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以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一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2.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乘法的基本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以二、三位数时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原理。
教学材料:
投影片,口算卡片等教具。
一、谈话引入
1. 口算:
- 请同学们快速算出以下题目并给出答案:
- 13 × 3 = ___
- 20 × 4 = ___
- 50 × 6 = ___
- 300 × 2 = ___
- 210 × 4 = ___
- 160 × 1 = ___
2. 阅读:
- 学生配合读出32 × 3 和 3 × 32,讨论这两道式子的关系。
3. 理解:
- 讨论20 × 4这道算式的实际意义。
4. 转换:
- 9 乘 6可以转化为哪些形式?
5. 计算展示:
- 请同学们在黑板上进行板演,计算以下两个乘法:
- \(6 \times 7\) = ___
- \(3 \times 5\) = ___
今天我们将学习乘数为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特别关注“一位数乘以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二、教学新授
1. 示例1计算
- 请学生计算31 × 2,并讨论这道题表示什么意思。(等待学生回答)
- 口算讨论:询问学生口算得到了什么结果,他们是如何得出的。
- 笔算方法:教师将31 × 2写出竖式,指导学生注意被乘数和乘数的对齐。
```
31
×2
------
62
```
- 逐步讲解笔算过程:
- 首先,遮住被乘数的十位,得出\(1 \times 2 = 2\) (表示2个一),写在积的个位下。
-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乘法,得出\(3 \times 2 = 6\),表示\(6 \times 10 = 60\)并写在相应的位上,最终合并得出62。
2. 示例2计算
- 计算231 × 2,询问学生如何列竖式。
-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出竖式并讲述过程,之后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
- 讲解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分享他的计算步骤:
```
231
×2
------
462
```
3. 总结
讨论今天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式,如何在笔算中正确操作。
三、巩固练习
1. 列竖式练习
- 邀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讲解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2. 填空题
- 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积。
3. 文字题
- 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列式解答。
4. 应用题
- 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进行列式解答。
5. 思考题
- 知道□里应该填什么数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希望大家在计算时都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对每一步都保持清晰的理解。同时,记得在课后多做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哦!
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来源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86至87页。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含有0的乘法后接触的全新知识,对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探究各自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互动讨论中寻求新的理解和知识。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为0的)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确保他们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知识获取能力。
4. 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让他们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喜悦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末尾为0的)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进行口算练习。
示例题: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我们可以将因数末尾的0忽略,只保留前面的数字进行乘法运算,随后再根据末尾有几个0在结果后面加上相应数量的0。
2. 使用竖式计算以下问题:
227×5=、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帮助学生在后续例题学习中灵活运用迁移法,成功进行笔算。
二、新课教学
1. 导入新课,发问:大家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
2. 教学例7:
1) 展示插图题,帮助学生识别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 讨论如何列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3) 进行一次估算,猜测结果的大概范围。
4)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竖式计算,进行尝试。
5) 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同时老师对比并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读书的优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顺利引入例题的教学。同时,通过识别条件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提升课堂的开放性与互动性。
三、巩固练习
1. 进行课本87页第1题的练习(要求用竖式计算)。
2. 补充练习:算一算以下乘法。
1200×6=、2600×5=、1300×9=、3200×4=
3. 完成课本87页第2题。
4. 完成课本87页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相关算理,同时补充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大家回顾一下课上所学的知识,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收获,以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
请完成课本86页的“做一做”部分。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为0的乘法:
-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一位数应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字对齐。
- 积末尾0的个数:根据多位数末尾的0的数量,在计算结果的末尾添加相应数量的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 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1. 通过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算技巧。
2.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和题目。
- 项目对应的门票价格和人数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以广州亚运会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问:“亚运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你们都关注了哪些项目?”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
随后,展示与亚运会相关的项目,如乒乓球、马术和赛龙舟,并提及各项目的门票价格。通过这些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知识教授
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巧妙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讨论票价和项目受欢迎程度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喜欢的项目中,票价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价格和人数编写与乘法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师逐步引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意识到乘法与以前学习的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练习
创建“祥和如意乐园”的主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下是一些活动安排:
1. “铺桥过河” - 学生口述课本问题,其他同学提供反馈,增强合作意识。
2. “射击比赛” - 利用课件展示题目,通过两人一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3. “火车对开” - 通过男女生对抗赛,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计算能力,让学习过程更有趣。
4. “智慧商场” - 学生凭借口算能力选择心仪商品,增进实际数学应用能力。
四、拓展延伸
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20×4=40×2”的算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辩论和推理深入理解。
总结:
本节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还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