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34互惠贸易协定法》:从历史到现实的影响

《1934互惠贸易协定法》:从历史到现实的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是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分水岭,也是国会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传统上,美国国会负责关税的制定,总统在国外签署的贸易协定按照条约形式由参议院修改和审批。《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规定,总统有权与外国进行削减现有关税50 %的谈判,总统签署的贸易协定以总统申明的形式自动实施,不需要国会批准。

《1934互惠贸易协定法》:从历史到现实的影响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 Act of 1934)是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分水岭,也是国会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通过授权总统在互惠性原则的基础上与外国进行关税削减谈判,该法案改变了美国国会与总统的贸易政策制定的程序,推动了美国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向整体的自由贸易与局部的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政策的转变。传统上,美国国会负责关税的制定,总统在国外签署的贸易协定按照条约形式由参议院修改和审批。《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规定,总统有权与外国进行削减现有关税50 %的谈判,总统签署的贸易协定以总统申明的形式自动实施,不需要国会批准。该法案在1934—1958年间延长了11次,直接推动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和随后的多边回合谈判。该法案所包含的关税谈判授权在《1962年贸易扩大法》和《1974年贸易改革法》中得到进一步延长,并演变为包括非关税壁垒的贸易谈判授权。本文在探讨条约与行政协定争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关税谈判授权的起源,进而深入分析了罗斯福政府在大萧条时代是如何扭转美国长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走上互惠贸易协定道路的。本文认为,民主党在20世纪30年代当选总统并控制国会以及罗斯福政府的贸易政策战略解释了《互惠贸易协定法》在国会表决中的初期成功,而总统权力扩张、美国实力上升带来的对国际安全因素的考虑以及农业的保障机制和工业品各行业的保护主义则确保了关税谈判授权的长期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