〕

钻:读zuān。空:读kòng。比喻利用某种漏洞。也作“钻缝子”、“钻孔子”。

钻牛角尖〔惯〕

比喻非常固执地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作“钻牛犄角”、“钻牛角”。

钻死胡同〔惯〕

指固执地走一条走不通的路,不知变更。

钻头觅缝———无孔不入〔歇〕

比喻利用一切机会钻空子。

嘴皮子抹白糖———说得甜〔歇〕

指说的话使人听着舒服。

嘴里含钢针———说话带刺〔歇〕

比喻话中有讽刺的意味。

嘴里含了灯草———说得轻巧〔歇〕

比喻尽说些不承担责任、脱离实际的漂亮话。

嘴上没个把门的〔惯〕

指说话不加考虑,把知道的全说出去。也作“嘴上没站岗的”、“嘴上缺把门的锁”。

嘴上没毛,做事不牢〔谚〕

毛:指胡须。指年轻人经历少,考虑问题往往不周到,办事不牢靠。

嘴上贴封条〔惯〕

指不说话。

左手将来右手去〔惯〕

见“东手来,西手去”。

左手来,右手去〔惯〕

见“这手来,那手去”。

作家的皮包———里面大有文章〔歇〕

文章:本指成篇的短文,转指暗含的意思。比喻内中含有秘密,很值得深究。

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谚〕

坐着吃能把大山吃空,站着吃能把地吃得塌陷。指人光消费财富而不去创造,再多的财富也会耗完。

坐船看大戏———走着瞧〔歇〕

指事情结果如何,还要看以后的发展变化。也作“坐汽车看风景———走着瞧”。

坐轿子〔惯〕

比喻受人吹捧、抬举。

坐轿子号丧———不识抬举〔歇〕

指责人不知好歹,不懂得接受别人的好意或举荐。

坐冷板凳〔惯〕

比喻受到冷遇。

坐钱眼中间转〔惯〕

见“钱眼里翻筋斗”。

坐山观虎斗〔惯〕

指在一旁观看他人斗争。

坐在飞机上唱歌———尽唱高调〔歇〕

比喻人尽说些不切实际的大话或漂亮话。

坐在飞机上打电话———空谈〔歇〕

指人说些不切合实际的空话。

做了和尚不撞钟〔惯〕

比喻占着职位不负责。

做梦变蝴蝶———想入飞飞(非非)〔歇〕

比喻胡思乱想。

img78

做钱树子〔惯〕

见“摇钱树”。

做手脚〔惯〕

见“弄手脚”。

做尾巴〔惯〕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做附庸。

做贼者心虚,说谎者理屈〔谚〕

指做了坏事和说了谎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心虚和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