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如何理解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的课文精髓

如何理解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的课文精髓(3篇)

更新时间:2025-11-07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崂山道士》课程的课件内容,强调了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及教学重难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课文。
第1篇:如何理解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的课文精髓
拓展

探索崂山道士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自信、流畅地朗读。

2. 掌握故事的复杂情节,能够清晰、完整地复述。

3. 从故事中领悟到,真正的成就来自于不懈努力,而非投机取巧。

4.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

[教学重点]

全面理解故事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本传达的道理,从中获取启示。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聊斋志异》的背景资料,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开场时,老师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邀请学生进行猜测。

2. 学生参予猜谜后,分享所获礼物。

3. 引导话题回到书籍上,询问学生平时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

4. 介绍《聊斋志异》,并强调其中《崂山道士》的精彩之处,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二、资料交流

1. 学生们通过资料卡,分享关于蒲松龄的发现。

2. 讨论《聊斋志异》的阅读体验以及相关知识。汇总不同观点和资料。

三、学习课文

1.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故事讲述了什么。(https://www.daowen.com)

2. 分析文本的叙事结构,探索其故事发展的顺序。

3. 绘制情节曲线图,帮助学生形象化故事进展。

4. 尝试为每部分内容添加小标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在情节曲线图的支持下,鼓励学生进行内容复述。

6. 小组中展开合作学习,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共同解答疑惑。

四、古今对照学习

1. 介绍蒲松龄的文学成就,带领学生重温一些经典段落。

2. 鼓励学生思考这些古文段落在整个故事中的位置与作用。

3. 分男女生进行诵读,增强对古文的感知。

五、总结与扩展

1. 通过王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感悟,将这些感想记录下来。

2. 学生讲述体会,并将思考贴在班级展示区。

六、激励阅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对蒲松龄以及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多读《聊斋志异》,探索其中的更多故事,牢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与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

- 缠师教法

- 看师演法

- 上山学习,演法失败

- 投机取巧终难成功

- 只有辛勤付出,方能成就辉煌

第2篇:如何理解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的课文精髓
拓展

标题:五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探索《崂山道士》

教学分析及策略

这篇课文《崂山道士》通过生动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理。作为教师,关键在于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学时应避免直接讲述道理,而是应营造自由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中自然领悟。同时,需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文化的深度。

教学环节

(一)整体把握课文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圈出令他们产生共鸣的词句。

2. 针对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阅读:

A. “崂山道士”究竟是谁?他的性格特征如何?你从哪些地方获取了这些信息?

B. “王七”是怎样的人?他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可能与常规想法相去甚远,但这样的多样性与思维的开放正是一种学习的契机。

(二)深刻体会课文(https://www.daowen.com)

1. 王七到崂山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标达成了吗?为什么会这样?

2. 请大家分享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教师应巡视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3. 选出学生进行朗读,随后展开互评并给予老师评价。

(三)课文拓展,回归主要内容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

2. 故事的核心意义是什么?请大家分享,而非直言道理。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四字词汇,选择其中三个进行造句。

2. 朗读自己圈出的喜欢的句子,分享个人感受。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崂山道士》的内容,也在阅读和讨论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

第3篇:如何理解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崂山道士的课文精髓
拓展

标题:五年级语文课文探讨:《崂山道士》的教育意义与启示

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流畅朗读课文,掌握词汇的含义,如神采奕奕、羡慕、犹豫、倾慕和珠圆玉润。学习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并会书写7个字。

2. 理解复杂的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 从中体会到: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而急于求成、走捷径的人最终不会学到真正的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丰富其知识面。

教学重点

掌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逻辑。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准备

提前引导学生了解蒲松龄及其代表作《聊斋志异》的背景。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

许多同学喜欢阅读神秘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古代同样流行,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2. 学生分享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通过资料分享了解蒲松龄(1640-1715),他的创作背景,以及《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瑰宝的重要性。

3. 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聊斋志异》用生动的故事如同画卷一般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与想象,让我们一同感受这篇《崂山道士》的奇幻魅力。

4. 互动交流

- 概括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诸如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的样子)、倾慕(倾心相爱)等。

- 讨论故事的主题,思考王七的学习经历,强调他为何没有取得成功。(https://www.daowen.com)

5. 快速阅读,结构梳理

- 理清王七的求法经历中,哪些段落特别讲述了他的学习过程。

- 使学生提取故事的小标题,明确故事的发展脉络。

6. 深入探讨

- 询问学生对复杂部分的理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7. 拓展活动

分组合作,编排和演绎故事中道士施法的精彩片段,以此加深对故事情感的理解。

第二课时

1. 回顾与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演绎,各抒己见,分享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2. 研读与思考

- 总结故事细节的魅力与其背后的深意,思考为何道士的施法细节值得深入描写。

- 讨论王七的态度及其与成功之间的关系,重申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3. 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形成共识:成功源于坚持与努力,不能急功近利;失败是自我反省的契机,而不是归咎于外部。

4. 自选拓展活动

鼓励同学们深入阅读蒲松龄的其他作品,思考如果王七坚持下去的可能结局,并提示他们对此故事的改编与重新理解的练习。

重点归纳:

崂山道士——

- 拜师求法

- 看师演法

- 缠师授法

- 演法失败

启发:只有脚踏实地、勇于面对挑战,才能实现个人的潜力与成功;而试图走捷径、缺乏努力的人,难以获得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