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航空货运站:定义与特点

航空货运站:定义与特点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侧卡车的卸货作业之后是货运站内的打板和机坪上的装机作业。因此,看似简单的陆侧站台装卸货作业其实对航空货运站的规划和运营管理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有货运站开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陆侧交货卡车的两级叫号智能停车场管理和提货卡车的信息化时间预约管理,相信未来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航空货运站:定义与特点

以往我们讲到航空货运站的时候,重点都放在货运站内部的功能和流程上。实际上,货运站的作业链在空侧是要一直延伸到机坪和跑道的,还和机型直接相关;而在陆侧则是包含停车、检验等设施,一直延伸,与集疏运系统对接的货运车型有关。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一下以往提及较少的空侧驳运和装卸机等方面的情况。新建机场在总体规划时就要重视这个作业链延伸对货运区用地选址规划的影响,需要考虑一个空侧等待区和一个陆侧装卸区(图2-1)。已建成的机场在后续货运站规划设计中也要考虑这个作业链(图2-2)延伸的影响,要着重分析是否有足够的运营空间、是否存在空侧交通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图2-1 航空货运站的功能布局

图2-2 航空货运站的货物离港作业链和空空中转作业链

我国国内机场起降的民航客、货运机型主要包括C,D,E,F类机型,总体的趋势是逐渐向大机型转变。同时,客机腹舱和货机在我国各大机场的起降时刻分布特点比较鲜明,差异也比较大。航空货运站的作业高峰时段和作业模式都需要考虑这些特点和差异的影响,而且往往只能去适应它。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机型及起降时刻分布的特点,是航空货运站运营和规划设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www.daowen.com)

具体来看,因机型不同带来的影响,除了对跑道的规划要求不同外,不同机型的客机腹舱和全货机所提供的货运运力有很大差异,对机载航空箱、航空板的规格要求也不同。装卸机作业及设备、拖车驳运和待运安排、拖车与货运站用来装载货物的集装设备(Unit Load Device,ULD)的交接模式及货运站内装箱打板作业环节等,都需要考虑机型对作业和流程的影响。对每一个作业环节的影响都应该有专题研究,并使我们的货运站规划设计与之对应。越是大型机场,越要重视远期拖车驳运对货运站作业链时效的影响。装卸机作业如图2-3所示。

图2-3 装卸机作业实景图

接下来看拖车与货运站的交接作业,不同作业类型的航空货运设施对拖车交接方式的选择也不同。拖车交接方式可以选择入库交接、库外交接或库内库外同步交接,而交接作业的设备又有非常多的选择及组合。高效合理的交接方式要基于机型、航班时刻、自身货物特点、货量规模、时效要求、用地条件、自动化水平、投资成本、作业面承载能力以及陆侧交接货模式和波次,甚至气候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

最后就到了陆侧站台的卡车装卸车作业区。陆侧卡车的卸货作业之后是货运站内的打板和机坪上的装机作业。反之,机坪上的卸机和货运站内的拆板作业之后是陆侧卡车的装货作业。这就是货运站最主要的出港和进港作业流程。当然,最理想的就是每个环节都无缝衔接、顺畅连贯。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很复杂的,能掌控物流全链条的大型快递企业会做得好一些,他们的陆侧卡车会尽可能匹配好航班时刻和分拣作业来提前安排到达和出发的时刻。但其他大多数航空货运站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卡车什么时间到达卸货、什么时间能装货离开,都是不确定的,货运站内部的作业就需要从流程上和空间上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才能尽可能保障空侧拖车驳运和装卸机作业正常衔接。因此,看似简单的陆侧站台装卸货作业其实对航空货运站的规划和运营管理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有货运站开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陆侧交货卡车的两级叫号智能停车场管理和提货卡车的信息化时间预约管理,相信未来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从以上的探讨可以看出,航空货运站的概念包含从货物卸机到货物装车全作业链。对于航空货运站的规划设计来说,需要考虑全作业链的时效和全工艺流程,要对每个环节的作业模式和流程管理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好航空货运站的全流程规划和设计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