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索桥的故事教学幻灯片制作方法探讨

索桥的故事教学幻灯片制作方法探讨(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索桥的故事》这一课件的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1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幻灯片制作方法探讨
拓展

标题:透视索桥:连接历史与心灵的桥梁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学会撰写文章提纲。

2. 鼓励学生查找与“安澜桥、都江堰”相关的背景资料,加深对文章中索桥故事的理解。

3. 通过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要语句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4. 解析课文结尾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5. 让学生领悟索桥背后沐浴着的动人故事,让心灵在其中升华与净化。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索桥的故事,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启迪。

教学难点:

1. 理解都江堰工程与索桥故事的内在联系。

2. 理解课文结尾所传达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深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期准备。

大多数学生对索桥将会感到陌生,对它的外形、功能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因此,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进行一番资料搜集。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大家共同探讨和分类信息,包括索桥、都江堰、何先德夫妇等。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激发兴趣。

1. 引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的古老谚语,传达在没有索桥时人们面临的困境。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八年,何氏夫妇为避免悲剧重演,决心修建安澜索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段历史,体验索桥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 书写课题,并与学生齐声朗读。

三、初步阅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并在遇到不解之处做标记。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包括“缝隙”、“都江堰”等。

3. 学生提问,比如索桥的模样、修建动机及其传递的故事等,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探究的欲望。

四、深度赏析。

(一)索桥的特点

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述索桥建造特点的句子,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2. 全班交流所找到的句子,结合之前搜集的资料,深入探讨索桥的特性。

3. 举行一场小型交流会,让学生们想象走在索桥上的感受,促使他们使用文本语言或者自己的感悟进行表达。

(二)索桥背后的故事

1.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索桥故事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是哪些历史人物在诉说这个故事。

2. 学生讨论与分享,理解何氏夫妇以及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心境,归纳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3. 通过小组和全班互动,提升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并逐渐感知到这些人物所承载的共同情感:助人为乐与无私奉献的心灵。

4. 深入讨论为何要同时讲述都江堰和索桥的故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于二者之间的精神联系。

5. 引用高尔基的勇士丹柯,强调牺牲与奉献的主题,并进行简要介绍。

(三)扩展主题

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其他故事,继续深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华的认知。

2. 通过展示都江堰和索桥的相关图像及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份心灵碰撞带来的美好。

五、小结

在走过都江堰与安澜索桥时,学生们不仅记录下了历史的痕迹,更通过故事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情怀——那是一颗为众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心灵。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与食品关注。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享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2. 探讨何氏夫妇与建筑都江堰的人们共同持有的心态,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二、梳理提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结构,尝试列出提纲,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分享心得。

三、课后任务。

发现家乡的历史遗迹,并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历史的深沉与美好。

第2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幻灯片制作方法探讨
拓展

新标题:探索《索桥的故事》的深层含义

新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默读课文,能够概括出故事的核心情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脉,学会撰写故事提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课文结尾所表达的深意,培养对历史与现代的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3和第5段中意义深远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反思课文最后一句的哲理。

一、导入与主题探讨

1. 向学生介绍课题,并进行深入分析。

2. 提供关于索桥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 投影展示生字词:安澜(lán)、缝隙(xì)、大堤(dī)。

2. 展示安澜桥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实际应用。

三、进行朗读,深入理解内容

1. 指定学生朗读,确保他们读得准确流畅。

2. 自由阅读,鼓励学生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再次阅读全文,分析结构,概括每个段落的主题。

4. 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1)描绘索桥的外观。

(2)回忆李冰父子的伟大工程。

(3)解释鱼嘴的独特功能。

(4)走下索桥时的联想。

(5)从故事中体会到热情的火焰,激发思考。

(6)从索桥的故事联想到更大的理想与追求。

5. 综合全文,深思结尾一句的含义。

6.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理解结果。

四、总结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提高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五、作业

复习并再次诵读全文,思考故事传达的实际启示。

板书设计:

探索《索桥的故事》

- 索桥的描绘

- 历史的回顾

- 功能与联想

- 深思与哲理提升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此基础上,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更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第3篇:索桥的故事教学幻灯片制作方法探讨
拓展

标题:探寻索桥背后的温暖与智慧

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够用生动的表达方式复述故事。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结构和思路,拓展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鼓励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感悟、探讨和延伸的过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索桥所承载的动人故事,体会人性中的美与善,让他们的内心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洗礼。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结尾所传达的深意,探讨人类共同情感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开场交流,背景引入

1. 引诵名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古语让人感受到没有索桥之前的艰辛,而何先得夫妇所修建的索桥——安澜桥,打破了这样的障碍。今天我们将跟随巴金老师,深入了解索桥背后的故事,探讨其中深藏的哲理。

2.回顾上节课内容,谁能简述文章的主旨与结构?(从索桥的介绍到与都江堰的历史关联,再到何氏夫妇为民修桥的感人故事,最后引申出更深刻的思考)。

3.提问:索桥背后有怎样感人的故事?更美好的人性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逐步解析课文

1. 通过课件展示索桥的影像,其外观、构造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让我们分享一下从视觉上获得的对桥的感觉(壮丽、坚韧等),然后阅读课文第一段,圈出有关索桥的描写,思考其独特的构造。

3. 学生们是否想要尝试成为小导游?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索桥并分享它的特点。

4. 通过重读词句,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尽情享受这一段对索桥的美好描绘。

三、深入探索故事

1. 自学课文2至5段,思考索桥所发生的故事和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

2. 讨论南北故事中李冰父子、何公何母、以及勇士丹柯所展现的人性善良,他们的事迹中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 小组讨论谁的心灵更为伟大?如何理解故事末尾提到的那种永恒的人性之美?

4. 教师总结:面对历史中的榜样,那些为大众利益而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将永远照亮未来。

四、总结提升

1. 整理情感:多么深刻而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对人性美的赞颂。索桥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2. 出现新的思考:对你来说,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更美好的故事?与同伴交流这些故事。

3. 小练笔:结合索桥的故事,写下你理想中的自己,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五、实践与反馈

1. 思考课文结构及其顺序,归纳出课文传递的核心思想。

2. 分享课程中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3. 课后任务:尝试为文章撰写提纲,并收集相关的索桥故事,以此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探寻索桥的温暖与智慧

- 美丽的索桥

- 李冰父子与人民的福祉

- 何公何母无私的奉献

- 勇士丹柯与高尚的情操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故事中找到美好与勇气,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