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建立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薪酬只是一种保健因素,不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但现代观念已经在薪酬制度中加入了激励因素,让“劳”后产生的价值成为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激励效果还体现在是否比行业同等薪酬水平稍高,若是“有”就会对外形成竞争优势,对内稳定团结人心。只有让员工内心具有安全感后,浮动部分的薪酬激励才会有效。

建立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传统观念认为,薪酬只是一种保健因素,不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因为在传统薪酬制度中,薪酬的标准中没有激励因素,最多就是加入因工作量而设定的提成而已,员工形成了简单的多劳多得意识。但这里的“劳”只是付出的劳动量,而并非“劳”后产生的价值。但现代观念已经在薪酬制度中加入了激励因素,让“劳”后产生的价值成为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新的薪酬观念中,薪酬体系的设计更加科学,激励作用愈发突显。

(1)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古人言“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这就是“患不均”的心理作用。因此,薪酬体系要想起到激励作用,保证公平就是前提。公平包括内部公平(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和外部公平(企业薪酬与行业薪酬水平相当)。

(2)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偏高设计。保证公平仅是薪酬激励的第一步,而且只是达到了员工的心理底线而已。激励效果还体现在是否比行业同等薪酬水平稍高,若是“有”就会对外形成竞争优势,对内稳定团结人心。当然,这种“稍高”的设定可以有针对性,主要针对关键性人才,让人才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

(3)薪酬要与绩效挂钩。要想使薪酬系统能够公平合理地体现,必须与员工的绩效结合。绩效可以客观地体现出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的进步程度。更重要的是,以绩效为实施基础的薪酬制度可以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员工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www.daowen.com)

(4)保证固定部分比例,给员工安全感。绩效考核对于薪酬是重要的,但也要注意薪酬中的固定部分,保持固定部分的比例,是对员工忠诚和付出的肯定。只有让员工内心具有安全感后,浮动部分的薪酬激励才会有效。

(5)适当拉开薪酬层次。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不是所有“伤害”都是负面的,运用得当就可以变为正面激励。拉开薪酬的层次,可以鼓励后进者,勉励先进者。后进者能够看清自己的差距,并奋起直追;先进者要想保持领先,就必须继续努力。但拉开的层次不能太大,不能对人心造成暴击性伤害。差距的设置以“既不伤害员工自尊,又能让员工意识到追赶有望”为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